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5年9月21日,我穿過大麻與香煙的氣味,在員工人數遠超我曾在職公司15倍的軟件公司Square落座。
在初創公司工作了十年之后(其中包括我作為創始人的五年),我和團隊中的幾位成員接受了Square的并購交易,并且以員工身份辦了入職。
這是我第一次在被戲稱為“腐朽的大企業”的公司里工作。
我同我的團隊成員一樣,感覺自己就像躲在洞里的鼴鼠,因為我們對創業一無所知。
我一再拒絕來自大公司的橄欖枝,然后再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財富翻了百倍,變成百萬富翁。
在過去的十年里,我目睹了他們的發展,他們態度的轉變——堅忍、傲慢、自豪、虔誠與天真。
我心懷驕傲,就像戴著象征榮耀的部落徽章。
“我們”是冒險者和先驅者;而“他們”——2007年加入Google,只要跟著公司做事——都是一些沒有我們的勇氣,耍耍小聰明、不愿冒險的投機者。
我們每天都在創業的煎熬中,因為延遲享受成功的樂趣而感到痛苦;而他們囫圇吞棗,輕而易舉的拿走我們渴求的一切。
對于創業,我們是認真的;但當他們說他們正在“一家大企業內創業”時,我們也欽佩他們的“膽大妄為”。
我們沉浸在頂尖風投Ben Horowitz、Paul Graham、Fred Wilson和Steve Blank的教導下,他們可能還會參加一場又一場無需大腦的30人會議。
本文對比了“我們”的自述和經過2年多觀察的現實。
雖然這只是少數人的故事,而不是客觀的真相——但是“初創公司的鼴鼠”在“愚蠢的大公司”里看到的必定是對一些長期假設的驗證或挑戰。
在Square就職之前,我天真地認為,一家大公司的規模和文化規定會讓一個執行團隊沉浸在他們的象牙塔中,用精心設計的PPT為管理信息提供幫助,讓每個人都得到應得的報酬。
我還認為,來自高層的信息和決定將被整齊地分成兩份,即不會過多地經過他們的大腦。
但我想錯了。
我的老板(在CEO的團隊中)在工程、產品、設計和客戶管理領域等方面進行了大量互動。
無論是誰在房間里,她都會在演講中提出細節,并且樂于接受直截了當的反饋。
她可以解讀擺在她面前的所有文獻,其中大部分都是在網站上發表的。
類似的,Square的Caviar團隊負責人Gokul(也在CEO團隊中)告訴我,他沒有固定的辦公桌,只是在Caviar的開放空間和人們見面并解決問題。
很顯然,如果任何人都可以走到你跟前并給你直接的內幕消息,你就很難被諂媚者蠱惑。
就Jack而言,在大樓外,他可能是名人,但在公司內部,他大部分時間都要和整個團隊一起工作,以身作則。
我見過他在大型會議上遇到棘手的問題,都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也見過他一點一點地進行產品體驗,并給出良好的反饋。
如果你已經在足夠多的初創公司工作過,或許你會看到有人拼命地試圖夸大脆弱的自我,想要避過所有可能揭穿他的信息。
你會看到專橫的創始人和經理們,難以和他們溝通,甚至是冒充成年人的孩子們。
這些可能在這家企業的過去也發生過,但我已經2年多沒見過了。
年輕的初創公司,年輕的上市公司——不同的投資者,卻有相同的考慮方式:作為一名創始人,我花了太多的腦細胞試圖去理解VC的心態。
我很早就了解了包裝故事對籌款的重要性。
我了解了社會證明的丑惡力量——從眾心理是成功融資的一個關鍵要素。
我了解了團隊的價值是VC投注的重要原因。
我認為新興市場是早期初創公司的獨特之處,在剛誕生時看起來很愚蠢的想法,卻能夠在成長后改變世界,并給予了Sand Hill Road獨特的性質。
在我加入之后的3個月里,我見證了Square的IPO,以及在IPO之前、期間和之后,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師對此的看法。
一些相似之處讓我感到震驚。
大多數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尖叫著跳入這個無底坑,就算投資者根本沒搞懂他們的 “創業故事”,因為他們自身缺乏信心——畢竟如果你有足夠的吸引力,誰會在乎故事呢?我同樣震驚地發現,Square的“故事”在IPO之前甚至之后都被誤解了。
每當有人在teevee上喋喋不休地談論Square是如何獲得“最差”類型的客戶時,我就會感到厭煩。
我不敢相信那些所謂的聰明人把來自Apple Pay或者Amazon這些大公司的人視作來勢洶洶的競爭者,而非互補的有利競爭對象。
但我也很滿意地看到,公司每季度都會用“吸引力”來幫助闡述公司的創業故事,以此令人信服——這讓我不由得想到一些創始人的苦盡甘來,他們不被看好的創企一開始就連500萬美元的價格都被大家拒絕收購,誰想到后來居然籌資到了5億美元。
我還觀察了團隊在兩年多時間里如何努力的工作,用事實證明他們將企業的精髓廣泛傳達給分析師、投資者與媒體。
他們不斷學習和迭代該怎樣規劃未來,并向有耐心的長期投資者們展示潛力——這些都是從2人起步的創企創始人們在籌款過程要學習到的。
而兩種階段的企業在福利上的差距也是可怕的:我在Square的第一天,有人告訴我每層樓都有幾個“微型”廚房。
微,呃? 聽起來像是一個被美化了的自動售貨機,我估計就是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坐在一鍋熱騰騰的咖啡旁邊,對吧?不。
“微型”廚房甚至與我第一次創業的辦公室規模相差無幾。
盡管我可憐辦公室的兩層硬木地板凹凸不平,小窗戶還透露出監獄風格,還有一個掛在掛勾上的加油站式浴室鑰匙,但我當時仍然很自豪租下了它。
話題扯遠了。
這些“微型”廚房提供Stumptown咖啡,無限量的Naturebox小吃還有La Croix。
但團隊還不滿意,他們甚至想要裝上水療站,因為說不定在某個時候團隊會進行一場扣籃比賽。
