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我在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參加的在職MBA項目中,課間休息時,大家討論的話題往往是關于新的商業理念的——比如,某個可以安排未來事項的短信app(用例:提前一天編輯好給你最好的朋友的生日祝福短信);某個不會出售你任何個人信息或不顯示任何廣告的社交網絡(商業模式創新:月費);或者某家位于俄克拉何馬州(Oklahoma)中部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經濟實惠的地區的釀酒廠,諸如此類。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深受自己創業理念的啟發,拿出手機,查看自己喜歡的網址是否可用,然后當場就注冊了域名。
許多商學院中,類似的一幕也在上演。
大多數MBA學生的年齡介于25歲至30歲之間,在所有關于創業的討論中,他們似乎正在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但如今,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創業的想法往往無法實現。
當我在幾周后追蹤同齡人的創業建議時,我經常發現他們早就拋棄了那些想法,更傾向于穩定的公司工作。
研究表明,當前千禧一代的創業活動有所減少。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2015年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數據的分析顯示,擁有至少一家企業同時年齡低于30歲的人數比例已降至近25年來的低點。
2016年, Economic Innovation Group對1200名千禧一代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相比創辦一家新公司,更多的千禧一代認為留在一家公司并規規矩矩地晉升更有利于職業生涯的成功。
兩年前,EIG的總裁兼聯合創始人John Lettieri在美國參議院作證說,“千禧一代正在成為近代史上最缺乏創業精神的一代。
”其中一些原因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天使投資者和風險投資基金的故事美化了創業,事實上普通企業家更有可能用個人儲蓄為自己創業提供啟動資金——就業不足的千禧一代在大衰退期間或大衰退剛結束后進入職場時,根本沒有什么個人儲蓄。
當然,你也可以從朋友和家人那里獲得啟動資金,但是考慮到最近低迷的經濟環境,這個辦法的效果大打折扣,基本無法提供有效的幫助。
學生的債務也使得經濟問題更加惡化。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的一份報告稱,2004年至2014年間學生貸款人數增長了89%。
但最近,似乎就連那些通常能夠獲得其他形式融資(比如風險投資)的公司,也很難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
正如硅谷Y Combinator創業加速器前主管Matt Krisiloff在twitter上表示的,“自己創業遠沒有以前那么酷了。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經濟學家Michael Sadler對創業投資日益集中于奧斯汀、紐約和硅谷等少數幾個表現優異的地區感到擔憂。
就像美國政治一樣,美國風險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地理位置似乎也越來越兩極分化。
來自國外的競爭也更多了。
中國的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公司——以及它們支持的企業家——正在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
在過去,這種投資傾向于美國投資者和美國公司。
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去年,亞洲投資者對科技創業企業的投資幾乎與美國相當。
在2017年全球五大風投交易中,有三家是中國公司:滴滴(打車app)、美團-大眾點評(電商app)和今日頭條(新聞app)。
與此同時,在美國,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是在蘋果的iOS或谷歌的Android平臺等現有基礎之上創建的。
雖然一款app可以讓你在日常工作中獲得體面的兼職,但它不會變成下一個蘋果或谷歌,美國投資者知道這一點。
更有吸引力的投資是在醫療保健等行業,這些行業仍有機會盈利。
去年美國最大的科技交易之一是Outcome Health,該公司在醫生辦公室安裝了視頻屏幕,并向制藥公司收取費用向患者展示廣告。
前Y Combinator高管Krisiloff在推特上發了一條關于創業企業的帖子,他在附文中補充說,啟動面向沒有特定行業知識的大學生的“引人注目的新企業”的機會“已經大幅減少”。
而奧地利籍美國經濟學家Joseph Schumpeter最出名的理論就是他在1942年的論文中提出的“創造性破壞”理論,但很少有人知道另一個預測,他認為創新會逐漸成為大型企業的“專利”。
Schumpeter預言了亞馬遜和SAP等巨頭的內部創新中心。
他認為,隨著現有企業將創新作為既定慣例的一部分,它們將逐漸排擠傳統的企業家。
Sadler說,一些從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內部進行創新的人可能會對這一進展感到高興。
今年8月,蘋果成為第一家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他們會想,‘我不需要在車庫里開自己的公司,也不需要擔心自己能否生存下去了。
現在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了’。
”但同時也有很多理由對此感到擔憂。
Brookings Institution 于2014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老牌企業主導的經濟可能不太可能實現持續強勁的增長。
Lettieri還質疑說,在一個創業企業規模和數量較小的世界里,大公司是否“有因競爭帶來的創新壓力”。
當我的同學告訴我他們的創業想法時,我們有時也會探討是什么阻礙了他們創業。
無論是學生貸款的償還,還是大衰退以來的環境,我們還是很能理解彼此的。
一些企業家可能會辯稱,共有的經歷以及隨之而來的團結感,將激勵千禧一代相互支持對方的商業冒險。
這個想法不錯,但準確性待議。
對企業家性格特征的研究表明,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傾向于表現的更樂觀。
下一篇:草根創業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者必讀:打造企業協作文化的完整攻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