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霍震霆: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的長子,留學于美國南加州大學和英國米爾菲爾德學院,全國政協委員,原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奧委會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霍英東集團執行董事,霍英東基金會主席。
)霍中曦剛過完一周歲生日,爺爺霍震霆給他買了只小足球,霍中曦見到足球有些興奮,嘎嘎地笑著,搖搖擺擺地追著球踢了幾下,霍震霆看著他笑得合不攏嘴……霍中曦是霍氏家族第四代男孫,2013年8月出生,名字里有“中庸和陽光健康”的意思。
隨著霍中曦的出生,霍家在向百年家族企業邁進,他們已經借道成熟的家族傳承機制,成就了家族事業的基業長青。
在香港的億萬富豪里,霍英東以充滿傳奇的創業史和在體育事業上的慷慨付出,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紅色資本家。
霍英東自幼家貧,7歲喪父,12歲考入香港皇仁英文書院,成績曾在全年級排名第一。
后因日軍占港,被迫輟學。
艱難時期,他做很多低微的工作賺些零錢協助養家。
之后,隨著二戰后香港經濟的復蘇,他把握住歷史機遇,敢闖敢拚、吃苦耐勞,在貨運、地產等領域打拼出一片江山,成就了龐大的霍氏商業帝國。
改革開放后,他到內地投資實業,晚年因開發廣州南沙被譽為“南沙之父”。
馳騁商場、活躍體壇、開發南沙成為霍英東一生最光輝的三大事業,他把這些事業分配給長房生的三個兒子秉承發展。
通過霍家二代的分工可以看出,霍英東運用分工協作來完成家族事業的繼承和發展。
而第二代也沒負他所望,做事低調務實,并積極參與社會公益。
2014年10月29日上午,南沙游艇會二樓的奧林匹克酒廊,《粵商》記者坐在臨窗的沙發上,窗外的碼頭上停泊著大大小小的游艇。
霍氏家族二代掌門霍震霆快步走進酒廊,穿著雙排扣西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茍,戴著超大方形黑框眼鏡,一身太平紳士范兒。
這個頭型他年輕時就留著,現在頭發雖已花白,但風格依舊,大框眼鏡也一戴就是幾十年。
霍震霆背對著窗坐下來,有位下屬請示他,他禮貌地請記者等等,然后跟下屬用粵語快速交談。
之后,他接受向記者暢談了霍氏家族的商業理念、霍家三代拓荒南沙的歷程和體育情結。
霍老言傳身教子嗣霍震霆談起父親時充滿欽敬,“父親是對的”字眼時常出現在他的話語里。
他說父親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三兄弟的獨立意識,他12歲去英國讀書,后去美國南加州大學深造,畢業后跟隨父親經商,同時兼任多項社會公職,時常隨父親奔走于內地和世界各地,被視為霍家對外形象代言人。
霍震霆回憶起起父親的教育方式,說主要以言傳身教為主。
比如他16歲時,父親帶著他看自己如何改變一座城市的命運,這座城市是澳門。
當時從香港坐船去澳門耗時費力,霍英東到澳門后首先開河疏港、買船、建立港澳航線。
他告訴霍震霆:“一座城市若想長遠發展,必須要有港口,譬如香港、倫敦和紐約。
”那時很多澳門人笑話他們,當時澳門的港口狹小,船還沒到,港口就堵塞了。
霍英東發現澳門缺乏天然資源,無法像香港一樣靠地起家。
他考察了拉斯維加斯和黎巴嫩后,認為博彩業適合澳門,他投標澳門賭場經營權,不是為了爭取一盤生意,而是要借博彩建澳門,因此標書中指明從盈利中撥資推動澳門的社會經濟和民生建設。
事實證明霍英東是對的,400年沒通過商的澳門,經濟開始迅猛發展,整座城市的命運被改變。
親歷了父親建城的過程后,霍震霆明白了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應該具有哪些必配。
之后,父子倆攜手出現在商場上的頻次越來越多。
