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位作家說,跑步是中產階級的廣場舞,這句話比“跑步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宗教”,更接地氣。
如果說2015年是中國馬拉松消費元年,那么2016年是馬拉松消費升級和躍進的一年。
馬拉松熱,帶火了馬拉松產業鏈,吸引了一批創業者前赴后繼。
馬拉松消費市場潛力如何,有哪些特點?2017年馬拉松還會這么熱嗎,還會有哪些商業機會?中產階級“廣場舞”12月18日,霧霾籠罩華北,中國氣象局的葉冬博士取消了跟朋友約的跑步計劃。
冬天的北京,對跑者并不友好。
北京的馬拉松跑者對PM2.5指數比一般人更敏感一些,他們早起第一件事是打開天氣APP,然后決定是否可以跑步,因為跑步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人章程嘉和李小晟比較幸運,這天他們分別在深圳馬拉松和臺北馬拉松現場,周末飛到南方跑個全程馬拉松,用腳步丈量一個城市,順便躲躲霧霾。
在資深跑者陳遠丁看來,馬拉松是2016年最大的網紅。
12月份,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北京進入機場快軌的地鐵站,可以看到跑步APP的廣告牌,到深圳機場后又看到2016深圳馬拉松的廣告牌。
馬拉松逐漸從小眾到流行,從一線城市普及到三四五線城市。
在商學院、名校校友會活動、企業家聚會活動現場,大小型跑步活動、MINI馬拉松,都是絕佳的暖場活動。
北京一家機構的投資總監曹宇峰2106年一共完成了18場馬拉松,10月份就完成了三場全程馬拉松。
章程嘉則完成了12場。
2016年的柏林馬拉松,跑道上出現了1000多名中國跑者,越來越多的中國跑者跑向海外。
2015年,中國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這意味著白領、中產階級的消費將成為整個國家消費的主流。
《2015中國跑者調查報告》顯示,在眾多的跑友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到了70%,從事IT、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占比較高。
2016年,馬拉松消費成為中國中產的一種新的消費方式,有時尚雜志稱之為“中產階級的宗教”,也有人稱之為“中產階級的廣場舞”。
后者認為,馬拉松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就跟大媽選擇廣場舞一樣,沒必要神話。
馬拉松創業2016年,擅長PPT演講的中國投資人們宣揚的投資邏輯,已經從“得屌絲者得天下”,到“得中產得天下”。
為中國中產提供新的消費產品,是當下資本看好的風口。
體育消費是其中之一。
馬拉松產業鏈,從賽事運營、硬件裝備、鞋服裝備、機票到酒店等等。
馬拉松龐大的受眾,讓很多創業者看到機會。
以賽事服務為例,北京一家賽事服務公司創始人艾國永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雖然現在國內已經有一些大型賽事公司,但相對市場需求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
目前美國每年的馬拉松賽事約有1200余場,中國只有100多場,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我國臺灣2000多萬人口,2013年就有200多場馬拉松。
所以中國還有廣大的市場空間。
2016年,跑步相關的APP、賽事服務、賽事旅游公司也在不斷涌現。
另一位資深跑者孟越,和團隊做了一個跑步軟件,準備在年末正式發布。
盡管目前國內的跑步軟件咕咚、悅跑圈、郁金香、馬拉松馬拉等,已經競爭廝殺得很激烈,但他依舊認為教會初級跑者如何科學跑步,還有很大的市場。
某跑步旅游公司的創始人田同生,是跑步圈的網紅“百馬大叔”,截止到12月16日,2016年他跑了20場馬拉松,也帶領了一大批中國人去海外跑馬拉松。
在韓國濟州島馬拉松,他還帶女兒跑了10KM。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優客工場見到這位63歲的“跑步教主”,他體型精瘦,講起跑步眉飛色舞,精神狀態極好。
他透露自己的項目獲得了優客工場領投的融資;另外他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跑步,出國跑步+旅游,已經成為很多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世界旅游組織稱,當整體的旅游產業的增長額在2%-3%左右浮動時,體育旅游是全球旅游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增長率能夠達到每年14%。
目前中國的體育旅游中,最主流的還是海外馬拉松深度游。
事實上,從馬拉松產業來說,更多的創業公司仍在艱難前行,不管是賽事運營公司,還是相關運動軟件公司,盈利的不多,或者勉強微利。
爭議中的馬拉松跟任何爆紅的事物一樣,流行和爭議總是并存。
相對歐美國家悠久的馬拉松文化,中國人從不熟悉馬拉松到全民馬拉松,屬于大躍進式的高速發展。
12月10日,2016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2名跑者猝死。
這條新聞是馬拉松批判者熱衷于轉發的新聞,以證實馬拉松是愚昧盲目的生活方式。
馬拉松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是愚昧的高危項目?每一次事故都會引起大討論。
陳遠丁除了是跑者,還是一位跑步輿情分析師。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往往新生事物、風潮的興起,都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馬拉松產業,作為中國國家戰略——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環,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不可否認中國已經進入馬拉松周期。
陳遠丁認為,時代呼喚多元、鮮明、包容的馬拉松文化。
傷痛和事故也是高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也與目前跑步浪潮中普遍浮躁之氣密切相關。
“我們既不能談虎色變,也不能聽之任之,需要在科普方面下功夫,在引導跑者樹立安全健康跑馬的觀念上多下功夫。
”他認為,跑者、組委會、贊助商、地方政府都要好好反思。
而不是逃避,要調查具體原因,公布相關數據,公開透明,以促進馬拉松產業健康良性發展。
艾國永作為資深跑者和跑步領域的創業者,他分析,近幾年,馬拉松賽事在以翻番的速度增長,整個產業擴容迅速,與此相應的是,賽事組織難免會泥沙俱下。
要相信市場的力量,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馬拉松市場會走向規范與成熟。
下一篇:為什么創業者把“滿足偽需求”當成了良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直播新獨角獸誕生,創業者們你學到了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