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7年11月17日下午5點,北京海淀區寶盛東路多牛傳媒中心。
在一層大廳左側以中國地圖為底板的大屏上,密密麻麻的光點不斷變換、閃爍,顯示著多牛傳媒實時廣告客戶分布情況和廣告位余量。
這里是北京多牛傳媒的所在地。
去年3月11日,多牛傳媒在新三板掛牌交易,成為中國新三板市場中第一支傳媒大數據股。
它標志著老牌IT垂直網站DoNews的成功轉型,掛牌吸引了諸多目光。
今年7月15日,多牛傳媒發布了擬申請終止新三板掛牌的公告,提到的原因是“為配合公司業務發展需要”。
伴隨著DoNews以及多牛傳媒的成長與發展,記者出身、現任多牛傳媒董事長的王樂也用十余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傳統媒體人到傳媒大數據公司董事長的轉型。
臨危受命,抵押房產,尋求轉型……十余年的時間里,經歷坎坷與磨練,他從一個意氣風發的記者變身為踏踏實實的創業者。
回顧自己的“轉身”,王樂說:“創業過程充滿了未知,創業者必須要學會順勢而為。
”今天的多牛傳媒,在保留內容平臺的同時,定義自己為“大數據及商業智能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多牛傳媒中心一層多牛傳媒的顯示屏臨危受命多牛以及王樂的創業故事起始于DoNews。
創立于2000年的DoNews是中國最大的IT寫作社區,曾被譽為“互聯網的守望者”,開創了中國IT垂直網站的黃金時代,馬云、馬化騰、李開復、李彥宏等都曾在該網站開設過專欄。
2005年,被計劃上市的千橡集團看中并納入麾下,一時風頭正健。
也正是在這時,包括王樂在內的DoNews創始團隊加入了千橡集團。
2002年入行做TMT(即科技、媒體和通信)記者的王樂從《經濟觀察報》辭職,曾經在DoNews兼職做的事變成了他的本職工作。
他開始負責媒體化經營,同時參與千橡旗下人人網的運營工作。
人人網上市以后,集團內一些其他資產如donews、糯米、56、貓撲等面臨剝離、出售的命運。
在DoNews生死存亡之際,王樂思慮再三,決定盡全力保全自己傾注了多年心血的媒體。
2009年1月,他來到靜安中心千橡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一舟的辦公室,提議由自己運營DoNews,并自負盈虧。
“那時候年輕,就是一個愣頭青,覺得這個事情已經在做了,不能停,”王樂解釋當初的創業決定,說道,“我當記者的時候天天寫東西,每天不寫幾篇原創就不行,哪天要不寫了就渾身不自在。
”其實,曾就職于天極、《計算機世界》、《電腦報》、《經濟觀察報》的王樂是TMT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的記者,離開DoNews找其他出路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出于對它的不舍,王樂選擇扛起重擔。
然而,真正創業后,他才發現自己是“無知者無畏”。
2009年,中國平面媒體的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不少網絡媒介如暴風影音、QQ等作為新興的“媒體”涌現。
后者通過“彈窗”等方式獲取了海量用戶,老牌媒體遇到了空前大的壓力,其中就包括一直以內容為中心的DoNews。
在剛剛接管DoNews的那段時間里,王樂東奔西走,拼命“刷臉”求生存,卻收獲甚小。
王樂感覺到很難受:“別人不是在平等地看待你,不是把你看作商業伙伴,而是兄弟,只是在表示一下支持。
”此時,王樂艱難地探索著轉型和變現之路。
背水一戰從寸土寸金的靜安中心搬到北環中心大廈,在保留媒體人的激情的同時,王樂變得更加務實,工作也愈發勤奮。
最初的日子里,每天大約6:30,王樂就已經上崗,開始“連軸轉”的一天——轉載上百篇,原創兩三篇是常有的事。
有時,王樂還要四處拜訪,以求吸納人才,優化團隊。
兩年后,經過王樂的努力,DoNews終于挺了過來。
隨著其他團隊如新媒體營銷團隊的加入,團隊從七八人增長至四五十人,業務范圍擴大,效益也有明顯增長。
然而,到2012年,新的問題擺在了王樂面前:一方面,媒體繼續發展需要更多資金注入;另一方面,已與千橡集團主營業務漸行漸遠的DoNews難以得到集團的注資。
令其裹足難前的難題是,由于隸屬于千橡,外部資金很難進入。
這一次,王樂決定“背水一戰”。
為了從千橡集團購買DoNews資產,以便融資,王樂不得已將自己唯一一套房產抵押給銀行。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那時,王樂的房貸剛還完不久,第一個孩子又正好降生,正是急需用錢的時候。
