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來源:創寶網時間:2017-10-19 08:48:58滴滴出行創始人兼 CEO程維,全面負責滴滴公司的 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
程維曾在 阿里巴巴集團任職八年,于區域運營和 支付寶B2C業務上取得成功的管理經驗。
2012年,二十九歲的程維創辦小桔科技,在北京中關村推出手機召車軟件 滴滴打車。
2015年2月,滴滴打車與 快的打車進行戰略合并。
同年9月,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 滴滴出行”。
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購 Uber中國。
滴滴的成功,在程維看來,這其實都是拼搏、努力后的水到渠成。
在回顧滴滴的創業之路時,程維說,他相信,當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時侯,上天自然會打開一扇窗。
從尋找技術合伙人,到線下業務的開展,再與對手在市場上的正面碰撞。
滴滴無數次陷入絕境,但又想盡一切辦法去贏,最終他們走到了今天第一,創業路上都是孤獨的在創業的時侯,我就告訴自己,專心做公司,3年內不出來分享所謂的經驗。
我覺得還在創業就出來分享,都是在吹牛。
如果只是做到了七八十分,就會吹到一百分;做到五六十分,就會吹成七八十分。
這次決定出來參加分享,是因為我對創業者的處境深有體會,創業的路上都是孤獨的。
當初,我在阿里支付寶工作,決定創業后,沒有直接辭職而是又在阿里待了9個月,在想創業做什么。
當時覺得創業的機會很多,但現在想來,當時對創業的想法都是很淺薄的。
創業前期需要沖動,但不能一直只靠沖動,最后一定要形成自己對商業的判斷。
美團網的CEO王興鼓勵我出來創業。
當時王興就已經創業了三四次了,他有了經驗,對商業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第二,在巨頭的陰影里與巨頭共舞我也一直生活在巨頭的陰影里,這是一個時代的背景。
早期,BAT創業的時侯,當時的巨頭是華為、萬科,而且他們看不懂互聯網。
但今天,巨頭都身處時互聯網行業,他們對創業公司也很緊張,也有自己的顧慮。
如果他們盯上了你,來找你談,是一件好事,說明你做的事情已經引起了他們的重視。
如果他們還沒來找你,說明你做的還不夠大,沒引起他們的重視。
但在細分領域,如果做的最好,一定能夠打敗巨頭。
第三,做滴滴就是不斷的闖關最后決定做滴滴,其實更多的是靠個人直覺的。
我之前在阿里工作,杭州北京兩邊跑,經常因為打不到車誤機。
我老家是江西的,有一次老家的親戚來北京,定了在7點王府井附近吃飯,結果他們5點半來電話告訴我在打車了,等到8點又電話問我能不能去接他們。
有創業的想法后,我咨詢了周圍的人,所有的人都說不靠譜。
但這是正常的,這就是創業的第一關,只有闖過這一關才可能成功。
一開始(2011年,對司機師傅來說,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所有的都跟我說,司機連智能手機都沒有,做打車軟件這種想法根本不靠譜。
但正是市場基礎不成熟的情況下,創業才可能成功。
現在,智能手機已經普及了,司機和乘客的用戶習慣也教育好了,市場已經成熟了,但這時候,你再做打車軟件,基本上沒有機會了。
所以,你會聽到很多質疑的聲音。
我每天都在問我自己這個事能不能做,反復衡量,不停的問自己,不停的磨礪自己。
這就是創業的第一關。
投資人的建議是可以聽一聽的,好的投資人看過很多項目,對行業有判斷,他們的建議確實能夠幫助你。
要不停的補短板。
很多人問我滴滴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在我看來,創業很少有最大的困難。
現在的創業是平衡的創業,不像過去依靠長板去贏。
現在的創業過程其實是不停的補短板的過程。
