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那些,總把創業掛在嘴邊的人,通常是缺少行動能力的,他們不過是過過嘴癮。
大約七年前,我就是那種喜歡過嘴癮的人,滿世界的說。
直到,經歷了真實創業的殘酷現實,才在灰飛煙滅中,退守職場,學會沉默。
這沉默的七年,是從最細枝末節開始的,扎扎實實的時光。
幾個月前,因種種意外,我辭掉工作,開始創業。
有人問,創業是什么感覺,當老板很爽吧?你的童年,有被瘋狗追著,要咬屁股的經歷嗎?如果沒有,你永遠不知道撒腿就跑是什么感覺,也就沒法理解,在創業公司當老板的感覺——不敢停下。
創業以來,馬不停蹄的奔跑,邊跑邊摔,邊摔邊跑,從不敢停下。
我想,老天還是眷顧我們的,不僅那瘋狗暫時還沒咬著屁股,我們還跑出了一段不曾想的路——誰曾想,僅用幾個月時間,我們就能發展成一家幾十人規模的公司?誰曾想,僅用幾個月時間,我們就能夠為幾千家企業提供服務?誰曾想,僅用幾個月時間,我們就能夠累計盈利?誰曾想,僅用幾個月時間,我們就能把一家公司做到幾千萬的估值?當然,盡管如此,那瘋狗還是追在后面的,還是要咬屁股的。
所以,我們還在奔跑。
你或許已經有點好奇,我們到底在做什么事情。
簡單說,幫助傳統企業在移動互聯網上拓展生意,利用的工具就是時下最火熱的微信。
這本質上是一種服務,是綜合了整個團隊多年電商經驗而提供的專業服務。
這次創業,是很多次偶然形成的必然。
時間拉回到年初的時候,那個時候微博還沒涼透。
有那么幾天,刷微博的時候,時不時會看到微博大神@Fenng 在推薦一個小道消息的微信號,然后就躡手躡腳的關注了。
大概是多年技術工作養成的習慣,對新東西會有點想搞明白的心情,所以閑來無事時就仔細研究了一下,不僅發現了專門為機構服務的公眾號,還發現他提供了一個開發者模式。
碼農們都明白,這是給咱準備的康莊大道啊,這對于像咱這樣,多年以來還保持寫代碼習慣的碼農來說,就太有意思了。
很快就把接口弄明白,調試通過,并且順手把交規的模擬題往里一灌,然后隨機模擬,好不愉快。
然后我又一想,雖然對于碼農來講,有一個開發者接口就夠了,但碼農畢竟是少數人,還有大量的高富帥,白富美啥的,讓他們弄開發者接口,就太暴殄天物了。
如果能夠基于這個接口,封裝出一個廣大人類都能夠簡單使用的框架,那豈不也是件愉快的事情。
說干就干,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夜里兩三點睡覺的。
然后有一天,凌晨兩點半,我發現@Caoz 在 QQ 上亮著,隨口問一句,微信玩的吧,結果他回:正在寫微信交互程序呢。
汗,@CaoZ 大俠,也如此興奮的過上了碼農生活,而且也是為了微信,這事越來越有意思。
把這個項目從個人玩票,發展成創業項目,@CaoZ 也是早期重要的推手,后續再表,真心感謝@CaoZ 的推動。
于是,經過不到一周的加班熬夜的典型碼農生活,基礎框架就出來了。
東西出來了,得找個有份量的人試試,自然非@Fenng 非屬。
熟歸熟,讓人家當小白鼠之前,總得做做功課,我發現小道消息上發布的消息,會同時在一個 hutu.me 的博客上發布出來,立馬想到一個價值點,即為什么不能夠通過 RSS 的標準來聚合信息,然后再通過開發者接口,讓微信公號有模糊搜索的功能呢?作為一個自媒體來講,還有什么比讓歷史上的信息能夠被重復消費更有價值呢,很快就搞定了代碼。
然后在一個月高風黑的夜晚, @Fenng 同學很興奮的成為這個產品的第一個用戶。
@Fenng 同學興奮之余,還不斷叮囑,說這東西很有價值,值得好好做。
最后還順便問了一句,你這是要創業嗎?那會兒,我斬釘截鐵的回答:沒有,個人玩票而已。
我很清楚種子用戶的價值,種子用戶就是需求明確而強烈并且挑剔的用戶,越挑剔越優質,他們是產品創新的主力。
于是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的主要精力就是尋找身邊的種子用戶,然后觀察他們如何使用公眾賬號,再根據他們運營的特點,開發相關支持功能,然后再將工具推薦給他們,再持續優化。
