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這是屬于7億網民的新時代。
自從“互聯網++”這個新生詞出現在今年全國兩會之后,各行業借助互聯網+給予的“電能”都紛紛站到了風口,譬如普惠金融、電子商務、綠色生態等。
6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之一的議題鎖定在了“互聯網+”領域,除去之前互聯網+外貿等議題之外,這應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全面、系統地圍繞“互聯網+”進行制度議事。
此次會議上,互聯網+的頂層設計也獲審議通過。
而此次會議上明確的11大領域,都是新產業模式的代表,如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的結合,能夠推動創新,使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發生變化,以提高生產效率。
并且互聯網本身包含的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貫穿在生產環節、供應鏈之中及最終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經濟轉型借勢互聯網+ 當天,李克強總理對互聯網+表示出了很大的信心。
“我們過去常說,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現在,我們很可能就站在這樣一條起跑線上。
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發達國家擁有更大的優勢。
”李克強說。
而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之下,互聯網+成為最重要的抓手。
一個多月前的5月7日,李克強曾走進位于中關村創業大街的3W咖啡館等,為創業者打強心針,強調“創業創新是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基礎”。
李克強指出,今年以來,就業尤其是大學生就業情況始終保持穩定,其中“互聯網+”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大學生就業與互聯網+ 緊密相連,不僅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為社會減輕了壓力。
”李克強說,“總體而言, 互聯網+ 在創業、就業、創新、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 李克強分析道,不僅小微企業運用互聯網平臺創新,為市場提供了新的供給,引導了市場需求,事實上,“互聯網+”也給大公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當天會議上,李克強舉的例子又充分說明互聯網+制造業的優勢凸顯。
他說,“上周我去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時看到, 華龍一號堆芯設計非常復雜,但設計中心的核心團隊只有20多個人。
原來他們通過數字化核電站設計和驗證中心,實現了異地、多專業協同設計。
光是參加設計的終端就有500多個,分布在十幾個城市。
參加設計的人數就更多了!這就是大企業創新,也體現了互聯網+的力量。
” 李克強說,過去許多大企業的傳統工作模式是,每個人在生產線上機械重復,難有創新。
而現在許多大企業也都在努力轉變舊有模式,運用互聯網推動系統的集成創新。
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契機。
五舉措為互聯網+“清障” 李克強總理指出,推進“互聯網+”行動,不僅要有具體措施,更重要的,是要給社會一種發展信心,“發展互聯網+要強化安全意識。
政府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相關產業就會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
” 此次會議提出了五大措施助力互聯網+。
會議提出,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準入,促進創業創新,讓產業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空間。
同時,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件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務器等研發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應用。
另外要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臺,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
而為了適應“互聯網+”的特點,政府部門要加大采購云計算服務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等。
“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互聯網+ ,這是一脈相承的。
”李克強說,“這些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將會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打造中國未來增長新引擎。
” 鄔賀銓認為,“中國制造2025”,借勢“互聯網+”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強化工業基礎能力,能夠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國務院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決定降低工傷和生育保險費率,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確定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以金融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
會議認為,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意義重大。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并確定了相關支持措施。
一是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準入,促進創業創新,讓產業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空間。
二是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件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務器等研發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應用。
三是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臺,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
四是適應“互聯網+”特點,加大政府部門采購云計算服務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
五是注重安全規范,加強風險監測,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保障網絡和信息安全,保護公平競爭。
用“互聯網+”助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會議指出,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是為企業減負的定向調控重要舉措,有利于穩增長、促就業。
會議決定,在已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基礎上,從10月1日起,將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由1%降至0.75%,并根據行業風險程度細化基準費率檔次,根據工傷發生率對單位(企業)適當上浮或下浮費率;將生育保險費率從不超過1%降到不超過0.5%;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基金超過合理結存量的地區應調低費率。
實施上述政策,預計每年將減輕企業負擔約270億元。
會議認為,改革商業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市場需求,有利于保險業創新增效,也可以帶動社會有效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會議確定,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和商業可持續原則,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
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規模為3000億元,主要向保險機構募集,并以股權、債權方式開展直接投資或作為母基金投入國內外各類投資基金,主要投向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設施等建設,以及“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重大項目等。
用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打造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新引擎。
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
草案借鑒國際經驗,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
這有利于完善金融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企業等貸款的能力。
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國務院會議:存貸比限制擬取消 可釋放萬億元流動性 存貸比限制擬取消可釋放萬億元流動性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確定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規模為3000億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
草案借鑒國際經驗,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
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業內專家認為,此舉在提高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增強資本市場發展的信心方面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同時,如果存貸比不作為監管考核指標,預計可以至少釋放萬億元流動性。
“存貸比考核推升銀行高息攬儲,尤其是造成季末利率大幅波動,取消存貸比將有利于融資成本下降,合意貸款等其他指標將被采用。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研究員任澤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研究員李奇霖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取消存貸比不一定會導致“大水漫灌”。
當前信貸疲弱源于缺乏有效融資主體,在基建托底、房地產長周期衰退、新增長點青黃不接以及銀行風險偏好回落的影響下,存貸比并非直接約束。
此外,還有資本充足率和貸款額度限制,因此,信貸不一定會大規模上升。
“未來新監管規則有望被引入。
巴塞爾III中關于流動性的新規,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例有望成為新的監管指標。
”李奇霖認為,存貸比監管弱化,通道業務存在價值下降,信托、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機構將從通道向資管業務轉型,實體融資成本也因此有邊際上的改善。
一位資深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05年至今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比一直低于75%,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外匯占款加速增加。
如果外匯占款持續減少,那么75%的存貸比約束將不可持續。
若存貸比無法得到改善,會對銀行信貸擴張構成最大制約。
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會議確定,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和商業可持續原則,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
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規模為3000億元,主要向保險機構募集,并以股權、債權方式開展直接投資或作為母基金投入國內外各類投資基金,主要投向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設施等建設,以及“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重大項目等。
用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打造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新引擎。
(來源:證券日報) 國務院為企業“減負” 四月內再降社保費率 為企業減負,社保費率再降低。
6月2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降低工傷和生育保險費率,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會議決定,從10月1日起,將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由1%降至0.75%,將生育保險費率從不超過1%降到不超過0.5%。
實施上述政策,預計每年將減輕企業負擔約2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近4個月來,國務院第二次降低社保費率,加上此前已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目前五項社會保險繳費比例中,已降低三項。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庹國柱告訴記者,“社保降費是大勢所趨,確實企業的負擔比較重。
但是,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的涉及面并不大,要降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費率的話,難度會比較大。
” 每年為企業再減負270億 根據目前我國社保政策的相關規定,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的繳費比例累計,企業承擔30%左右,個人繳費11%左右,整體社保費率超過40%。
去年12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的聯組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表示,現在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五險一金”已占到工資總額的40%至50%。
,企業覺得負擔重。
實際上,近年來,社保費率過高一直是業界討論的焦點之一,降低社保費率的呼聲不斷。
從國家層面來看,下調社保費率的工作也在快速推進。
下一篇:身價上百億的女富豪們 她們的命運竟如此相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最土豪工廠誕生:普通員工也成千萬富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