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北京愛琴海購物中心一層,賣手機、新奇樂產品的樂語通訊開辟了一塊「妙健康」體檢中心,紫色的標志下,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免費體檢。
通過妙健康App,體檢者可實時查看剛剛檢測完成的血壓、血糖、BMI、心率、心電等十多項健康數據,并能獲取依據每個人健康狀況生成的個性化健康任務推薦。
這家定位做健康管理的「妙健康」原屬于三胞集團旗下樂語通訊的一個孵化項目。
2015年7月妙健康獨立運營,并獲得陽光融匯資本、中信資本、江中中醫藥基金等投資方的共計4.5億元投資。
很多中國人重醫療,輕健康,健康管理意識薄弱。
隨著2015年血糖領域「百糖大戰」的爆發,資本獵手逐漸深挖被忽略的健康創業金礦。
▲ 北京愛琴海妙健康健康專區不同于一般創業公司,妙健康背靠三胞集團,有渠道資源與品牌背書,但同樣需要正視一點:如何獲取用戶的動態健康數據才是關鍵。
只有數據的大海足夠廣闊,妙健康才能提煉數據價值,給出更精準的健康管理方案。
「一開始,我們就把自己定位成平臺型公司,而不是某一健康管理細分垂直領域的公司。
」妙健康創始人兼CEO孔飛說。
借助渠道獲取數據通常,企業將員工體檢外包給慈銘、愛康國賓等體檢機構,這些機構提供體檢報告,但既不能生成連續幾年的數據變化,讓人了解這些年的身體健康變化,也不能針對性提出健康管理意見。
如果企業和妙健康有合作,或者用戶的運動手環、血壓儀等智能設備接入了妙健康App的話,以上問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妙健康對接了第三方掛號、就醫、保險等渠道,也會根據用戶的健康狀態引導用戶提高健康意識,比如血糖最近穩定嗎,今天要走多少步啊,適合大汗淋漓的劇烈運動還是輕松舒緩的淺度練習,該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就像有了個「私人醫生」。
妙健康能這么做的基礎,在于接入大量健康數據,尤其是可穿戴設備的數據。
為什么硬件廠商愿意開放接口呢?這必須提到妙健康背后的大BOSS——三胞集團。
三胞集團橫跨金融、地產、健康、消費、信息服務領域,獨資及控股企業超過100家,尤其大健康領域在海內外都有布局。
2014年收購樂語通訊,原本在樂語孵化的妙健康也被納入三胞集團的健康版圖,2015年7月正式成立新公司獨立運營。
三胞集團旗下僅樂語就覆蓋了全國26個省,230多個城市,擁有2000多家線下門店,三胞集團旗下線下門店數量超過3000家,店內將陸續設立妙健康健康專區,是可穿戴設備的重要線下銷售渠道之一。
背靠擁有話語權的線下渠道,妙健康就有了和設備廠商談合作的底氣。
中國可穿戴設備品牌相對較多,單品牌用戶信任度低,對渠道依賴較強。
除此之外,妙健康也為設備廠商對接線上渠道,例如某手機自帶的運動健康App,內含運動設備商城。
這款App需要接入多方數據,如果手機廠商和設備廠商挨個談,費時費力,干脆直接交給妙健康團隊運營。
根據妙健康妙+事業部負責人谷書鋒介紹,很多智能設備廠商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除了可穿戴設備數據,合作企業也是數據的重要來源。
企業選擇妙健康做健康管理服務,妙健康不僅會提供定制化的體檢服務方案,還會根據體檢報告,針對性給出解決方案。
孔飛也表示,不做醫院診療,「院墻內的生意我們暫時不碰,因為每個醫院都是一個壁壘,有的醫院科室間數據沒打通,有的即使打通了也不開放給外界。
健康管理是在去醫院之前,我們希望幫助人少去醫院,這是我們的初衷。
」保險公司也是妙健康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客戶的健康狀況與保險公司的收益息息相關,保險公司有動力管理好客戶健康。
陽光保險成為第一家和妙健康合作的保險公司,此后,妙健康與泰康保險、北大方正人壽、百年人壽等陸續展開合作。