事實上,微型廚房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這里還有美發和化妝服務——波巴星期三!——實際上這讓我很擔心。
我擔心的是我的后半生職業生涯。
我擔心,就像人類會把奢侈品變成必需品一樣,這些福利對我來說也從享受變成必需品。
七年前的一個周五晚上,我在上文提到的監獄式辦公室里,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快遞盒子拆開。
當時的我們沒有清潔服務,所以需要把箱子拆開送到垃圾箱。
在中途筋疲力盡的時候,我拍了一張照片,作為對我們未來生活方式的提醒。
還有一次,我們用20美元的塑料掃帚掃地(我們輪流打掃,歡迎加入),結果它的手柄折斷了。
我們把它錄了下來,還拍了一張照片,接著繼續掃地,這個破掃帚我保留了五年。
將來我還能夠再次以這種方式生活嗎? 我能否秉持當時的信念為下一個創業公司招聘員工? 我承認我不知道。
David對Goliath的事情并不了解:我記得是在一個雨天,投資者好心打來電話——我們公司的競爭對手之一剛剛推出了我們核心產品的近似復制品。
當時痛罵了對手的膽大妄為,安撫團隊的擔憂,但內心尖叫了一整天:“我的天哪,我們完蛋了,難道我必須得做朝九晚五的正經工作嘛?”人們都說,創業公司死于自殺的往往比他殺更多。
這很可能是事實,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創業,自然兩種都會擔心。
我的建議是,除非大型公司改變向你全力開火,否則恐怕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為什么?這是顯而易見的,但許多創業者并沒有深刻理解,他們只專注于積累創業經驗——大公司有其自身的限制。
盡管它們的股票圖表很酷,但團隊中并沒有足夠的工程師。
如果員工數量足夠,則難以按比例填補。
即使你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你也必須——沒錯!——在公司戰略和現有客戶群的框架內工作。
即使所有的這些框架都不存在,你的工程師也必須以比擁有5名工程師的初創公司更少的自由度進行操作。
你的產品經理必須協調依賴關系以及更大的對等設置。
我聽說過一個“懶惰假設”,大公司的人們是愚蠢的或懶惰的,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說實話,在這里工作的兩年,雖然也有例外,但通常公司的發展不可能像10人創業一樣快,即使我們的員工人數遠超過10人。
如果想以創企的速度發展需要改變戰略,有時還需要改變文化,而且只能隔一段時間變一次。
雖然與運行良好的初創公司相比,大公司浪費了更多資源。
但這不是一直盤踞我腦海的人為原因。
事實上,浪費是因為大型組織傾向于專業化,而創業公司趨向于泛化。
這是一個概括,下面我來詳細解釋一下。
最早期的創業大多是被迫的,借助現金和他們可吸引的人才類型來創造公用事業公司——產品經理將作為產品營銷和需求的領導者,Rails工程師編寫一組子最優的JavaScript,以獲得特性。
相比之下,大公司——正如我所說的那樣——他們有自己的限制——往往會聘請專家,因為規劃和預算過工作流程(例如預算每年分派1-2次),它將進行有機吸引(例如因為Android公司的聲譽而希望在Android就業的工程師)。
當然,也有一些人會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之外,就像剛起步的時候一樣,在工作中表現出自己的責任感,但這一比例要低一些。
因此,盡管每個人的意圖都是好的,但在根本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必須弄清楚如何優化現有的資源系統,才能完成任務。
例如,我與2個出色的金融合作伙伴一起工作——他們是我的幸運之星,因為我在創業期間從未有過這樣的幫助,經常需自己建立收入預測(上帝幫助我)。
隨著我有了更多新的發現,我也收獲了更多——但我承認,偶爾我會回顧一下他們在我的要求下做的項目結果,并進行思考——實際上,我并沒有真正地,迫切地需要他們的幫助,并且可以在沒有的情況下完成。
當然,我并不想成為一個蹩腳的公司管理者,但是就像大量的食物會導致人們的肥胖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一點點的過量也會造成很少的浪費。
當這種微小的浪費在成千上萬的人身上成倍增加時,你就會得到一個功能強大但卻有不可避免的浪費的系統。
這就是我的想法。
但它并不是全面的——政治、文化和工具部分都被遺漏了,它也不客觀。
但這是我的想法,它來自我的內心。
接下去我會如何呢?就像每一個擁有憧憬的22歲少年,在35歲時學會了從黑白到彩色。
我承認我年輕時的好戰實在是天真,我也承認我將來可能會在其他的大公司工作,但這并不是一場嚴重的身份危機。
我仍然懷念早期初創公司那種純粹的速度,偶爾的困頓,黑色幽默還有痞味。
我希望在未來我還會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我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事物,也可以學到更多的難得的知識。
與此同時,我會努力工作,啜飲La Croix,一路感謝我的幸運之星。
下一篇:上班時養成的3個思維定式,讓我創業損失了兩百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被幣圈毀滅的創業者:幻想一夜暴富,卻虧掉200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