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近日,唱吧CEO陳華作為吳世春的助陣導師現身【創業實驗室·獨角獸成長室】并做了精彩分享。
他認為,2C的、大用戶量的項目存在很多機會。
而陳華根據唱吧的多年打法總結,要做好互聯網產品,基本服務免費、追求極致的產品體驗,以及自我傳播機制,以這三點為核心的模式具有突出的效果。
而唱吧模式也將這種模式,延續到了線下KTV。
對于資本寒冬中,“賣房創業”的現狀,作為連續創業者,陳華也有話要說。
“很多人覺得拿了風險投資的錢就拼命燒,燒個大泡泡就完了,但實際上非常危險。
”陳華說,經歷過寒冬或者失敗過的創業者知道錢多么寶貴。
融資很重要,但是他并不鼓勵借錢或賣房子創業;而且作為創業者,要給自己預設投資人忽然失去耐心的情況發生該怎么辦。
“燒錢不該是常態,創業者一定要盡早想怎么賺錢。
”以下為陳華分享,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2C的、大用戶量的項目才有意思我有過兩次非常完整的創業經歷,之前有三四次自己操刀做項目。
最早是1999年在北大讀書時做了天網FTP搜索,2003年做了天網MAZE,2006年跟吳世春一起做了當年非常火的酷訊,2008年底去阿里巴巴負責網頁搜索引擎,2011年出來成立了唱吧。
各種經歷都有,偏搜索引擎多一點。
我有幾個感覺,以我的經驗來看,2C的、大用戶量的項目是比較有意思的。
以這樣一個目標尋找方向,可以找到很多讓人興奮的點。
像酷訊典型地抓住了用戶的剛性需求,大家春節前買不到火車票,這是一個問題,圍繞這個問題我們找到創新的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
我們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一個問題擺在哪兒,我們想辦法解決它,這可能就是個商業機會。
我做唱吧前,有一年其實挺痛苦,我們一直在找方向。
因為我以前一直做搜索,所以在做唱吧之前,我也一直糾結要再做搜索引擎,但折騰了一年也沒找到感覺。
所以,我們選擇方向不見得要跟自己的經歷背景相關,只是看還有什么需求要解決,并且這個需求的用戶規模足夠大。
所以我們發現唱吧這個方向,從幾十個需求里篩出一個唱歌的需求,首先是因為它用戶規模很大,絕對是幾千萬到幾億人的。
我們看到中國選秀節目非常火,唱歌的需求擺在那里,移動互聯網應該有唱歌的產品,但還沒人解決這個需求。
另外,這個需求有突破空間。
以前我們想唱歌怎么唱?要去KTV,去KTV很難,有時候一個人跑去KTV覺得挺丟人;但非要拉一個人去唱又發現組局挺困難,還要吃吃喝喝,還得陪朋友嘻嘻哈哈,唱一首歌成本太高了,不讓人享受。
我們當時把中國的App篩了一遍,看哪些人在做類似產品,發現這些產品有幾個特點讓我們很興奮,因為競爭對手們做了一些在我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情:一是所有的歌曲付費。
作為互聯網產品,這太奇葩了,為什么要付費呢?二是整個曲庫只有140多首歌。
為什么?因為法律規定盜版超過150首要入刑。
為什么不能花錢買一大堆歌的版權呢,為什么舍不得這些錢呢?第三就是就是錄歌曲,錄完了放那里,用戶不知道該怎么做,沒有下一步動作。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機會。
做互聯網產品的三大核心我們怎么做?首先,互聯網產品一定是基本服務免費或低價,這是最重要的。
當你想顛覆一個行業時,一定要在基本服務、核心服務上做到完全免費或者低于成本價,讓競爭對手在一個核心訴求上沒辦法跟你競爭。
第二,追求極致的產品體驗。
比如唱吧,我們就加了聲音美化功能,加上音效,讓你的聲音比想象中更好聽。
為了這個極致體驗,我們還加了女孩喜歡的照片幻燈像,讓每個人能展示自己的臉。
還有一些小的體驗,比如送花。
第三,注重原生的自我傳播能力。
當我們設計一個產品時,要想這個產品快速廉價地獲取用戶,一定是這個產品自帶傳播屬性,我們不需要所有用戶都花錢買,那樣成本太高了。
