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964年,李維龍出生于一個石油工人的家庭。
自打半歲開始,父母到哪里去打井,他就跟去哪里,此后幾年間,先后去了大慶、海拉爾、富拉爾基等10多個城市,直到7歲那年,才在盤錦的遼河油田安定下來。
漂泊的過程中,別的本事沒學會, 打架、翹課、玩吉他、改飯票、倒糧票卻成了李維龍的標簽。
即便1982年在營口上師專,他也不老實,走到哪里都揣著圍棋盤。
老師把棋盤沒收了,他就把自己的書桌刻成了棋盤。
1986年,李維龍大學畢業,回到了遼河鉆井中學當歷史老師。
他仍舊是焦點,因為總是遲到早退,除了上課常常不見人影。
老校長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不勞校長動手,我自己辭職,”李維龍有自知之明。
傻么?倒不是,他有自己的算盤。
其實,李維龍不在學校的時候,都在謀劃創業,他一心要開個服裝廠,一有空就賺到裁縫店,跟著一大群女工后面學裁縫。
離開中學后,李維龍將自己的住房改成了一個微型服裝加工廠,最值錢的就是6臺縫紉機。
但做服裝容易,賣服裝難,任憑他怎么變換款式,生產的服裝就是沒人買。
當時,最暢銷的是南方的服裝,因為價格低,而且款式新。
倒也是,東北是老工業基地,而輕工業發展最快的還是珠三角和長三角。
李維龍到了上海和廣州I一看,嚇了一跳,“一條牛仔褲10元,一件夾克50多。
”運到東北馬上可以賺50%,比做服裝強多了。
于是,李維龍回到盤錦賣了縫紉機,開始倒騰服裝,結果一次賺了2萬多。
2年后,他在盤錦開了10個鋪子,一年賺到100萬。
1993年夏,盤錦的地標性建筑興隆大廈即將招租。
李維龍找到三個大學好友袁英江、許長義和曹溪共商大計。
袁英江算過一本賬,光租金、稅金、水電、人力,一天的開銷就近10萬元,“只能租大廈的第四層,用來經營服裝。
”“要租就把整個商廈都租下來,”李維龍不干。
也是,那時的盤錦已經不是當年的貧困景象,油田資源讓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成為東北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而整個盤錦,還就沒有一家像樣的商場。
“但是,能搞定嗎?”“沒有問題!”李維龍志在必得!就在別家哆哆嗦嗦報價200萬,他直接報價300萬!業主樂了, “別300萬元了,給你減點,260萬元。
”結果興隆還未火,“四秀才下海”的新聞已經轟動了盤錦。
此后,袁英江負責建章立制,籌措資金。
曹溪負責室內裝潢并統管后勤。
總經理助理姜凌,帶領400名招聘來的新員工,開赴鞍山進行了為期45天的封閉式軍訓。
李維龍和許長義則穿梭于北上廣進貨。
開業前5天,400多個人硬是將四百多車貨物、三萬多件商品擺進了1萬多平方米的商場。
1993年12月28日,興隆大廈如期開業。
當時,國營商場的營業員們都坐在柜臺后面,不是嗑著瓜子就是趴著睡覺,要是來個顧客詢問,上來就是一句,“你不會自己看啊。
”而李維龍手下的400名員工一律站著營業、態度熱情、微笑服務。
顧客很快就來了,在營業員的推薦下,一個顧客買了30多元的兒童車。
也就半天的功夫,這個顧客就帶著被壓變形的兒童車回到了商場,“給我換車,”明擺著是想占便宜,營業員不換,顧客就在商場發飆。
李維龍直接從兜里掏出50塊錢,“麻煩你給顧客換輛新車,這輛壞的我買了給我兒子玩。
”他給興隆定了一條鐵規,“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為了安撫員工,還設置了委屈獎,專門安撫被顧客投訴的員工。
服務好了,價格也要到位,“凡大廈出售的商品,若價格高于同行業,一經查出,處罰該部負責人并下調價格。
”兩招一出,顧客立馬一邊倒,興隆大廈的銷售額當天就突破20萬,1994年,營業額達到6000萬。
不過,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此時4個秀才,走了3個,還分走了相當部分的資產,李維龍隨時面臨資金斷裂的危險,最難的時候賬面不到6萬塊。
“一定要咬牙把商場的銷售做上去!”1995年,李維龍推出 “羊毛衫節”、“中秋月餅節”、“50元游港泰”等活動,消費者購滿100元就可以抽獎。
最受歡迎的就是“50元游香港、泰國。