改革開放后,霍氏父子進入內地開疆拓土,創造了很多個“第一”。
1979年,霍家在內地開發了第一個項目——廣東中山溫泉賓館,該賓館是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賓館。
1982年,他們又在賓館建了內地第一家高爾夫球場,開風氣之先。
隨著改革的深入,霍氏父子在內地的投資規模越來越大,項目多是中外合資或低息貸款等方式,比如北京飯店貴賓樓、北京首都賓館等。
在廣州,霍家投資或捐建的項目俯拾皆是,比如白天鵝賓館、廣珠公路擴建、洛溪大橋、沙灣大橋、番禺體育場、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等近百個項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開發廣州的“西伯利亞”——南沙,這也是他一生最后的商業夢想。
祖孫三代拓荒南沙至今霍震霆還記得第一次跟著父親去南沙時的情形。
當時他和父親坐著一輛老紅旗轎車在南沙的碎石路上顛簸,一群當地的孩子好奇地追著車跑,彼時的紅旗轎車是稀缺品,車輪揚起股股灰塵,從搖下的車窗飄進車內。
看到南沙的爛石場時霍震霆有些失望,“一片荒蕪,除了煙塵滾滾的石灘場什么都沒有。
” 當時,南沙是海邊的蠻荒之地,人煙稀少,舉目所及都是爛石灘和泥沼。
但在霍英東眼里,南沙是塊璞玉。
憑借多年的貨運經驗,他發現南沙是珠江口上的天然良港,方圓100公里內有香港、澳門、深圳等多個大中城市,假以時日,定能成為聯結珠三角的樞紐。
1989年,霍英東在一片反對聲中,把開發南沙作為家族的志業,并親自掛帥,霍家計劃開發的南沙東部2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稱為“小南沙”。
之后,每周三霍震霆都陪著霍英東去南沙,風雨無阻。
起初,他有些抗拒,但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展開,他發現父親的設想宏大而堅實。
他們先建了7公里海岸護堤,然后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
之后,父子倆如同兩個技藝高超的園藝師,平耕地、修公路、建碼頭、植樹,其中樹木就栽種了幾十萬棵。
改造環境的同時,他們建造了虎門輪渡公司、南沙信息科技園、南沙香港中華總商會、南沙大酒店、高爾夫球場、新客運港碼頭、南沙游艇會、英東中學等項目。
1995年,他們從廣東城鄉改造拆下來的物料里,揀了360萬塊舊磚運到南沙,重建天后宮,天后宮位于大角山東南麓,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
二十多年來,霍家以一己之力把南沙東部初步建成了一個濱海新城。
霍英東曾經龐大的商業設想,終于從藍圖跨進現實。
這期間,不斷有人提出,把電廠、水泥廠、煤場等污染企業從廣州舊城區遷到南沙,霍家極力反對。
曾幾何時,霍家開發南沙只有支出沒有收入,該項目被認為是商業上的烏托邦,有些媒體更曾出現“霍英東折戟南沙”的報道。
這位號稱“全港忍受力第一”的大佬始終堅守南沙,并于2003年提出以南沙為依托,打造粵、贛、湘“紅三角”經濟圈概念,其格局之大,非尋常商人所能比。
霍震霆理解父親的堅持,“我們最早進入內地投資,本可以選擇回報容易的大城市,但我們為什么那么笨?選擇了南沙這塊不毛之地,因為我們要在南沙建一座有人氣的新城。
”2006年霍英東去世,霍震霆主政南沙,他認為南沙應該走低碳環保路線,扶持本地的創意產業和服務業,發展成為南中國的休閑中心和穗港澳的一小時經濟圈,比如在香港上班的人可以在南沙生活。
下一篇:孫正義:踐行一生的10條成功準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80后美女創業做獸醫:成就夢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