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第一個五百塊,馬云這樣用震撼北京95年秋,馬云帶著中國黃頁營銷總監何一兵初進京試水,欲在北京為中國黃頁造勢。
然而由于當時政府對于互聯網的態度還不明朗,媒體因此不敢大張旗鼓地宣傳互聯網。
馬云能做的便是利用媒體來發表自己對于中國黃頁看法的資料,哪怕是一家!幾經波折,馬云在朋友的引薦下認識了《北京青年報》一個領導的司機,懷著僥幸心理,馬云將中國黃頁宣傳稿件與500元錢給了他,并表示“不管什么媒體,發了就算你的。
”司機很有能耐,發了5個媒體,還上了《中國貿易報》頭版。
隨后,馬云馬上找到《中國貿易報》的總編,他知道總編是有眼光的,要不然不會把他的資料放置頭版。
馬云后來回憶起兩人見面的情形說道:“當時他和我一樣不懂互聯網,但是他覺得互聯網肯定有戲,他說馬云,我支持你。
”這位總編也很給力,帶著馬云拜訪了國家信息中心、文化部、國家體委等,但沒有實質進展。
就在這時,馬云意外認識了在中央電視臺樊馨蔓。
樊馨蔓被馬云的熱情所打動,竟決定為馬云拍了一部專題片《書生馬云》,真實記錄了馬云在京的凄涼遭遇。
而這部片子成了互聯網早期在中國遭遇的真實寫照。
不久,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機。
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范敬宜被馬云在《人民日報》信息部的演講所震撼,隨即向中央打報告,《人民日報》上網工程因此啟動了,馬云的互聯網論第一次造成了轟動。
他也因此得到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被訪機會。
第二個五百塊,馬云請來如今身價百億美元的蔡崇信從北京轉戰杭州,4年以后,馬云以月薪500元請來了阿里巴巴第一位世界級的合伙人——蔡崇信。
蔡崇信,出身于律師世家,擁有耶魯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擁有在紐約兩年的律師工作經驗,曾在瑞典銀瑞達風險投資部任亞洲部總裁。
在當時,蔡崇信已有百萬美金年薪。
而蔡崇信對于馬云的認識源于美國《商業周刊》對于馬云的深度報道:距離的遠近可能還在其次,買賣雙方怎么互相找到對方,卻是進出口貿易產生的先決條件。
物理學上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距離。
互聯網突破了這個物理局限。
有這么一個網站,它讓世界各地的買方和賣方有了一個網上集市,買賣雙方都不必遠涉重洋,即可互相找到對方。
美國人發現它了,以為它設在美國的硅谷,因為它最先的版本用的是地道的英語。
可是它卻偏偏在中國,在中國原來更多地以風景聞名的杭州;創辦這個名叫阿里巴巴網站的人,是杭州電子工學院英語教師出身的馬云。
自1999年阿里巴巴推出的英文網站,受到風險投資的注目的同時,蔡崇信也注意到了。
第一次到訪,深入了解了馬云的看法。
第二次到訪蔡崇信則決定加盟阿里巴巴。
蔡崇信曾客觀地說過:“我以前是個律師,懂得如何設立公司,并且能幫助公司籌集資本。
我知道自己擁有其他人沒有的知識,所以他們在那個方面很信任我。
”而蔡崇信的加盟,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增加了阿里巴巴吸引國際投資的說服力。
他無疑是馬云和阿里巴巴最需要的人,但當時的馬云也有顧慮:“你到我這兒來,我養得起你嗎?我這每個月可就500元人民幣的工資,你還是再考慮考慮吧。
”從百萬美元的年薪到月工資區區500元,當時的蔡崇信甚至可以買下幾十個當時的阿里巴巴。
但他放棄了一切,加入了阿里巴巴,在今天看來,也未必不劃算。
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中,有二個人是永久合伙人,一個是馬云,另一個是蔡崇信。
如今阿里上市,董事一席依舊有蔡崇信。
歷經15年,從當初放棄百萬年薪到阿里上市,身價高達63億美元。
“阿里巴巴特別吸引我的第一是馬云的個人魅力;第二是阿里巴巴有一個很強的團隊。
”這大概是阿里巴巴最吸引蔡崇信的地方。
馬云用這一千塊開創了阿里巴巴的輝煌時代,也開啟了互聯網時代。
十幾載過去了,互聯網在今天依舊重要,依舊成為許多傳統企業崛起的希望!單仁說,沒有一個企業強大到不可以被挑戰,也沒有一個企業弱小到不可以去競爭。
那也是因為這是個互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下一篇:史玉柱:決定創業成敗的6大關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俞敏洪:我為什么從俞老師變身為洪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