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他一人身兼“兩王”,先是享有“亞洲糖王”的美譽,后來又有“酒店大王”之稱,可他的事業還不僅限于此。
從白糖、酒店、房地產、船務、礦產、保險、傳媒到糧油,他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也創造了無數的奇跡。
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領袖外,最廣為人知的馬來西亞人。
今天我們要看的故事,就是杰出的企業家、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鶴年的個人凈資產為42億美元,名列第111位。
但在《福布斯》東南亞40大富豪榜上,郭鶴年則高居榜首。
盡管年屆81歲,盡管已達到事業頂峰,但郭鶴年對事業的熱情絲毫未減,仍然奮斗不懈。
郭鶴年的祖籍在中國福建福州。
他的父親郭欽鑒于1909年飄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從店員做起,后來自己開了家咖啡館。
經過數年努力,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東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鶴年是郭欽鑒的幼子,他從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學成畢業后,便給經營白糖及米糧買賣生意的父親做幫手。
1948年,郭鶴年在新加坡創辦了主營輪船航運的船務公司,這成為他的創業之始。
郭鶴年在二十余歲便能創業,固然與他出身富裕有關。
然而,個人的膽識、才能以及超強的判斷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戰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創立公司不久,父親郭欽鑒病故。
郭家經過開會后,決議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舉博學多才的郭鶴年出任公司董事長。
就這樣,年紀輕輕的郭鶴年接過重擔,正式成為家族“掌門人”。
為進一步發展事業,郭鶴年專程去英國做市場調查,并學習商務知識。
在倫敦,他對糖業的經營做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對糖業的貿易狀況也了如指掌。
回到馬來西亞后,郭鶴年將事業重點放在糖業經營上,并創辦了馬來西亞第一家制糖廠。
他看準時機,迅速建立遍布馬來西亞全境的銷售網,形成“原料-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經營”體制。
他順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開墾成甘蔗種植園,大大增加了原料來源。
在盯著糖業生產的同時,郭鶴年還關注著銷售市場的情況。
他大膽決策,趕在世界糖價上升前,大舉在國際市場收購白糖,并投資糖期貨貿易。
所有的這一切,都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利潤,為他日后擴大經營提供了資金保證。
到20世紀70年代,在國際市場上每年上市的1600萬噸糖中,郭氏企業集團控制了10%左右。
在馬來西亞的糖業市場上,郭氏企業則占到了80%的份額。
郭鶴年成了名副其實的“糖王”。
締造王國打造香格里拉品牌在挖到了糖業這第一桶金之后,郭鶴年并沒有止步。
他躊躇滿志,在生意場上四面出擊。
借助于世界和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良機,靠著與政府、工商業界融洽相處的良好氛圍,郭鶴年全面擴展著他的經營領域。
郭鶴年投資建立了面粉廠,并迅速發展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面粉加工企業。
1971年,郭鶴年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合資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華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漢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興建、經營酒店,在亞洲太平洋 (601099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地區擴張,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內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鶴年在其他方面的經營也非常出色。
到20世紀80年代,郭氏集團除在馬來西亞擁有眾多企業外,在新加坡、泰國、中國、印尼、斐濟和澳大利亞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團經營的業務極為多樣化,涵蓋糖業、糧食、工業、種植、航運、礦產、房地產、國際貿易、酒店、保險、證券、建筑等行業,幾乎無所不包。
上世紀90年代,郭鶴年將觸角伸向傳媒及影視業。
他以巨資收購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香港無線電視等香港重要媒體,從而使他多了個“傳媒大亨”的美譽。
《南洋商報》曾評論郭鶴年是一位“名重國際、富甲一方”的企業家。
郭鶴年名下的玻璃市種植、拉曼錫礦、聯邦面粉、彩虹產業、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股票交易所掛牌。
1985年,他在北京投資建造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始了他在中國的大規模投資。
人們對郭氏產業最為熟悉的應該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檔的寫字樓國貿大廈、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資人,也是郭鶴年。
如今不少中國家庭都熟悉的金龍魚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產品。
郭鶴年在企業上的卓越成就,使他獲得1985年大馬最杰出企業家獎,在公眾心目中確立了他國際性企業家的地位。
紳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萬除巨大的財富外,郭鶴年還擁有超凡的個人魅力。
他有令對手心悅誠服的本領,而且非常和藹可親。
郭鶴年身邊的人都說:“他是一位真正的紳士。
”郭鶴年不喜拋頭露面,不愛宣傳招搖,也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而且生活節儉簡樸,作風平易近人,處處體現出他那地道的紳士風度,贏得了他的朋友、下屬乃至對手的一致稱贊。
他不追求虛名,非常務實,講話言簡意賅,做事踏踏實實。
雖然他與馬、新兩國許多要人有著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擔任馬來西亞駐美國大使和馬來西亞旅游局主席等職外,極少出入政界,維持著一種低調的作風。
郭鶴年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馬華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馬華控股”是馬來西亞華僑組織--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創辦的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其股東、合作社社員、存款者達30萬人之多。
由于管理不當,1985年時出現嚴重虧損,舉國關注。
生死存亡之際,郭鶴年為了華僑廣大股東的切身利益,出任馬華控股董事會主席。
他走馬上任后,籌資償還了全部債務,并勵精圖治,使“馬華控股”很快出現生機,渡過了難關。
晚年的郭鶴年是公益事業的積極倡導者。
今年1月,郭鶴年通過其嘉里糧油(中國)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從今年起,一連五年為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每人每學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學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郭鶴年給基金會的信中寫道:“我經常說,人生在世,有兩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奮斗,安排家庭的生活。
同時,也要幫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們。
這樣社會才會和諧、穩定和進步。
”盡管已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但郭鶴年對事業的熱情仍然不減。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在郭鶴年看來,“九十歲才是古來稀,所以81歲的他仍然寶刀不老,就像動畫片中活力無限的兔八哥一樣,郭鶴年看來總有使不完的勁,其”創業宜趁早,拓業不怕老“的企業精神廣受贊譽。
下一篇:51創始人龐升東:創業14年的三條核心總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蘋果皮創始人再創業:我不只是一夜成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