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田埂上,火紅的玫瑰花在風中搖曳;田間,一個著白色T恤的小伙子,蹲在一群上了歲數的村民中間,有說有笑,把一顆顆蘆筍種子摁進營養土里。
“別看他年輕,他的故事多著呢。
”村民們忙著手頭的活兒,不忘打趣這位給他們開工資的年輕老板。
年輕人叫羅志名,今年36歲,是巴中市恩陽區玉山鎮的一位蘆筍種植業主。
讀過大學、家境殷實,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青梅竹馬的妻子,在村里,羅志明是令人稱羨的“成功者”。
三年前,他投身創業大潮,結果一切全部歸零:六十多萬元的家底被掏空,銀行債務纏身,妻子也棄他而去。
“原因有很多,但管理不精細是主因。
”羅志名總結后得出結論。
一夜之間,仿佛從天堂墮入地獄,但村里人看到的羅志名,每天依舊笑呵呵的。
田埂種花,田間種蘆筍,利用緊鄰高速公路的優勢,發展鄉村旅游,這是羅志名當初勾畫的創業藍圖。
雖然剛剛經歷了巨大的人生反轉,但他堅信自己能夠實現逆轉。
4月18日,恩陽區蘆筍產業發展辦公室免費為他提供的40萬顆蘆筍種子全部下地,一同種下的,還有羅志名東山再起的夢想。
首次創業 慘遭滑鐵盧 羅志名家住玉山鎮先鋒村,是家中獨子。
從成都理工大學畢業后,先后輾轉成都、北京,一直在IT企業工作,收入不錯,同樣大學畢業的妻子,是青梅竹馬的玩伴,父母多年前就到玉山街道經營百貨店,家境還算殷實。
2013年底,羅志名突然回到先鋒村,在村里流轉土地300余畝,要種植蘆筍和中藥材。
一個年紀輕輕的大學生,放著體面的工作不干,要回來種土地,村里好多人都很納悶。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別是蘆筍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鉬、鉻、錳等,具有調節機體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在對高血壓、心臟病、白血病、血癌、水腫、膀胱炎等的預防和治療中,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和藥理效應。
“在大城市,無論超市還是餐館,蘆筍都搶手得很。
恩陽有多年的蘆筍種植歷史,產品在全國都很有名。
”羅志名向父親解釋自己回鄉創業的理由。
說干就干,砍掉齊腰深的荒草,荒坡變良田,2014年3月育苗,8月,近140畝地全部種上了蘆筍幼苗,其余土地種上中藥材,田埂上的雜樹全部砍去,栽上了玫瑰等花卉。
巴廣渝高速公路(巴中-廣安-重慶)從玉山鎮穿過,羅志名的產業園緊鄰玉山出口,到巴中城區和恩陽城區分別只有半小時車程。
蘆筍滿園花滿山,再開一家農家樂,這是羅志明理想中的事業藍圖。
2016年4月,蘆筍進入收獲時節,截至當年10月,賣了將近20萬元。
蘆筍下地,第三年開始采割,可以連續收獲七八年。
第一季談不上豐收,但基本達到了預期,彼時,恩陽區引進了蘆筍深加工生產線,各種利好讓羅志名信心滿滿,他計劃再次流轉土地大干一場。
2017年4月,到了第二個收獲季,羅志名吃驚地發現,出產的蘆筍品相遠不及第一年,自然賣不上好價錢,加上賣玫瑰花等,當年的收入不足10萬元。
恩陽區的農技專家和蘆筍種植專家到田間集體會診,最終找到了病因。
田間排水溝挖得不夠標準,導致排水不暢,所用的牛糞等肥料未能充分發酵,兩方面的因素致使蘆筍的根部腐爛,也就是俗稱的“根腐病”。
至此,算上父子倆的60萬元積蓄,和2016年從銀行獲得的數十萬元貸款,羅志名總計往土地里砸了100多萬元。
首次創業卻挨了當頭一棒,事業的慘敗蔓延到了家庭。
2017年8月,妻子不堪各方壓力離他而去。
羅志名的人生,經歷了從“成功者”到“失敗者”的戲劇性反轉。
重新出發 “相信能夠實現逆轉” 61歲的老父親并沒過多責怪,只希望他改弦易轍。
朋友也好言相勸:“土地里能刨出啥名堂嘛!”,羅志名認真思考了好幾個晚上,他也曾動過念頭,從土地抽身,重新外出打工,大不過再辛苦幾年,也就能把債務還了。
但他迅速否定了這一想法。
回過頭來看,創業的方向和思路都沒有問題,所選擇的產業,市場前景也不用懷疑,如果管理的短板得以補強,成功應該不會太遙遠。
關于家庭破裂,他也全部歸咎于自身,“我長年在外跑,對家庭照顧不到,所以她離開我,事業失敗并不是主要原因“。
短暫的猶豫后,羅志名重新回到田間地頭。
在村民們面前,羅志明依舊樂呵呵的。