就這樣慢慢的發展了二三十個種子用戶。
事情發展到這里,其實依然只是在玩票,它只是一個碼農的開心農場,甚至只是一個菜園子,種了幾棵白菜而已。
后來某天,參加 BenQ 老同事的聚會,吃飯時無意中說到這幾棵白菜,引起了一位同事的興趣,深入溝通之后,他加入了。
雖然同是碼農,他更擅長前端,甩我幾條街,他說咱們得弄出個不太反人類的版本。
于是,兩個人一起收拾菜園子。
雖然是兩個人了,但能用的也只有業余時間,所以花了兩個多月才弄出個不那么反人類的版本。
至此,從那個想法冒出來,到 Beta 版本上線,已經過了四個月。
大概在三個半月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市場上已經有人成立了創業公司,在做類似的產品。
這個時候,一個問題狠狠的從心底冒出來,就這也可以做成一家公司嗎?然后,我試探性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兩位專家,請教他們的判斷。
他們一個是資深財務大牛,一個是資深業務大拿。
他們的第一反應基本上比較一致,那就是不靠譜。
我多問了一句,如果是你,你覺得怎么樣才能夠靠譜一些,于是這兩位還比較上心的認真的參謀了一下,各種建模,各種測算,各種論證。
最后,大家發現,似乎還是有機會靠譜起來的,愿意一起摻和的熱情,溢于言表。
那么,開始創業?但是捫心自問,真的作好準備了嗎?說實話,很糾結的。
這意味著,要放棄安逸的環境,穩定的收入,還有未來的各種“承諾”。
而且這一切,也實在是來之不易——空降入局,幾乎從一窮二白開始的(當然一窮二白,不然要空降兵干什么,企業通常在迫不得已時才會用空降兵),一路摸爬滾打,終于得到了認可,晉升為副總裁,怎會不珍惜。
其實那會的選擇,還不止這些,幾家同行也都先后發出了邀約,開出的條件自然也不差。
只是,換家公司做高管,似乎沒多少樂趣,只是在重復同樣一個過程,無非又是空降,然后摸爬滾打,多幾兩銀子而已。
猶豫不決的時候,連續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意識到我所珍惜的,不是真愛,我一廂情愿而已,分手是遲早的事情。
于是,開始試著見投資人,一個又一個,面對一個又一個不曾想過的挑戰和問題,笨拙,還是笨拙。
期間還經朋友引薦,去了廈門見了一位頂級的天使投資,一個多小時的會面,至今想起來,依然讓人印象深刻。
頂級是有道理的,而我們實在是笨拙的厲害,說一句初生牛犢已經很客氣了。
回來之后,反而更加興奮了。
還特地去看了那部電影《中國合伙人》。
其中有一幕很觸動我,就是成東青把門擋住被猛揍的場景,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總得有個人先跳下去,總得有個人先做些什么,這個人不應該是別人,只能是我。
挨幾拳而已,應該死不了人。
第二天,我便辭職了,作好了一段時間沒收入的心理準備,也認真的做通了家屬的工作。
我的幾位準合伙人,也很給力,承諾在他們沒全職之前,一起湊錢給我發生活費。
我們還是很幸運的,不斷有投資人給我們機會講故事,故事終于越講越明白。
很快,有人愿意為這個故事,開價一千萬,但附加條件是這個故事要在他們現有的公司里講下去,這不是真愛,其實質是換個地方當高管,我們短暫的商討之后,便從候選隊列中剔除了這個誘惑。
最終就匹配度和價格,我們選擇了其中一位最搭的天使,簽了投資協議。
我們不僅需要投資人的錢,還希望這是有思想的錢。
而我的那兩位準合伙人,也陸續把準字去掉,全職加盟。
然后自然是找辦公室,裝修,部署。
7 月8 日,公司正式開業。
創業之路,雖然沉默,但我依然是那個我。
下一篇:一個創業者的10年反思:堅持并不一定是對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者自述:我的最大錯誤是成了24/7工作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