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后來,余洋經常會想起這一幕。
當時他們的飛防隊在湖北給農田打藥。
無人機鼓起強風,波浪在田野里滾動,農藥液滴附著在展平的葉子上。
幾百米外,是個背著大藥罐的老農,看看天上,又繼續舉著噴嘴緩慢前行。
就在無人機噴灑完,落地的那一刻,老農扔下噴嘴朝他們跑來,大喊:你們噴完了吧?幫我也噴一下!農村人口老齡化、土地流轉政策,正為余洋打開一個700億的無人機飛防市場。
根據聯合國報告,2010年農村65歲以上人口占10.1%,這一比例在2050年將達到46.4%。
隨著農業勞動力銳減,打藥必將擺脫人力,轉為機械化作業。
此外,土地流轉政策使耕地集中,由合作社運營,連成片的大塊土地,讓無人機噴灑農藥成為可能。
中國有2.87億農民,余洋稱他們為“從未被服務的人群”,想為他們做一個“無人機版滴滴”。
1為什么叫滴滴?因為余洋覺得,飛防手和農民就像路人與司機,在中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街道”上找不到彼此。
小黑就是個飛防手,成天在田里跑,曬得黝黑,被余洋稱為“小黑”。
小黑很羨慕湖北的同行,一年能噴兩茬,噴完再去山東、河南轉場。
他家在東北,每年只有七八月能噴。
就在寶貴的兩個月里,他還要挨家挨戶敲門,勸對方嘗試新業務。
接下來下地看莊稼:作物多高,長勢如何,符不符合噴灑條件?最后他配好藥,下地已是一周之后。
噴完,老鄉將信將疑,問他:能不能賒賬?小黑也想去湖北,可沒熟人介紹,農民不信他。
就是談妥噴完,也等不起幾個月賬期。
六萬塊錢的無人機,一年待在天上只有幾周時間。
余洋看明白了:飛防手大部分時間,都在找農民、驗土地、等賬期,市場急需把“飛防操控”以外的環節剝離,由平臺承擔。
就像滴滴,司機只管開車,乘客到地走人。
農田管家用起來,確實和滴滴很像:要打藥的農戶上傳農田位置、面積、價格,待噴的田地由農田管家事先考察過。
飛防手用app接單,到了馬上就可以下田。
所用的農藥,劑量、濃度均由平臺配好,顆粒不會堵住無人機噴口。
噴完,飛防隊收起無人機,立馬趕場去下一家。
款項由平臺墊付,再向農戶收取。
一旦漏噴、重噴發生,農田管家會立即安排補噴,不耽誤農季的繁忙工作。
小黑就是這平臺最早的用戶之一,他入駐兩個月,流水9萬塊,刨去成本凈賺5萬。
“我頭一次發現,干這個還能賺錢。
”他說。
我問余洋,這個輕模式的“農業版滴滴”,會不會被抄襲?余洋毫不擔心:“做這個先發優勢極大,我們已經是第一,不會滿足做小而美的平臺。
”他說,農田管家真正考慮的,是如何培養足夠的飛防手。
“先把市場做大。
”2“你們為什么不做自己的飛防隊?”第一次見面雷軍就問余洋。
余洋說,他判斷,現在飛防手非常短缺,但未來會形成快遞小哥、出租司機一樣的龐大隊伍,全招入麾下是劃不來的。
要聚焦于行業痛點——改善匹配效率。
此外,還得催熟供給端,幫飛防手壯大。
目前市場上,飛防無人機僅5000臺,新的飛防手要考核持證上崗。
為此,農田管家和飛防學校建立了合作,飛防手畢業即就業,直接入駐平臺。
此外,農田管家在發掘合適的人群,如“退伍老兵俱樂部”的轉業軍人,紀律性強,上手快,噴得遠好于常人。
小飛防隊想壯大生意,農田管家會租借無人機給他。
飛防手在農村要吃住,農田管家建了“飛手之家”,100塊一天全包。
有時訂單價格波動,農田管家會發紅包補貼,保證他們每單都能賺到錢。
余洋表示,“發紅包補貼”并非燒錢,而是要保證飛防隊穩定收入,調控各地供需。
“他們對平臺黏性是很強的。
我們是在塑造行業。
按照我的標準來,就能到賺錢。
”此外,余洋透露說,平臺數據顯示,飛防無人機目前是“大疆、極飛和其他品牌”三分天下,他并不擔心廠商自建平臺,封閉壟斷。
“農用無人機的后續維護要求很高,有地域壟斷,小廠商不容易被干掉。
此外,政府對這種能精準扶貧、創造就業的產業,也很支持。
”32017年6月,“農田管家”獲5000萬元A輪融資,戈壁創投領投、云啟資本跟投。
算上之前投的順為資本、真格基金、紀源資本,這家“無人機版滴滴”確實受到資本認可。
融資剛結束,農田管家就收購了成立7年的灌網科技(包含灌溉網、水肥網),一時成為新農業的明星。
這筆收購的深意,在于C端獲客和全產業布局。
余洋發現挨家挨戶敲門,推銷業務,效率是很低的。
但無論散戶還是合作社,都要向農業經銷商買農藥,買農具。
他們扎根當地數十年,最了解農戶狀況,農田分布。
灌溉網、水肥網正是他們的淘寶、今日頭條,進貨和看農訊都要關注。
收購灌網科技,農田管家能掌握農經資源,占領“平臺、農業經銷商、農戶”的獲客渠道。
此外,農田管家也不滿足于做無人機飛防匹配。
“一畝田+一個農民,大約會產出800到1000元。
我們希望這一畝田里種田、灌溉、打藥,平臺都能服務到。
”余洋說。
農田管家真正的規劃,是做專家資源庫、農技培訓推廣和水肥一體的整體服務。
而無人機正是聯系農戶的“入口”。
未來,灌溉升級、農具采購也會由平臺提供。
以現在的利潤率,平臺已能維持長期運營。
4采訪中,余洋身上有一股“勁兒”。
他不談自己曾是“云頂智能”CEO,在央視風光受訪;也沒提雷軍跟他說,“給你600萬美金、三次犯錯機會,你去長大”。
他覺得創業不易,媒體報道他“見一面就被追著投錢”,其實每一步后面都有辛苦的功課。
他一個月約見20位投資人,一天見了7個,熟知每家機構“新農業”的投資策略和布局;他們去農村考察三個月,聯合創始人侯笑笑拎著LV包趟進泥水,坐在石頭上吸溜面條;投資人盡調走到田邊,被農民團團圍住,他們看了太多次試飛,問怎么找農田管家噴藥。
農田管家的商業模式在十余個農業大省驗證完畢,今年下半年將南進廣西、海南,計劃服務800萬畝次農田。
下一篇:最新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明星AI創業公司Magic Leap:我看到的另一種未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