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將父親20多年的鐵鍋生意搬上網,從年銷200萬元到2000萬元,這個退伍兵要守住傳統手工鑄造,用中國鐵鍋炒出中國味。
幾千平米的傳統鐵鍋制造車間里,堆積著面包鐵、泥土、沖天爐,處處透出粗獷的原生態氣息。
但和大多數企業作息相反,這里的白天并沒有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只有梁興春的父親和三個工人正在檢查機器,清理模具。
而不遠處的簡易辦公室里就熱鬧得多,電商團隊的十多個員工正坐在電腦前回復買家咨詢。
梁興春介紹,這里白天是電商團隊的主場,半夜12點到早上7點則是傳統鐵匠師傅的地盤,“因為晚上電費便宜”。
接手父親鐵鍋工廠的梁興春實際上是一位西藏退伍兵,幾年前,他違背父親意愿,執拗回到農村老家,“偷師”造鐵鍋。
在與同樣執拗的父親隔三岔五的爭吵中,梁興春將父親經營了20多年的鐵鍋生意搬上網,從之前年銷售額200多萬飆升到2000萬元。
“每一只傳統鐵鍋的制造都是在1500度高溫的沖天爐中淬煉,后經冷卻、拋光、打磨等多道程序后,打包發貨通過網店銷往全國。
”在追求工業標準化生產的當下,盯著傳統鄉村鐵鍋的梁興春,并不覺得自己守舊和迂腐。
他認為傳統手藝仍有市場,要通過電商讓父親的鐵鍋生意繼續煥發生機,用中國鐵鍋烹出中國味道。
為造鐵鍋要跳江?退伍兵“偷師”學藝每天和老師傅們混在一起,看他們怎么鑄模、壓模、高溫熔化鐵塊,將鐵水澆鑄在模具中,之后拋光、打磨等,梁興春坦言這樣灰頭土臉圍著鍋爐轉的日子很苦。
對他來說,寒冷冬日夜晚開工并不是最苦的,夏天站在1500度高溫的沖天爐前,熱得頭暈目眩,還得兼顧每一個步驟的時間、工藝,稍有差池鐵鍋就得回爐重造,那才真是苦。
但他覺得自己最不缺的就是吃苦精神。
自打記事起,父母便一直在吃苦。
小時候,父親的幾筆投資不成功,家庭一直負債累累。
1987年父母與他人合伙投資建了土鍋廠,但半年后合伙人不看好便撤了股,20多年來,父親吃了不少苦,硬是撐了下來。
2005年,他跟隨哥哥腳步,去了西藏當兵。
在部隊服役四年后休假回家時,看到制作了20多年鐵鍋的父母滿頭白頭、滿臉皺紋,梁興春躲起來哭了一場,“覺得他們老了太多,心里不是滋味”。
且鐵鍋市場萎縮,生意越來越難做,父親也有了放棄工廠另謀出路的打算。
之后,梁興春退伍,并且提出要回家接手鐵鍋廠,滿心期待將來兒子考上公務員、找個穩定工作的父親暴怒。
不懂怎么更好與父親溝通,他隔著電話與怒氣沖沖的父親吵了一架,“威脅”父親“不讓我回家造鐵鍋就跳瀾滄江”,這才“沒出息”地回到了老家。
工人老齡化,年輕人不愿意過來,工廠受限于資金,一年不如一年,不死心的父親仍不看好兒子選的路,連教兒子的動力都沒有。
于是從2011年開始,梁興春“偷師”學藝,跟著每一個老師傅學上半個多月,在制造鐵鍋時待一旁觀看,討教試驗鐵水冶煉,澆鑄,壓鑄,模具制造等步驟。
就這樣斷斷續續又熬了三年多時間,在2014年上1688和淘寶開了店。
銷量翻10倍,兒子想讓父親“下崗”20多年來,父親的鐵鍋銷售渠道一直都是傳統的批發代理商,一年能賣出一萬多個鐵鍋,年銷售額200多萬元。
將鐵鍋搬上網后,梁興春在2016年著手組建電商團隊,同時擴展店鋪數量和產品線,推出了體積較小的平底鍋、煎鍋等新品,在細節上加以改進,如在鍋耳上纏上麻繩;對小鍋進行弧度設計,不僅提高火焰利用率,還更好看了;鍋的表面進行磨砂處理,搭配杉木鍋蓋,增加美感。
2016年成了他的轉折點,這一年,市場上刮起“匠人風”,無涂層農村傳統鑄造鐵鍋恰在其列,在淘寶上迎來了流量紅利。
同年4月,父子鑄造成為了淘寶極有家店鋪,梁興春購置了單反相機,還招了美工,把店鋪的視覺好好整改了一番。