怎么讓產品有內在的自我傳播能力呢?當時唱吧大概做了三層自動傳播的體系。
我發現一個人唱歌挺寂寞的,我們在KTV唱歌開心是因為一唱完就有人吶喊,互聯網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除非直播。
怎么解決人唱完歌之后的成就感?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每個人唱完歌用程序打個分,擊敗多少人,將這個結果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之類的,這就是第一次傳播。
我們做了一個榜單,誰火誰上榜,第二次傳播就是“我想上榜”,這個動力不一樣,想要上榜,就會請朋友過來送花。
第三次傳播,是當有人總能上榜之后,會發現不只朋友能聽到自己的歌,還有陌生人聽到,甚至成為自己粉絲。
憑什么我的偶像是第二名不是第一名?今天我的偶像在第二名,我就發動朋友一起支持我的偶像,把他弄到第一名。
偶像的粉絲們打架,這是第三次傳播,通過競爭關系,大家拼命把一個作品往外轉發。
現在每天唱吧上傳的作品幾十萬,往外分享上百萬,大量的分享型傳播,這些不需要我花一分錢,這就是內在的自我傳播能力。
不見得每個產品都能夠設計出來,但我覺得如果真花心思設計,每個產品都能找到一些能分享出去的理由。
這個內在的核心是要找一些理由,唱吧的理由就是成就感,用戶在某個時間點發現,做一件事能獲得更大的成就感,或者更能炫耀,就會玩下去。
唱吧這種模式可以適用于很多其他產品和業務范圍。
比如我們2014年做了唱吧麥頌KTV,這塊業務由唱吧投資的公司來做,現在北京有20多家門店,是全北京最大的KTV,估計明年春天就是全中國最大的KTV了,增長很快。
我們在做KTV這種傳統業務時,也在想這三個點。
第一,能不能基本服務免費或低價?基本服務就是包間費、成本費。
唱吧麥頌的包間費要足夠低,唱一小時歌跟咖啡館喝咖啡一樣,可能就二三十塊錢。
這時候我們逼著產品團隊去想,當你的基礎服務免費或者低價之后,怎么想辦法賺增值服務。
能不能賣點廣告,收會員費,能不能把作品傳到網上,網上有人給你送線上虛擬物?團隊會想辦法賺別的錢,這時會發現基礎服務免費或低價死不了人,沒那么嚇人。
其次就是打造極致產品。
用戶最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我們就講清楚這幾個問題。
我們不是顛覆性創新的服務,就要搞清楚,用戶來到線下KTV想要什么樣的極致產品?用戶最在乎房間里聲音好,裝修格局適合一大堆朋友聚會。
什么是沒有必要的東西?大眾點評上罵KTV最厲害的是飯不好吃。
那就把它砍掉算了,一砍就是巨大的利潤增值。
桌子上擺個餓了么、美團外賣,用戶自己點。
我們去KTV唱歌最在乎的是房間里的體驗,豪華大堂就沒必要。
我們在KTV體驗差的是什么?服務員服務不好。
現在我們直接把大部分服務員砍掉了,在每個房間放了自動售賣機,顧客拿手機掃。
當你把團隊逼到極致,解決好最核心的體驗點,就是非常優秀的產品了,很快就出來了。
還有一點就是傳播性。
我們線下KTV跟唱吧線上結合,做了很多創新,比如線上線下打通,房間里唱歌線上能聽到,線上聽眾可以給房間送酒水。
還可以玩陌生人交流,隔壁來了漂亮妹子,唱吧關注她給她發微消息求認識。
我們把各種能想到的促進社交、傳播的東西往里加,想方設法增加傳播性。
我們面對已經有的行業,也有很多創新點,讓產品比別人更優秀,利潤率更高,競爭力更強。
不要借錢或者賣房創業 心理壓力太大很多人覺得拿了風投的錢就拼命燒,燒個大泡泡就完了,實際上這非常危險。
大家都知道現在是寒冬,融資非常困難。
一個經歷過寒冬或者失敗過的創業者會知道錢多么寶貴。
在我看來,錢的用處是保障信心,不是拿來花的。
我歷史上融了很多錢,絕大部分都沒花,現在我們C輪融的錢還沒花,又融了D輪,錢就放著不敢花。
當我們需要花錢時,比如當出現惡意競爭對手拼燒錢的時候,別人砸一千萬我就砸兩千萬。
沒有惡性競爭的時候,能省就省。
現在唱吧心理壓力非常低,一方面我業務收入起來了,第二我帳上有足夠的現金,我只是不想花。
