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四個創業死角現象 10月5日晚,互聯網醫療平臺春雨醫生CEO張銳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年僅44歲。
據說,張銳去世前曾因融資焦頭爛額,雙鬢斑白。
創業者死去了,此為創業死角現象之一; 10月8日,京滬深等多個一線城市公布了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正如市場上之前所傳,細則可以說相當嚴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可謂網約車與戶籍掛鉤,即在上海運營網約車需要滬籍,在北京則需要京籍。
此外,除了當地號牌,還有軸距和排放標準等要求,北京細則甚至要求車輛所有人同意車輛使用性質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駕駛人駕照必須在北京取得。
細則一出,輿論沸騰。
共享經濟的共享者資格大大減少,此為創業死角現象之二; 此外,用戶活躍度下降,幾乎是所有app都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微博活躍度一度下降過40%;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從8%下降到5%;就連紅極一時的游戲,Pokémon Go,近日也被爆出熱度下降,據 Apptopia 的數據顯示,Pokémon Go不管是從 App 下載次數、活躍度、還是玩家在游戲上花費時間的數量都呈現快速下跌的趨勢。
蘋果和安卓市場上的app下載排名,已經很多沒有結構性變動了。
用戶活躍度持續下降似乎是這個“互聯網+”時代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此為創業死角現象之三; 高企的房價、商業地產租價用了五年左右逼退了百貨大樓里的大部分業態,大部分人流只為餐飲和兒童游樂場,如今連餐飲業也撐不下去了,2016年倒閉潮頻現。
9月21日,黃太吉創始人赫暢確認關閉了一半的大型工廠店,平均每家500平米以上。
新舊業態都逃不過房租壓力,其實不用討論,年輕人到底是買房還是創業,因為無論哪個,都要為房子打工,此為創業死角現象之四。
創業的天災人禍,避無可避。
令人扼腕嘆息。
馬克思主義哲學說,新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這句話,如今看起來更像一句對時代的安慰語。
求人不如求己 在共享經濟被社會普遍接受的今天,地方政府出臺細則之嚴苛令人難以理解。
新華社評論,給網約車細則要留出修改的“窗口”,而且這個“窗口”應該使網約車各利益相關方都能夠感受到清風的吹動。
很顯然,這個版本的細則,至少乘客、司機和平臺沒有感受到清風的吹動。
共享經濟在這里,被套上了緊箍咒,西天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滴滴是今年互聯網界的明星,先是獲得蘋果等中外巨頭的戰略投資,后是收購Uber中國,成為中國網約車市場占比超過90%的絕對統治者,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從賬面的收益來看,滴滴的風光是表面的,雖然目前部分城市開始盈利,但滴滴整體還是處于燒錢的階段。
真正得到實惠的是使用平臺的司機和乘客。
滴滴司機這個群體數量龐大,這也是滴滴為何針對各地網約車新政,第一時間發聲,直言“有幾點意見想與有關部門商榷,也希望與社會各界一同探討”的原因,因為細則的發布“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數億網約車用戶和千萬網約車司機”,對于那些專職的網約車司機來說,借助滴滴這個平臺,他們也在創業。
而網約車細則,無疑將增添了他們夢想實現的難度。
網約車受限,首先影響的是司機和乘客。
針對網約車需要當地號牌,在滴滴的回應中提到,網約車司機將大幅減少,如上海已激活的41萬余司機中,僅有不到1萬名司機具有上海本地戶籍,也就是說,這一細則如果日后真的出臺,結果只能是,要么直接掐滅40萬滴滴司機的分享機會和創業機會,要么他們又將轉入地下,成為黑車,過回擔驚受怕的日子。
北京細則草案公布后,文史作家十年砍柴第一時間給孩子他媽說:老婆,咱們不怕失業了,失業可以去當滴滴司機,現在北京的滴滴、優步司機大概有七成要離開北京。
他感慨,一個非京籍的人,可以在北京買豪宅,可以成為北京上市公司的CEO,可以在北京做一個媒體的總編或某所大學的專家教授,但是,你卻沒資格做一個滴滴司機。
和之前出租車對滴滴等網約車的大規模抵制相比,這也只是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
更何況,對于這么一個征求意見稿來說,后續改進的概率還很大,可我納悶的是,戶口究竟有多大的魔力,在附著了就業、購房、教育、社保、醫療等合理的不合理的利益之后,居然還能決定你又沒有資格當滴滴司機。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財政困難,物價高漲,公務人員的生活很困苦,情緒低落。
嚴家淦時任福建省建設廳廳長,有一次他去一朋友家中,見客廳有一幀奇怪的照片: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另一個人跪在他面前。
仔細一看,跪的和坐的都是同一個人,就是朋友本人。
嚴百思不得其解,問朋友。
朋友答曰,這叫求人不如求己。
創業本質上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生存還是毀滅?求人不如求己。
這是一條曲折的路,每個人都要堅持自己并適度做出調整。
第一,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所有創業經驗、建議中,唯一一條正確的是:身體要健康。
第二,共享經濟發展到今年,已經走過了創業最艱苦的時刻,出行有滴滴、Uber,摩拜單車等;短租有小豬、Airbnb;吃飯有“餓了么”、“回家吃飯”,但在接受度上,從廟堂到江湖都還存在著分裂,這種分裂如果不彌合,將導致更大規模的觀念沖突。
創業者,要有高超的智慧去影響政策議程,不是關系網絡,不是政商相處法寶,而是思想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等這個普遍平庸年代缺乏的東西。
第三,盡管大家都明白,抓住用戶痛點和服務用戶的思想成為發展壯大的鐵律。
但是用戶是最易變心的群體,而創業創新者要做的是比用戶變得更快,變得更多。
這就意味著,創業不僅僅是馬拉松,而且是加速跑的馬拉松,其壓力和動力可想而已,那一定是個艱難的遠征,時刻考驗著自己的能力。
第四,面向房租,永遠沒有春暖花開,這也是新常態。
創新出附加值高的業態,是下一代創業者的主要任務。
下一篇:創業四年的羅永浩,交了哪些「學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致創業者:“我閱人無數,沒有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