負責妙健康大客戶中心的副總裁林俊峰介紹,目前妙健康合作伙伴中,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占比一半,保險公司占30%-40%,剩下是其他集團用戶。
2017年初,妙+事業部成立,核心是「做連接」,對外開放,連接智能硬件廠商、連接包括妙健康在內的健康管理平臺、保險公司,所有數據都在妙+上沉淀、流動。
目前,妙+平臺已經接入100多個品牌的300多款可穿戴設備,包括小米、華為、樂心、康康等智能設備,其中手環、體脂秤、血糖儀、血壓儀、體溫計等五類數據來源占比80%。
妙+除了獲取大數據外,也作為第三方數據平臺給其他公司或者平臺提供數據。
谷書鋒表示,只有數據開放,才能把盤子做大。
邁過獲取普通的健康數據的門檻后,在專業數據的嫁接上,妙健康則更需要動腦筋,孔飛想到的招數是與政府合作,例如國家衛計委、地方政府等。
他認為,只有上升到國家標準層面,才能真正實現健康管理的大數據化,未來價值才會更大。
從2017年第三季度開始,妙健康就陸續和徐州、淄博、宜昌等地方政府展開合作。
目前,妙健康平臺覆蓋了3000萬用戶,「2018年,我們的目標是新增十到十五家地方政府,合作企業一百家以上。
」林俊峰說。
游戲化運營提升用戶粘性對妙健康來說,獲取用戶只是第一步,如何盤活用戶,不斷獲取他們的動態健康數據,才是至關重要的。
妙健康CTO趙進認為,健康管理本來就是反人性的,真正需要管理的,恰恰是那些最缺乏運動的。
國內大多健康管理軟件的粘性都非常差,有消息稱1萬臺硬件在售出4個月后,仍然回饋數據的只剩下十幾臺。
孔飛從原來5年的游戲公司總裁經歷里,汲取了靈感,采用游戲化運營的辦法解決用戶粘性問題。
有家醫院做了很多心臟支架手術,很多病人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出院時醫生千叮萬囑,一定要適量運動,戒煙戒酒,按時吃藥,別動不動就生氣。
但時間長了,病人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又來裝支架了,如此反復。
妙健康入駐后,向出院病人送智能血壓計、運動手環、智能藥盒,還給買了保險。
如果血壓穩定,保費可以打折,給實實在在的「小便宜」。
直接的利益刺激,使得病人愿意使用設備,反饋是否按時吃藥、適量運動的數據給妙健康。
除此之外,妙健康還設置血壓管理的搭積木游戲,今天血壓高了積木就掉一塊,血壓平穩就加一塊,血壓持續正常的話積木就越積越高,大家可以分享誰的積木搭得好,游戲化方式讓他們樂于參與。
「健康管理和做游戲一樣,都需要洞察人性。
」孔飛說。
妙健康運營部門很多人也是游戲行業出身。
妙健康事業部負責人吳振男告訴新經濟100人:「像王者榮耀這種游戲,你會發現最牛的地方在于一環扣一環,打完一場還有再打一場的沖動,我們設計整體運營思路也是類似的。
」妙健康的健康指標通過每天的M值來量化,滿分100分,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會獲得10-50分不等,比如30分鐘快走、健康知識問答等等。
為了督促用戶完成任務,妙健康會設置小獎勵,比如9元購買價值49元的瑜伽墊,比如連續幾天M值100分,可以獲得話費充值獎勵,積累到一定值可以提取出來。
M值包含不同維度的指標,除了運動還包括情緒、社交、健康教育等,是妙健康自己的醫學專家與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清華大學等專家一起打造的。
妙健康也在試水企業員工健康管理業務。
按照妙健康的設計,HR在后臺能看到每個員工的運動情況,還有不同類型的排名榜,比如睡眠質量最好的部門、運動量最大的部門、最肥胖的部門等。
不同形式的PK,對應不同的獎勵。
員工健康狀況好了,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將健康行為變成健康行為指數M值的業務,在妙健康內部被稱為「妙云」,核心在于如何根據不同人的數據生成不同的任務。
▲妙健康戰略模型比如,有的人不喜歡跑步,那么在運動任務里,可以匹配游泳半小時等其他運動。