反推過來,有兩件事情要做好,一是融資。
大家天天找融資,但盡量不要借錢或者賣房子創業。
這個心理壓力太大了,往往導致你沒辦法做出正確決策。
最好的辦法是組建一個豪華團隊,想一個很好的idea,找著名靠譜的投資人拿錢,之后想方設法省著花,踏踏實實做出一個最牛的產品。
每個階段融資都要快速做,而不是缺錢了才做。
第二件事,要常假設投資人忽然失去耐心這種情況。
投資人也是商人,不是做慈善的,花一筆錢要看回報。
你要隨時想著,燒錢不該是常態,作為創業者一定要盡早想怎么賺錢,越早越好。
唱吧在上線近一年時,開始把現在最主要的商業模式的產品做上去了。
2012年上線產品,2013年初把收費體系做起來,2014年收費大部分起來了。
有了收入后,我的話語權完全不一樣了。
有賺錢能力并不是說要有利潤,這是有區別的。
我們想辦法做收入,但賺一筆錢花一筆錢,持續虧損沒有問題,但沒有收入持續虧損是有問題的,或者收入不成規模也是有問題的。
我要想方設法讓收入規模持續增長,規模比利潤更重要。
也不是說我們不看利潤,我們要看一個指標——毛利潤。
毛利潤必須有,沒有毛利潤就沒有凈利潤。
什么時候需要凈利潤?如果資本市場忽然很不好,投資人沒耐心了,你就跟投資人說,下個月馬上做出利潤來。
把投放成本一砍,利潤馬上就出來了。
我們要有隨時盈利的能力,有這個底氣能不舒服嗎?我們現在也不想做利潤,還在不停開業務線,新的市場。
沒關系,因為我知道我們有能力做出利潤。
有這種心態,我們敢大規模投入拓展市場,搶地盤,因為知道今天搶的每一份東西都是賺的,隨時停一下虧損就能停。
人多了不代表公司在快速發展還有人的問題。
老實說當年我跟吳世春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曾經有個錯誤心態,整個公司都彌漫著一個氣氛,覺得人多就是牛,去年十幾個人,今年幾十個人,再過一年幾百個人,公司增長真快。
其實人多了不代表公司真的在快速發展,一定要在公司里傳遞這個信號。
發展快的應該是收入、用戶、毛利潤,那才是實在的東西,一定要想方設法控制好人員規模,甚至有時候要非常變態地壓榨人員結構。
我現在經常為了新增一個人跟下屬吵架,為了一個人糾結半天。
因為每加一個人,如果他沒有帶來足夠的價值,這個人進來容易出去難。
開除人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能不進人就不進人,能壓縮一個是一個。
我們有時候覺得招一大堆很便宜的人反正沒花多少錢,但你看的只是工資,每個人會帶來的額外的管理成本以及其他成本。
而且當你的人增加太快,管理能力可能跟不上。
大家管一個小團隊都沒有問題,但不同的團隊規模管理方法不一樣,十幾個人的團隊非常簡單,喊一嗓子大家都能聽到,有什么事情全透明。
到100人的時候開始需要一個管理結構。
當有幾百人上千人的時候,管理結構也沒用了。
現在唱吧的規模,我們發現靠結構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可能需要企業文化、價值觀這些虛的、制度性的東西構建一個機制。
不花太多精力就讓這幾百人知道應該怎么做事,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團隊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組織結構和文化建設,這要花很大精力。
我們最近做了好幾輪大的結構調整。
一個團隊不能總是一個樣子,如果一個人帶一個團隊好幾年,會造成他自己的思維僵化,而且他待的位置別人成長不了。
能不能嘗試類似輪崗的做法,不同的團隊讓他帶。
這是很有挑戰的,今天唱吧還做不到真正的跨職能調動人。
比如,你能不能做到把兩個有矛盾的人拉在一起討論清楚,如果你做不到,就說明企業文化還不是特別好。
我們經常鼓勵有矛盾的人找個小黑屋說清楚。
沒有任何人有私心,不能為了個人利益想什么,公司不允許;沒有任何人去追求低效率的事,最近想偷偷懶,沒有這種說法;沒有搶功勞這件事,公司不允許。
