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0月22日,北京,國貿大酒店三層群賢廳。
以“遠見:全球技術商業化”為主題的“2015產業中國”年會進行到下午時,一場以“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落地到底有多遠”的創新分論壇,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各國嘉賓觀點激烈碰撞,引發討論。
論壇主辦方是太庫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很難用常規的思維方式理解這個機構的模式,這是一個全球創業孵化網絡的構建者。
太庫科技CEO黃海燕在致辭中表示,在中國,技術創新后,產業升級變得很難,存在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大家對失敗的寬容性不夠;第二,中國文化比較內斂,大家對挑戰權威的勇氣和機制不夠。
中國目前正深入參與到國家的競合中,除了大家看到的土地的資源、勞動力的資源,現在非常誘人的東西是巨大有效的市場;太庫用市場整合全球的技術、服務、產品、資本等,通過加速產業化到商業化的方法,來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
太庫現在建立的創新孵化平臺,通過在全世界做孵化器來獲得廣泛的創新創業的資源。
太庫平臺就像一個漏斗,我們通過這個漏斗可以在這里廣泛地加工出高成長性的企業和產品,然后,再把它推到各類的產業園區當中。
我們認為產業落地是要跟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能夠共融、共通,深深植入在里面。
從大家的技術和產品在這個區域被得到應用,到共同建立中國未來的創新生態系統;這條路非常有前途,而且大有可為。
我們也會整合垂直產業鏈,開創了一個從全球技術到華夏加速最終形成中國創造的一個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不斷輸入很多技術、產品、企業、服務,通過落地應用和當地產業的合作以及股權投資形成用全球要素來驅動產業升級的模式。
太庫科技CEO黃海燕技術創新到產業落地到底有多遠?在美國硅谷NEA投資機構的投資人Mike Wiemer看來,作為創業者, 第一,不要害怕失敗。
第二,要清楚自己的短板。
第三,目標遠大,要有偉大的愿景。
硅谷的創業精神是深入到每個人血液里的,沒有任何技術創新的東西是完全沒有市場的,所以,技術創新并非投資考察的主要維度;投資考量的重點在于產業落地和市場推廣方面,美國的創業者非常渴望進入中國龐大的市場體系以及相對成熟的產業化領域;硅谷的技術創新產品出來后,規模化生產需要的條件較多,市場驗證就變得比較難,特別是初創型小公司;從而錯失發展的良機,這可能是全球資源聯動,對接到市場體系以及產業落地最核心的價值了。
以色列特拉維夫遠道而來的David Maman曾經連續創辦過13個公司,現在仍是一個創業者;他并非是屢次失敗再重新來過,恰恰相反,他創辦了13個成功的公司,都是在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后,選擇再出發,這和中國人對于創業的理念完全不同。
中國人傾向于把企業永遠打上自己的烙印,發展成百年老店;而David表示,以色列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落地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自然而然的路徑;在創業之初的項目規劃階段,就有較為完整的對于未來發展規模化生產的論證體系,而政府也會在相關論證結論上,做整體規劃;所有產業圍繞市場布局,形成集群效應,相似的技術創新企業到了一定發展階段后,自然接續到政府建設的經濟特別區域中。
那么,在中國,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落地到底有多遠呢?“我們是太庫硅谷的入孵企業,孵化器會給創業者帶來很多方便。
從創業者角度講,從小的、非常專注的領域做起,然后做大。
我們做智能硬件,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致力于個人交通工具領域,這個領域產業落地需要的生產制造基礎設施比較多,這是我們的難點;希望能夠得到太庫的支持,能夠成為中國大陸市場的一個爆品”。
來自美國硅谷的創業者王宇融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太庫科技CEO黃海燕給出了她的答案:“作為全球化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太庫在為眾多創業者提供各種服務時,經常發現他們實現了技術創新或者有很好的創意,卻欠缺在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不能很好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而政府、產業園區同樣需要引入真正優質的創新資源和完善的運營模式,實現產業升級。
我們已經建立全球化創業生態系統,正在廣泛地把技術、產品、市場與各個區域當地的產業相結合;目前,太庫布局的各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產業特色,我們要把各個區域的產業特色挖掘出來,同時導入足夠好的初創企業,這是一個全產業鏈孵化過程,是一個閉環的創業服務生態系統。
當下,脫離商業化的技術創新,只能是空中樓閣。
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落地可以是零距離,也可以很遠,關鍵在于是否進入了創業生態系統中。
”這樣看來,在中國,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落地到底有多遠呢?答案是:一個太庫!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產業新動能通過在全球各地的子孵化器,來對當地項目做初步篩選,評分較高的初創企業,直接帶到產業園中,準備下一階段;技術創新后的產業落地也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美國硅谷的企業可以到中國北京、深圳、亦或上海的孵化器做市場驗證,國內的企業也可以到美國硅谷、以色列特拉維夫、韓國首爾等地做需求采集;這種不同創業環境帶來的沖擊,國際化創業資源的無縫對接,將把創業企業推入加速發展的通道中。
就在產業中國年會召開前三天,“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京啟動,李克強總理打破議程發表即席講話再次強調:雙創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將會形成中國發展新的動能、新的引擎。
自太庫創新論壇上的大討論后,太庫科技組織了美國初創企業走進園區活動,產業落地正式進入實踐階段。
太庫利用全球資源優勢,通過不斷輸送具有產業化特質的創業企業,用事實印證“從科技創新到產業落地的距離是:一個太庫。
”10月26日,由太庫硅谷總經理唐亮帶隊的近10家美國創新企業考察團一行飛到中國,參觀了太庫北京,并做了項目路演交流。
來自各專業領域的20余個投資人對在場的路演項目做了點評,投資人對智能指環TitaniumFalcon、手持智能攝影云臺filmpower等項目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太庫科技不僅僅做孵化器,更加關注在全球領域可商業化、可產業化的技術創新。
Chmisense研發生產的便攜式空氣環境監測儀,是市場上唯一一種便攜、便宜、且準確性高的空氣監測儀器,可以同時監測21種空氣中的化學物質和顆粒物,對于中國環境污染問題改善會有較大作用。
而Pinnacle Engines生產的高效率燃油引擎,節油率提升最高50%,一定會成為政府鼎力支持發展的項目;Ecorithm智能樓宇節能管理系統,通過感應系統收集數據,分析樓層各個部分的照明、溫度等各項舒適指標,實時指出問題,可以減少能耗支出15%-40%。
智能手環TitaniumFalcon公司以游戲操控為切入點,亦可操控手機、平板、智能電視,比目前市場同類產品更靈敏、更小、更省電、學習曲線更短。
專業手持攝影云臺FilmPower已有多款陀螺穩定器產出,屬于智能硬件領域。
對于創業項目引進,太庫科技做了大量的工作,經過了重重篩選,最終這些優質的創新型項目來到了中國。
太庫科技已經布局全球孵化網絡,技術創新項目只要進入太庫模式,則意味著進入了加速產業發展的通路,預示著迅速在產業領域中占據了高地。
中國產業發展需要引進大量創新技術,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能儲備需要,這樣一種全新發展模式用實踐力促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升級,未來可期。
下一篇:盤點網易創業幫現狀:誰是成功者?誰是失意者?丁秀洪最悲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蔡文勝:未來創業的三個方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