從九月份開始,店鋪銷量從每月3000多個鍋直接跳升到7000多個,產品迎來爆發。
最終,2016年線上全年銷售額突破了500萬元,超過了線下生意。
彼時,梁興春的父親仍把控工廠生產,但是產能已經逐漸無法支持鐵鍋的銷量了。
2017年6月老廠迎來了擴建,梁興春終于有了介入鐵鍋工廠生產的機會。
出于環??紤],甫一上任,他立馬開始和父親“對著干”,采用抵押方式,借貸200多萬元,更換設備,由燒焦炭改成電熔爐,穩定生產大后方,為以后火力全開長期發展做準備。
2017年,銷售額繼續刷新,雙11當天賣出6000多個鍋具,年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而且網店銷量的增長,還吸引了更多的批發商咨詢代理,帶動線下銷售額增長到500萬元。
面對年銷2000多萬元與200多萬元的對比,一向倔強的父親態度慢慢有了變化——雖然“放權”給兒子擴建工廠,但爺倆仍是“任何一件事情上都能吵起來”。
比如梁興春想把鍋做小一點,討好年輕消費者的審美,然而父親一句“有的燃氣灶支鍋架直徑大于15厘米,設計成小于15厘米你打算正好漏下去嗎?”一句話便堵住了他的嘴。
“雖然網店是年輕人的天下,但在技術上姜還是老的辣,”梁興春說父親年紀大了,等全學精了,他打算讓父親正式“下崗”,“辛苦了一輩子,退休好好休息休息”。
抓住年輕消費者,賣鍋也要靠直播目前,店鋪消費群體的年齡大多在30到45歲。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30歲以下消費群體占比20%,相較之前提升了約5個百分點。
在傳統線下市場萎縮的情況下,這個數字讓梁興春看到了希望。
新一年,他計劃繼續拓展規模,正在著手準備開天貓店。
在日常運營中,除了常規活動促銷,店鋪還建了美食交流群,方便客戶交流。
由面向批發商轉為直面終端消費者,梁興春感受到口碑傳播的重要性。
曾有一位60多歲老人打來電話詢問,客服為其講解了兩小時制造過藝,老人開心不已,說這就是她一直在尋找的鐵鍋,還向女兒、兒子、朋友推薦了同款鐵鍋,一個人帶來了30多個訂單。
此外,針對很對年輕人不了解鐵鍋的正確使用方法,他特地制作了開鍋視頻掛在店鋪中,告訴用戶如何用植物油把鐵鍋養出涂層,延長使用壽命。
每天,店鋪通過兩場直播,講解鐵鍋制造、開鍋、美食制作等內容。
當然,抓住年輕人的前提是做好品質。
此前市場上,針對有鄉村鐵鍋作坊用工業廢鐵桶作原料現象,為了提升信任,梁興春堅持選用硫磷含量較少的26號國標鐵,將工廠堆積的原料在網上進行展示。
工業化的流水線一天能制造幾千口鐵鍋,但是手工鑄造就會慢很多。
目前父子炊具工廠流水線上有九個工人,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六人壓鍋三人澆鐵水,每個人負責三副模具,一天一副模具可以制作二十多個產品,平均一天也就生產一百口鍋。
并且每副模具每天都要更換修復,因此需要不斷建新模具,而制作一副模具需要十多天。
即便效率并不高,梁興春依然堅持傳統手工鑄造。
而如何吸引年輕人傳承老手藝,也越來越成為手工鑄造業需要面對的嚴峻現實。
走遍山川湖海,吃遍山珍海味,其實很多人最思念的還是中國菜的味道,是童年記憶里“媽媽的味道”。
梁興春說,手工鑄造鐵鍋雖然樣子不那么好看,甚至有點丑,但因為沒有涂層,有助于保留食材原汁原味。
守住鄉村傳統手工鑄造工藝,也就是守住了中國菜的味道。
下一篇:他壟斷一個行業40年,將一個小鎮變成一座世界級城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25年來,他做到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