這就是企業文化,可以參考其他優秀的公司是怎么做事的,把公司里的小毛病一個個消掉。
唱吧極致講效率。
比如我們會議室里有一句標語叫“少開會,開短會,開小會”。
能不開會就別開會,你們倆坐到工位上說一下就可以,干嘛一定要去會議室。
開小會,三個人能開的會就別拉十個人,也不要一個人滔滔不絕講。
這是會議的效率。
溝通效率上能不用郵件盡量不用,能面對面說清楚的盡量面對面說。
有時候員工用郵件吵架,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還有各種細節,每個公司不一樣,你要想辦法極致提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盡量節省人力、財力,在各方面想方設法摳門。
我們業務上很摳門,但我們對員工非常大方。
如果你能力提高很多,負責的東西很多,總監就應該站出來給你加薪,要快速在員工提出加薪要求之前把薪水加上去,這樣員工才覺得被公司重視,有進步就有反饋。
公司要對得起相應的員工,尤其是核心員工。
它可能會讓成本上升很快,我們也要控制好。
加薪到多少是可以考慮的,不見得一次性加到位。
有兩條主業務線會大大提升安全感競爭不可避免,也不能讓競爭對手別干我這行了。
要打死他們也不容易,一般他要拿到融資了,投資人也不會讓他死。
應該這樣想:第一,有人抄襲你說明你選的方向還不錯;第二,有人抄襲你說明他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你能不能把它創新的東西學過來?第三,如果你帳面上的資金非常充裕,你心理安全感是比較大的,你不會害怕他,慢慢打就好了。
但有些是打不死的,沒有辦法的事情當它不一直在那里好了。
要想殺出來,需要的是團隊的綜合能力。
首先是產品創新能力、產品跟隨能力要夠強;第二執行力要到位;或者研發能力強,不能做出來的產品一堆bug。
還有銷售能力或者說盈利能力,團隊里要有有商業頭腦的人,往往創業團隊都是做技術、做產品的人,東西做得很好但不知道怎么賺錢,或者覺得賺錢不重要以后再說,最后發現賺錢能力的缺失。
這導致的最大風險是,經濟危機來的時候,公司扛不住投資人給的壓力。
融資能力也很重要,出去跟人家談老是融不到資,本來要給你錢的一聊不給你了,這是表達能力的問題。
今天在中國的競爭是非常血腥的,沒辦法。
只要你的方向是好的,就有一大堆跟你一樣優秀或者比你優秀的團隊在做這件事。
每一家都有短板,你不能比他的短板多。
另外,當你有一條業務線高速增長時,你應該做的是再開一條新業務線。
為什么?每條業務線高速增長后到一個點就會平緩下來,不能等這條線平的時候再想下一條業務線,應該在高速增長時想方設法分一點精力開展新的業務線,就能實現持續增長。
一條主業是很危險的,到有一天你發現有兩個主業,你的安全感會大大提高。
主業應該有巨大的業務量、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獨立出去也是一家很牛的公司。
今天我還在尋找,也許線下的KTV是,也許直播是。
還有一點,要做一些大的戰略布局,跳出局限性。
唱吧從選擇這個方向到后面做的很多判斷,都跟原來的經營業務沒有關系。
我以前做搜索引擎,現在做娛樂,沒必要說以前學什么專業,就只能干這件事,局限在這里就突破不了。
反而我現在經常跟同事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商人,很簡單粗暴,就看什么東西能賺錢,什么東西能做大,什么東西有長遠的社會價值。
我們有理想有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成就千萬人的音樂夢想,只是我們的理想和夢想會按一個一個基礎的商業目標去實現的,不會是一個空中樓閣。
下一篇:張一鳴:年輕人創業要盡可能給自己設一個高目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零一創投余璐:創業核心技能和需要趟過的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