在恩陽區蘆筍產業發展辦公室的專家指導下,過去的蘆筍苗被連根拔掉,所有土地重新翻耕,撒了石灰消毒,以徹底去除病根,排水溝嚴格按標準開挖。
蘆筍辦為他免費提供了200畝地的全新種子,為防止種苗的根系受損,采用了營養土育苗的最新技術。
村里缺乏勞動力,時令又不等人,羅志名內心焦灼。
從沒干過農活的他擼起袖子,成天蹲在地里培育種苗,老父親幫著配制營養土。
讓他欣慰的是,凡是在家的鄉親,都過來幫他趕工。
“這個娃娃,我們是看著他長大的,走到今天這一步,實在不容易。
”72歲的劉德厚說。
另一位村民小聲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老花(羅的乳名)以前從不欠工錢的,現在欠我們幾個月了,大家都曉得他手頭緊。
這個娃娃誠懇,做事踏實,遇到其他人,可能早就甩手不干了,他有這個決心確實不簡單,我們都指望他,工資欠著不要緊,也想幫他一起渡過難關。
” 4月19日中午,恩陽區蘆筍產業發展辦公室技術股股長龍騰甫專程前往羅名志的園區。
龍股長表示,蘆筍辦將對其進行重點扶持,首先免費給他提供全新的優質種子,接下來,幫助他申請扶貧貸款,同時協調相關的補貼資金盡快到位,解決資金方面的燃眉之急。
將來,蘆筍辦還要派專家全程做技術指導,希望通過一對一的幫扶,助他盡快挺過難關。
鄉親們的信任,來自政府部門的支持,為羅志名注入了重新起跑的動力。
“等一段時間,種苗就能下地了,明年這個時候,就可以收割”,新品種的成材周期大大縮短了,產量和品質也有較大提升,羅志名算了一筆賬,按畝產一千斤計算,200畝蘆筍可以收入100萬元,110畝黃精(中藥材)預計2019年投產,可實現收入300余萬元。
“現在想啥也沒用,退路都斷了,只有往前沖。
”羅志名清楚,自己在某些人眼中,就是一位典型的失敗者 ,一個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鐵腦殼”,但他堅信,自己有能力實現人生的逆轉,在實現創業夢的同時,“用事實擊碎‘搞農業沒前途’的說法”。
記者手記: 為勇敢的“失敗者”點贊 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一切順風順水,羅志名的過往,自然夠得上成功者的標準。
三年打拼,角色換位,如今卻被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簽。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人們往往矚目那些挺立潮頭的成功者。
其實,相較于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更彌足珍貴。
蘆筍是恩陽區的主導產業,恩陽也志在打造“中國蘆筍之鄉”,這正是羅志明返鄉創業的吸引力所在。
為數眾多的蘆筍專合社里,成功者不在少數,自然也有失敗者,只是羅志名敗得太慘、代價太大。
他也自嘲,自己的教訓,為其他創業者省下了一大筆學費。
浪潮過后,羅志名沒有躺在原地,而是掙扎著重新站了起來,即便家庭發生變故,也未能擊垮他。
他溫和的外表之下,有一顆堅強的心,支撐其繼續前行的,是創業的夢想。
羅志名喜歡看看周星馳的電影,“只要夢想不滅,我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充分自省,找準問題,各方扶助之下,羅志名如今再出發。
勝敗兵家事不期,卷土重來未可知。
我們為羅志名這樣的“失敗者”點贊,也相信他的夢想之花一定能在家鄉土地上綻放。
相關知識: 蘆筍種植技術 育苗 晚秋育苗晚秋育苗的時間,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要求,最晚的時間是在初霜前30——40天進行,再晚苗期生長不夠,影響苗子越冬。
晚秋育苗一般在初霜前加一個小拱棚,可延長苗子生長期20——30天。
由于此時白天溫度較高,所以小拱棚白天要進行通風,溫度控制在30度以下,晚上將小拱棚蓋嚴保溫。
當自然溫度很低時,小拱棚內苗子會出現凍害、萎蔫枯死現象,此時澆足越冬水,苗齡已達到60天以上,可安全越冬。
在冬季,小拱棚可保留,亦可揭去,都不會影響苗子成活率。
一般苗子在苗畦越冬,應當稍加保護,可以再畦面撒一層4——5厘米的有機肥,尤其是驢、馬、羊糞較合適。
但冬季一定不要讓苗床落干,否則容易將苗凍死。
因為蘆筍能耐零下36度的低溫,只要冬季苗子不落干,不失水,一般不會凍死小苗。
