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前言:2017年,在一片蕭瑟當中,創業大潮的火滅了。
在被投資人淹沒的創投圈,如今還有創業者嗎?2017年的創投圈,到底誰在創業?GPLP君的一個朋友給出了答案。
正文:2017年誰在創業?到底是什么人在創業?首先作為一個創業者,以及曾經的天使投資人,我想我可能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在我接觸的創業公司團隊當中,大多數是精英創業,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是財務自由的人才去創業,包括我們團隊。
因此,真實的現實情況是,其實,相對遍地跑的投資人,在我們產品原型還沒成熟的時候,我們并不愿意接受外來資本。
2017年,中國的創業環境由以前的模式創業升級到了技術創業,擁有核心技術,這是創業圈的主流現象,我身邊的很多創業公司都轉向了原研技術,所謂原研技術,就是自己研究,有了充分的數據和結論之后再開發,因為不借助資本,所以他們往往有更多的時間去打磨企業的基本功,琢磨好產品以及商業模式,或許在創業前期他們多半默默無聞,然而一旦突破了某個臨界點,在后期引入資本之后,這些企業會高速增長,迅速成為行業獨角獸。
如今,很多投資人抱怨好的企業越來越少,資本泡沫越來越嚴重。
其實不是,好的企業其實越來越多,只是他們相對高調的投資,更喜歡沉默而已。
創業兩年多以來,我一直相信,一個只有在初期安心做原研技術研究的團隊,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這樣的團隊才具備在殘酷市場上拼殺的潛力,他們沒有時間出去站臺、演講、接受采訪以及制造話題,這就像隨便哪兒一個漂亮的姑娘不見得是你的良偶,秀外慧中的才適合做伴侶,他們把心思花在了產品上面,用戶上面,市場上面等等,需要他們做的很多,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暴露在鎂光燈下,然而我們不能說他們不是好企業。
創業者與資本市場是不是對立的?GPLP君:中國的創業環境是真的很惡劣還是其實并不錯?沈萬億:中國目前的創業環境說惡劣,只是相對而言,大多數的沒有原型研究能力的創業團隊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薄弱,這是一個客觀情況。
在當前這樣的信息社會下,你如果無法保證你的原型設計是獨家的,而且具備了相當長一段實際運營的考驗,這樣的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是很容易被抄襲的。
中國有句話叫“疾水漂石”,在投資行業,沒有任何技術經得起資本的碾壓。
其實,沒有百分百的完美環境,不僅在中國,在美國也同樣如此,沒有核心技術都容易被資本碾壓。
GPLP君:阿里前段時間和創業者聊完后,直接COPY了一個產品,引起業界的廣泛爭議。
甚至在相聲界也有這個事兒,郭德綱被人批評說抄襲段子么,郭德綱說,我可以付費,但是你能證明自己是原創的么?因此,很多創業者開始拒絕資本,這形成了精英創業的局面,真實情況是這樣嗎?沈萬億:我本人是學生物材料應用方向的,在這里我覺得技術的打磨可以這樣來總結。
當時我的專業課老師上課第一句話就是:在材料行業有兩個終極風險,第一是價格取代,第二是成本取代。
這兩個取代條件中,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成立,那么你就會有核心的終極風險在那里,并且隨時會爆發。
。
但是如果是原型研究的技術,而機構本身無法判斷這樣的創業公司的技術價值,而且也無法給創業團隊提供各種技術資源,所以基本上很多做原型研究的團隊會拒絕和投資機構溝通,更多的情況是會出現投資經理看不懂的現象。
所以這時候投資人感覺自己被忽悠,進而去找一些傳統行業的大牛求證,這時候得到的答案大多是:不靠譜。
面對這種情況,可能是有兩個可能——如果傳統行業覺得不靠譜的,基本上是兩個極端,要么是真的不靠譜,要么就是藍海市場。
另外一種可能則是技術型的創業者有時候會感覺,“投資機構除了錢,什么都沒有給我”的印象。
這直接造成了創業早期大多是精英創業,首先他們有一定的資本,比如在我們團隊,我要求團隊的所有人都要自己投錢,我們團隊有世界500強的科學家,也有其他各類的優秀人才,對早期創業者而言,我們要的是資源和渠道,而不是單純的資本。
GPLP君:現在的大小投資公司滿天飛,到底有誰真的懂投資?懂得某一個行業的投資?現在的創業公司也是滿天飛,到底誰在創業者誰在欺騙?沈萬億:我自己做過天使投資人,投過的企業當中有被騙的,什么資本抽逃技術抽逃的情況都有,但是也有過成功掛牌和IPO退出的。
我自己個人感覺:投資是一門終身的學習。
我有很多知識就是在投資的過程中學到的。
反過來,更多的是,我覺得作為投行,我們更多需要的是需要創業心態去做投資。
至少目前我算是個圈外人,好的項目真的不缺錢,缺錢的公司一定是要么沒有營運能力要么沒有生產能力,總之有各種瑕疵。
有瑕疵的公司IPO要求達不到,于是只能等待一個又一個自然年度。
如果他真的有核心研發能力,投資人應該是和企業共同成長,悉心教導,互相學習而不是抱著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被投企業。
理想的投資人是什么樣的呢?我曾在早期創業當中十分幸運的真的遇到一個天使一般的投資人。
我的一個股東,曾經在我們遇到瓶頸的時候對我說:如果你真的熬不住了就把公司關了吧,我就當那幾百萬打了水漂也不要緊,只要你有信心。
聽到他的話我感動萬分,當時眼淚就掉下來了,一邊是如釋重負,一邊是想著自己一定要熬下去,后來我們重新再開始,繼續寫計劃書,重新做研究,就這樣真的熬過來了。
如今,作為創始人,我是這樣看待創業者與投資人的,創業者需要尊重資本,而資本也有尊重技術和人,也許這才是最好的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關系。
GPLP君:阿里和騰訊的優勢是資金、流量、名氣。
如何看待BAT的競爭?做好自己的融資規劃?沈萬億:我看到的多數企業都倒在了黎明前,最后的核心風險基本上都是來自于股權結構,其實阿里和騰訊自身早期的股權結構本身也是有瑕疵的,但是資本能夠推動創投企業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是創業浪潮和投資浪潮下的一個亮點。
騰訊和阿里會投他們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企業,這是一個簡單的企業價值觀的問題,沒有什么可以做橫向比較的。
但是對于市場和社會來說,就有了不一樣的意義,真正有價值的創投企業崛起之后,他們會越來越輕松的就可以改變一個業態、甚至社會行業結構。
比如說,互聯網打車、虛擬貨幣技術促使多個國家職能部門為其立法。
因此,需要感謝這個時代,資本不是惡魔。
在資本的浪潮中,我們已經看到,資本往往驅動了新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充沛的資本也許能給社會的變革帶來新的模式,社會的進步更加平穩、社會的轉化更加平和。
下一篇:創業感悟:創業是一場眾叛親離的獨自修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時有很多人傷害過我,但我不記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