王樂對家人倍感愧疚,好在家人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王樂至今對妻子的一席話難以忘懷:“三十歲出幾百萬拼搏一次,中國十幾億人里能有幾個人?如果不去試試,你一輩子都會后悔,大不了從頭再來。
”在家人的支持下,創業者的血性壓倒了一切。
王樂頂著可能資不抵債的壓力,與另一位創業伙伴姜楠一起,以數千萬元的估值買下了DoNews大部分資產。
公開材料顯示,2014年1月,王樂、姜楠拿到了公司85.71%的股權,千橡集團持股比例下降至14.29%。
融資的障礙終于被挪開了。
2014年4月,由深創投領頭,河北紅土創投、石家莊紅土冀深創投、北京樂視星云投資中心、北京國泰嘉澤創業投資中心、青島靜遠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跟投,共計對DoNews所屬的斗牛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投后資產估值15,666.67萬元。
這一年,DoNews營業收入達到4,288.46萬元,凈利潤501.36萬元。
2015年,已由北京斗牛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改名的多牛傳媒,正式進軍大數據廣告市場。
2016年3月11日,多牛傳媒在新三板掛牌交易。
……多牛傳媒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順勢而為多牛傳媒之所以成功,源于兩位創始人對傳媒以及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大趨勢有清晰的認識。
“媒體失去了分發能力,再像以前那樣指望內容變現,自動形成流量分發是異想天開的事。
”王樂總結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劣勢時說道。
與此同時,在他看來,媒體不會死亡。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終端的普及使得所有人消費新聞的時間大大增加。
在這種大好的形勢下,媒體不掙錢只能說明其傳統小作坊式的商業模式——自己寫,自己發,自己賣——已經過時,正如音樂不死,但以唱片公司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已被取代。
“互聯網業務的核心本質是流量生意,最高效率的流量變現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王樂說道,“沒有互聯網就沒有DoNews,我們既然與巨人同行,是互聯網的守望者,就在思考能不能做一個服務者,向‘挖金子’的人送點‘水’。
”在流量為王時代,王樂選擇“順勢而為”,日漸為多牛傳媒摸索出一條有為之路。
多牛以傳媒為基礎,衍生出新媒體營銷、數字廣告、大數據研發及服務等一系列業務。
依托技術支持,多牛與諸多媒體合作,一方面幫老牌門戶網站銷售長尾資源,另一方面也幫助新興媒體建立廣告業務形態,完成變現。
現在,多牛傳媒為澎湃、今日頭條、搜狗、百度、神馬、斗魚、小米等眾多客戶服務,每天的用戶行為數據接近兩億條。
“內容即店鋪,流量即收入。
”王樂補充道。
未來,在進一步服務“流量”的同時,多牛還計劃推出一個聚合新聞端,并繼續強化自有媒體矩陣,以圖在內容上更有所作為。
王樂認為,IP化的頭部內容創作、自媒體寫作、機器編發(如財報)等將會是未來內容生產的三個層次,而推薦算法平臺及與之相對的聚合新聞端則會是未來傳媒產業鏈中分發渠道的兩端,每一層次、每一端都缺之不可。
在專訪最后,王樂還以過來人的角度,對內容創業者或期望轉型的媒體人提出了三點建議。
其一,一旦準備創業,媒體人應當切換整個思路,做好“在社會中重啟”的準備,因為規則已然改變。
其二,要務實,因為創業面臨的是生死問題。
做什么事,能不能掙錢,能支撐多久……對這些問題都要有清晰的認識。
其三,不要獨狼作戰,做企業需要一個團隊;同時,也不能媒體人扎堆,團隊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
“大家資源差不多,能力差不多,僧多粥少,兩個和尚就難,三個和尚就完蛋了,”王樂總結,“媒體人創業一定要找到恰當的合伙人,找到一支團隊,只有這樣才能共同前進。
”
下一篇:埃隆·馬斯克:所謂創業,就是嚼著玻璃凝視深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前美團員工沈鵬創業,獲馬化騰力挺,他到底有何魅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