無論保護地育苗,還是露地育苗,一般苗齡達到60——80天,地上莖有3——4個時即可進行定植。
播前準備 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堅硬,外有蠟質吸水困難,播前必須浸種催芽。
浸種前先用清水將種子漂洗,漂去秕種子。
然后用井水浸泡2天,撈出,再用濕毛巾蓋上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兩次以避免悶種,等種子10%露白后即可播種。
播種選擇肥沃的沙壤土整畦,每50克種子選用20平方米育苗畦即可,先灌足底水,按行株距10厘米劃線,單籽點播在中央,上面覆蓋2厘米厚的過篩細土。
溫度高的話,上面撒一層麥秸或者青草保墑。
為了防止地下害蟲,可地表撒少量藥餌。
播種后可以采用小拱棚(寬90——120厘米,支撐高50厘米)覆蓋,這樣可以延長幼苗的生長時間,更好地保護幼苗安全越冬。
拱棚內控制溫度在白天25℃——30℃,夜間15℃——18℃。
溫度超過32℃時要及時揭開兩端的膜通風。
秋季培育的蘆筍苗,地上莖可以長到30厘米左右,冬季到來后既停止生長,地上莖干枯,在上凍前澆一遍越冬水。
如果是沒有用小拱棚保護的露地苗,可以撒一層土雜肥,或者麥草類的,加以保護。
明年土地解凍后,就可以刨根移栽。
播種及播后 播種時間為利用最長的生長季節,在春季盡可能早播種。
播種時間應在地溫達18℃——20℃,霜期過后。
地溫越高,甚至達到32℃,出芽越快。
在生長季節播種過晚可導致母株較小。
因此如果在生長季節播種過晚,則盡可能采用各種方法來促使植株迅速地、不間斷地生長。
苗間距和育苗床的構造植株間距為5——7厘米可獲得最好的蘆筍母株,間距過小會降低母株產量,過大則浪費土地。
種子播于約2厘米深的土穴中,若常年有雜草或每年雜草濃度過高的土地不能使用。
土質越細膩越有利于培育蘆筍母株,因為易于中耕和母株移栽。
苗床構造大多取決于種植者個人及其應用的器具。
一般采用的苗床中心的間距為75厘米,每個苗床上播種一行,該類型苗床適合密植,從而每畝能提供最大數量的植株數。
這種苗床可溝灌,母株成熟時或進入休眠期時易于挖掘。
施肥和灌溉用于培養蘆筍母株的土壤要肥沃,物質條件好。
需追加的肥料包括氮、磷、鉀以及土壤中一些不足的營養物質。
播種前每公頃土地需施氮、磷、鉀肥為16,20,20公斤,用于幼苗第一個月的生長。
隨后每月每公頃施用40——50公斤氮肥可保證苗子以最大速率生長。
灌溉方法因人而異,用水量由土壤類型和構造決定,頻繁而快速灌溉可保持土壤濕潤,但是在蘆筍母株的整個生長季節不可過于潮濕。
一般要求施肥后灌溉有利于植株吸收并利用養分。
蘆筍成熟后非常耐鹽,蘆筍幼苗耐鹽性稍差,因此在幼苗生長早期應減少鹽的積累。
種植管理 蘆筍比較耐寒、耐旱,喜氯耐堿,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通透性和爽水性好、排灌條件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里。
土壤的pH值中性為佳,低于5.5或大于8的酸性土和重鹽堿地均不宜栽培。
需肥規律 蘆筍正常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在大量元素中以氮、鉀較多,而磷較少,在中微量元素中鈣、鋅、錳、氯是不可缺少的。
科學施肥 巧施促芽肥:可將全部有機肥一次性重施,也可施入總量的80%,每畝年產蘆筍1000公斤的地塊,需用根力多(CL)25——5-15蘆筍專用肥50公斤,結合春季筍田松土,距株行邊30——40厘米處,開10厘米溝施入埋土封平。
補施接力肥:在采筍期的4個月的時間內,必須多次追施接力肥,采筍初期氣溫低,可開溝土施,隨著氣溫的升高,可結合灌水沖施,以水調肥,建議每畝追施根力多(CL)25-5-15蘆筍專用肥150公斤,后期沖“長得好”蘆筍專用水溶肥。
重施秋發肥:采蘆筍結束后,轉莖留棵,要重施秋發肥。
每畝開溝施入根力多(CL)22-10-10蘆筍專用肥70公斤,同時施入剩余的有機肥。
防治病蟲害 病害主要是蘆筍莖枯病,至今尚無根治此病的方法,只能預防。
土壤消毒:即用50%的福美雙粉劑2公斤,拌細土50公斤,結合殺地下害蟲的辛硫磷顆粒劑或毒死蜱顆粒劑,整地時一次性施入,也可溝施或穴施。
大棚栽培 蘆筍保護地栽培,北方寒冷地區需要冬暖式溫室大棚,黃淮流域用大拱棚,長江流域以南用面包棚或者小拱棚。
蘆筍種子選擇蘆筍王子、格蘭德、冠軍、阿波羅等一代雜交種。
育苗時間。
