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最近兩年互聯網界“合伙創業”、“眾籌合伙人”、”合伙人機制“等關于創業的詞語很火,但是作為創業者幾乎都認可:合伙創業問題多,不靠譜。
怎么回事呢?個人理解,大家原來以為的合伙創業,就是傳統的創業方式,幾個人,一起投資,一起經營,一起經營管理,一起虧損或者一起分錢.....好處明顯:分散風險,集合每個人的優勢和能力;弊端也很明顯:彼此不信任容易推諉扯皮,最后散伙。
互聯網行業說的”合伙創業“,個人以為更精確的說法是:團隊創業。
其優勢是:容易形成優勢互補,提升整體的戰斗力;壞處是:團隊創業對創始人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兩者區別很明顯,原來的合伙,也許合的是資金,是技術,或者就是單純的人力,是由于資源的缺失而導致的合作行為。
互聯網行業里的”合伙“合的更多是能力,創業者缺什么往往就去找到能夠補齊自己短板的人,別人是加入你,往往不需要投資金錢,第一筆投資基本上都是創始人出,就算已經有投資人,投資人只算投資人,專業的投資人基本不參與企業日常經意管理,只提供一些資源和協助,合的更多是能力。
從持有公司股份比率上看,互聯網界”合伙人“往往比傳統的”合伙人“低,且人數普遍都在三個以上。
從經營管理上看,互聯網界”合伙人“往往只負責公司的一個項目或者項目的板塊,最明顯的”小米“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哪里出問題就去找到這個部門負責人去解決,不需要直接面對所有合伙人;而傳統的合伙方式,企業出問題,都是合伙人商量著解決,甚至需要投票決策,往往容易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彼此不信任而散伙。
團隊創業對外往往只有團隊創始人才能代表這家企業,而傳統的合伙創業基本上每個合伙人都能代表企業。
當企業經營出現問題時,合伙創業的合伙人往往是共同解決問題,或者要不合伙人之間相互推諉、指責;而團隊創業往往是團隊領袖主動承擔大部分甚至全部責任。
最后從結果上看,互聯網團隊創業成功是普遍現象,比如知名的“阿里十八羅漢”、“騰訊五虎"、小米豪華的創業團隊,而傳統合伙創業成功的案例不多。
相信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團隊創業的重要性,但是我個人感覺許多人對團隊理解上還存在一定的誤區,一群人剛開始只叫在一起;一段時間磨合篩選以后,有了共同的追求以后叫團伙;最后形成戰斗力了才叫團隊,但是多久形成就存在個體差異了,這和團隊領導人有很大關系。
傳統的認知從潛意識里告訴我們,人才非常稀缺,很難找到,而且非常難相處,今天的情形有些不同,首先人才從古至今都是稀缺、昂貴的,最好的人才往往是請來的、甚至是高價挖角過來的;同時找到一個這樣的人,往往可以找到一堆同樣優秀的人,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至于團隊協作方面,今天的人才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一群人,基本上都是有素養的人,基本上都很容易相處,而且同樣優秀的人放在一起做事,往往溝通、協作起來很容易,做事效率很高,反而是團隊水平層次不齊容易導致人員流失。
能夠組建什么樣水平的團隊決定了這家企業能走多遠,小米今天為什么是神話?看看雷軍是什么人?仔細查查每個雷軍請來的團隊成員背景,相信你就能夠明白為什么小米是神話而你不是了。
從今天的社會環境上分析,今天是創業成本最低的時期,但是同時也是最為浮躁的時期,機會看上去很多,容易讓人迷失自我。
個人以為,今天大多數人最好的創業方式就是加入別人 ,自己不能做一個平臺,就加入別人成為平臺上的一部分,至于為什么別人需要你,你能為別人創造什么樣的價值就是我們每個創業者應該去思考的了。
下一篇:創業氛圍為什么變得這么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版“YC”:關系鏈如何幫創業者從0到1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