一開始,決定做滴滴,主要就解決兩個問題:開發軟件和線下找司機。
我是從阿里出來的,業務能力是偏線下的。
我認識的有線下背景的創業者,95%面臨的困難都是找不到技術合伙人。
我自己也是,線下的執行力是有,但是我沒有技術合伙人。
一開始就做了決定,用兩個月的時間上線滴滴軟件。
擺在面前的就兩條路,要么自己組織團隊開發,要么外包。
自己也不懂,當時就覺得,自己找團隊的時間也挺浪費的,不如找外包。
看了好幾家外包,其中一個自稱,E代駕是他們做的。
當時就覺得,既然做過E代駕,應該可以。
就去跟他們談,我問他們做一個打車軟件多少錢。
結果,他問我,“你想要多少錢的。
”我知道,原來這個也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啊。
他介紹說,有10萬的,有8萬的,也有6萬的。
我想了一下,要了個8萬的,常識嗎,選中間價位的。
當時候,自己根本不知道技術分iOS端、安卓端、前端、后端。
2個月后出來,對方交付產品時,完全不能用。
對方說,50%的幾率可以響了,就是說用戶呼叫兩次,司機師傅那里可能響一次了。
因為當時沒辦法,又著急上線,我就跟對方商議,能不能再改進一下,75%能響的時候在上線。
人總要為自己不了解的領域付出代價,創業沒有僥幸。
等到你真的痛的時候,你就會去補短板。
第四,比做產品更不容易的是線下當時,北京有189家出租公司。
我們定的目標是兩個月內突破1000個司機。
結果40天里,還沒有一家出租車公司肯跟我們簽約。
每天早上,線下的同事都信心滿滿的出發,晚上又灰心喪氣的回來。
每次回來他們都很氣餒,他們每天都會被問同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沒有交通委員會的紅頭文件。
每天都會被問,有個同事就問我,家里有沒有在交通委員會的親戚,我還真的去問,但我老家是江西的,真的沒有。
當時就像,換個城市試一試。
想到深圳,覺得深圳是個比較開放的城市,結果,還是碰到一樣的問,對方都會我們地推人員:你們有沒有交通委員會的紅頭文件。
等到你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你覺得走頭無路的時候,上天就會給你開啟一扇窗。
到了第40多天的時候,一個同事就高興的給我打電話,說有一家出租車公司愿意跟我們合作了。
是昌平一家出租車公司,很小只有70輛出租車,叫做營商(音)出租。
當時對方也不知道滴滴能做什么,就是跟我們的兄弟喝酒喝高興了,覺得挺不容易的,趁著酒勁就答應了。
我現在在路上看到了營商出租還會特別的親切,充滿了感激。
我們就覺得看到了曙光。
一家簽約之后,我們再推廣,就可以跟其他人說:你看營商都和我們合作了,你要是不和我們合作,人家的司機賺錢多,回頭你們的司機就都跑人家那里去了。
接下來一個星期內,我們又簽了4家出租公司。
我打電話給深圳的兄弟說,你看北京有突破了,你們還沒有突破就是你的問題啊。
他想了一下,覺得我說的也對。
慢慢的,出租車公司有了,我們就要組織給司機培訓。
我記得特別清楚,有一次是我親自去做的,那個出租公司在大興,在監獄旁,我打車過去,對方一聽去大興監獄附近,就不愿去,對我說:要不,你在換一輛出租車吧。
我覺得自己講的特別的真摯。
我說,我是阿里出來的,我雖然是出租車行業的門外漢,但是我做互聯網很久了,我在阿里,幫很多行業提高了效率幫他們賺了錢。
說自己出租車是門外漢,但互聯網做了很久了。
幫很多人提高了效率,但是出租車行業沒有變化,我們的軟件可以提高你們效率,幫你們賺更多的錢。
我自己覺得講得很誠懇,但下面的司機根本沒人看我。
他們最討厭的就是開會,耽誤賺錢還經常被推銷各種機油汽油,他們就覺得滴滴是新型的騙術。
當時100個司機中不到20個人有智能手機,一般每天只能裝7、8個。
有天有個同事特別高興的打電話跟我說:今天獲得了巨大的突破,裝了12個。
我自己想一想,覺得特別凄涼,我們計劃兩個月裝1000個,現在一天只裝7、8個,真不知道公司什么時侯能做起來。
下一篇:16億萬富豪江南春的創富秘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