”每次搖獎,商場門口堵得是水泄不通。
旅游回來的人們,跟周圍的同事朋友們講述旅游港泰的見聞。
針對七、八月份的銷售淡季,李維龍組織員工安排大客車,到周圍的鄉鎮農村去,將偏遠的村民們帶到商場來購物。
去城里趕大集,還有大客車免費接送,村民們接二連三的上了大客車,結果定員90人,一統計卻有200人,李維龍只能再增加一輛車,10天興隆就創造了100萬的銷售奇跡。
1996年,銷售額一舉突破3億元,興隆進入全國零售百強榜。
附近兩家國營商場撐不住,李維龍順勢收購了,一舉占據盤錦60%的市場份額。
1997年,民營企業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沈陽飛龍墜落,二是鄭州亞細亞陷入絕境。
而此時正處于中國零售業重要的交鋒時刻,“國有商場逐漸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民營企業已經完成原始積累。
”不過,李維龍已經不滿足于盤錦,他到外面的世界轉一轉。
2000年年底,機會來了。
位于沈陽中街、開業僅4年的東亞廣場深陷高達10億元的債務危機。
要知道,4年前,號稱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亞洲最大單體商場的東亞廣場,一開業便在東北三省引起轟動。
前來探路的企業不少,比如日本崇光百貨、韓國現代百貨和巴黎春天,可大伙一聽說負債10個多億、拖欠貨款1億多,還有4000多名員工需要安置,立馬扭頭就走。
關鍵時刻,李維龍出現了,他心里早就有了小九九。
東亞廣場緊鄰沈陽故宮,位于東北第一街中街黃金地段,是塊獨一無二的寶地。
光靠他自己,一不可能拿到那塊地,二沒本事撬動10個億的資金。
就這樣,2001年4月,李維龍入主原東亞廣場,并將其更名為興隆大家庭。
不過,9月29日開業當年,20多萬平方米的商場每天只賣十幾萬,連水電費都不夠繳。
而第二天,大家庭被迫停業,原因是消防不合格。
月底給員工開工資時,只能從盤錦商場轉錢,“一天就要貼30萬。
”內流流傳李維龍不續約的消息,結果200號老東亞員工急眼了,原本春節的銷售旺季,他們卻在商場里拉起了標語,“我們要吃飯,我們要工作”、“李維龍是黑心資本家”等條幅,不讓商場營業。
那兩年,李維龍虧了2個過億,而另一頭的零售巨頭沈陽商業城卻人頭攢動。
怎么辦?他決定徹底來個休克療法,“停業兩個月。
”此后,引進摩爾的概念,把興隆大家庭打造成為國內首家集購、吃、穿、玩、樂及社會功能服務于一體的購物中心。
一層商鋪改造為“興隆大廚房”,以各種美食小吃,吸引人們走進商場。
緊接著,將頂層改造為布滿藤蔓綠葉、花鳥魚蟲,還有各種娛樂游戲設施的室內公園。
冬天的沈陽格外的冷,市民一下就被這裝扮吸引了,興隆大家庭開始熱鬧起來。
有了人氣,自然就有了銷量。
2002年初,興隆大家庭的單日銷售額突破100萬。
李維龍趁熱打鐵,將盤錦聞名全國的河蟹運到沈陽,舉辦別具特色的“螃蟹節”,、"滿100送100"、"圣誕60小時不夜城"、"10萬瓶茅臺酒大放送"等系列營銷活動,引爆遼沈人民的熱情。
2003年,李維龍想起昔日全國勞模張秉貴,憑借“糖果重量一把抓”的絕技,成為北京百貨大樓的金字招牌。
“為什么不讓興隆的員工也練一練職業技能?”于是,李維龍發起了一項“功夫龍虎榜”的活動。
一時間,一秤準、聞香識茶、看手識鞋碼、蒙眼打領帶等300多個功夫明星一夜之間崛起。
“一秤準”的員工,參加了央視的《想挑戰嗎》節目,贏得了挑戰英雄的榮譽稱號。
很多顧客正是觀看了這個節目后慕名而來,看了這位“功夫明星”的現場表演后,一買就是2000多的商品。
2005年,李維龍在鐵嶺建立鐵嶺興隆,邁出連鎖第一步。
5年后的2010年,沈陽興隆大家庭年銷售突破30個億,排在全國零售業單體店銷售第13位。
如今,李維龍已在東北三省17個城市擁有26家大型商場、11家生活超市酒店、2家和其它產業公司6家,商場面積100余萬平方米,員工總數近5萬人。
該賭就要賭,即便押上全部身家,這就是李!
下一篇:積累3000萬用戶,融資4.5億,他說做生意如下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割眼袋、穿花衣、打王者榮耀,靠討好90后賺了超10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