北方地區蘆筍3——9月份均可露地育苗,有大棚的冬季也可以育苗,南方地區周年可以育苗。
浸種催芽。
春季用30——35℃的溫水浸泡2——3天(夏、秋育苗用冷的井水浸泡),倒掉水后,再用濕毛巾蓋上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兩次以避免悶種,等種子有10%露白后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
選擇沙壤土整畦,每50克種子播20平方米,灌足底水,按行株距10厘米劃線,單籽點播在中央,上面覆蓋2厘米厚的過篩細土。
移栽定植。
蘆筍以6——7月移栽為佳,因為這樣田間管理時間短,當年春節前后就可采收,見效快。
也可移栽上一年的苗,這種苗大、苗齡長,比當年春育的苗產量高。
大棚蘆筍采用東西方向留棚,南北方向移栽,行距120厘米,株距25厘米,每行栽36棵。
為保證當年冬季采筍,夏秋季節應加強肥水管理。
夏季管理。
為了加速蘆筍生長,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667平方米追施50千克復合肥,追后及時澆水。
清園11月澆一遍透水,過幾天后將干枯的地上莖攏掉清園。
扣棚采用單坡式大拱棚,北坡圍上玉米秸稈等,棚上覆蓋草苫。
棚內再撐每行70厘米高的小拱膜。
蘆筍種植成功故事: 李啟中,巴中恩陽區眾旺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10年,嘗試種植綠蘆筍,是當地首批種植專業戶,因為技術和管理問題遭遇失敗。
2014年他從頭再來,流轉土地150余畝,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2016年,恩陽區舉辦首屆恩陽蘆筍節,李啟中的蘆筍,以優良的品相摘得“蘆筍王”桂冠。
5月23日早晨,記者前往恩陽區上八廟鎮,“蘆筍之鄉”的廣告牌十分醒目。
經過頭天晚上的大雨洗禮,田間地頭,半人高的蘆筍苗迎風搖曳格外精神。
地面上,拇指粗的筍頭已長到20多公分,正值收獲的最佳時節,李啟中和十多位村民忙著揮鐮采割。
蘆筍鋪出致富路 恩陽區有種植蘆筍的傳統。
李啟中幼年時,就迷戀上了蘆筍脆嫩的口感和特殊的清香味。
2010年,李啟中試著種植蘆筍,卻以失敗告終,忙活三年幾乎顆粒無收。
后來他才弄明白,蘆筍有白、綠之分,二者技術和管理有差別。
經歷這次失敗,李啟中到湖南學習,湖南的專家也來恩陽授課。
2014年,李啟中決定從頭再來,他在自家房前屋后全部種上蘆筍,后來又陸續流轉土地150余畝,帶領9戶村民,成立眾旺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
就在李啟中田間忙活時,公路邊已陸續停了好幾輛三輪車,他們都是城里來的收購商。
新鮮采割的蘆筍,斷面上還流著汁液,幾位商戶就過來爭搶。
“別急、別急,明天再來嘛。
”李啟中不停勸解。
中午11點,李啟中又接到一位上海客戶的電話,對方開口就要200斤,但貨已賣斷了,他在電話里連連道歉,并表示第二天一定想辦法。
蘆筍作為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的綠色食品,口感脆嫩,可生吃或燉炒,近年來,越來越受到追捧。
李啟中經常面對客戶爭搶的窘境,“沒辦法,有時候還得罪人” 蘆筍產業大發展 “一畝地可收獲1600斤左右,保守估計收入8000元,經濟效益遠遠超過傳統的農作物。
”李啟中算了一筆賬。
他的成功,在村里產生了示范效應,當地百姓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大家紛紛加入合作社,那些撂荒多年的土地,全都種上了蘆筍。
從登文村、上八廟鎮,再到恩陽全境,蘆筍種植規模在不斷擴大。
一根小小的蘆筍,已成長為恩陽區的農業主導產業。
2017年,恩陽區計劃新植蘆筍5萬畝,最終形成10萬畝的種植規模。
有嗅覺靈敏的企業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機,搶灘恩陽從事蘆筍的深加工。
下一篇:大姨媽app創始人柴可:富二代創業路上的一股清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衛哲20年經驗分享 :打通創業者找錢、找人的任督二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