又比如,有些人不愿意堅持測量血糖,妙云在后臺算出這項對用戶非常重要,就會自動加大這項任務的分值,諸如從30分提升到80分。
用戶一旦測量,發現血糖又高了,就有壓力管住嘴,邁開腿了。
趙進預計2018年可以嘗試對外開放妙云的分析能力。
他拿支付寶的芝麻信用舉例,每個人的財富信用可以用評分說話,每個人的健康情況是否能用評分說話呢?健康管理是一場長期戰役與妙健康合作的手機品牌將運動健康商城委托妙健康運營之后,每天的銷售額已增長到10萬元以上。
據孔飛介紹,目前妙健康40%營收來自于智能硬件銷售。
妙健康用戶主要是20-45歲的群體,相對來說這群人健康管理意識沒有那么強。
但是45歲以上的群體,有強烈的健康管理意愿,但沒有付費意愿。
健康管理很難在C端獲得收入,這是孔飛踩過坑后總結的教訓。
他把客戶定位在B端。
美國健康管理標桿企業Optum,隸屬于美國最大醫療保險公司——聯合健康集團,一開始和保險公司合作,同時獲取用戶和數據,數據多了后,就干起了線上藥品配送的生意。
「我們已經拿了一個保險經紀牌照,還沒有保險牌照,但不排除健康保險入口量大的時候,某一天妙健康會拿保險牌照,成為一家保險公司。
」孔飛說。
保險業務的設計也與國家政策息息相關。
2017年11月15日,保監會發布關于《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第二版《征求意見稿》,在現行辦法的基礎上,對商業健康險的監管有明確的規范和鼓勵傾向。
妙健康商業模式設計上與Optum有些相似,都是B2B2C。
「在美國,健康管理的付費方依然是企業,比如保險公司,甚至是政府。
在我國,個人付費動力更不足,尤其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你讓她付費,她覺得還不如直接去醫院拿藥,因為有醫保。
」孔飛說。
由于健康管理平臺對資本、資源的依賴程度大,目前很少有創業公司嘗試。
孔飛當初考慮到這點,才背靠樂語通訊、三胞集團創業。
事實證明,集團化生態體系下,妙健康不光搭上了相對完善的渠道網絡,在品牌背書上也有了底氣,與大企業談合作,引進牛人都順暢了許多。
三胞集團近來在北美有很多大手筆醫療收購,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孔飛打算近期和加拿大國家科學院、國家健康管理中心簽署三方協議,打造一個健康管理創新研究院,并建立院士工作站。
有良好資源的、在巨頭孵化或扶持下的公司,這些都將是妙健康未來的潛在對手。
2016年10月,阿里健康中的阿里智能已經聯合包括三諾、海爾醫療、歐姆龍等近20家智能健康設備,以及掌上糖醫、血壓管家等醫療健康服務商。
2016年雙十一期間,阿里智能App已經與合作設備對接,下載App,用戶可以得到幾十元的價格優惠。
阿里巴巴也在藥品領域大手筆布局。
2016年8月,通過收購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啟動B2C藥房業務。
2017年雙十一,開場6分鐘,天貓醫藥成交破3億。
除了阿里巴巴,騰訊在線下醫院端大量布局。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騰訊在醫療領域投資33起,包括丁香園、醫聯、企鵝醫生等。
騰訊還自營騰愛醫生項目,布局慢病管理,與貴州省衛計委、貴州百靈的「貴州慢性病防控計劃」戰略合作,騰訊也初步連接了政府、保險、患者個人大數據。
在這場重資本、重資源的競爭中,從妙健康到妙+、妙云,孔飛相信自己的三年三步走是對的:「做生意就跟下圍棋一樣,一定有棋子在那,等你到的時候,這個子就起大用了,而不是抓住一門生意往前走。
」
下一篇:從5000塊開始,他們7年借款400多億給城里的艱難尋夢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秀才下海,9年拿下120億營收,他是怎樣創造零售業奇跡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