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最近見到了一位朋友。
三年前他和我一樣,整天采訪、碼字,做著理想主義的夢,干著新聞民工的事兒。
2010年決定不干了,和幾個要好的媒體兄弟,做起了垂直B2C,創業了。
那是電商大躍進的歲月,弄間臥室,搞個網站,拉幾桿槍,就可以出門見投資人了,而且成功率比“非誠勿擾”還高。
就像當年在加州發現金礦一樣,每個涌進的創業者都認為自己是下一個馬云,每一個投資人都認為馬云可以復制,大家都在做夢。
至于品類對不對、毛利高不高、重復購買率強不強,沒人關心。
夢想比現實強。
這位朋友和他的搭檔們選擇了一個非常小眾的品類。
他們的邏輯是,中國市場足夠大,再小眾的產品也能找到足夠多的人群。
他們頻繁見投資人,講故事、說夢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但一直未能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與此同時,一家規模略大的競爭對手卻拿到了投資,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屬于二次創業,算不上高富帥,但至少沒有像我那幾位記者朋友那么具有屌絲感。
說白了,在融資這個事上,人家的背景更勝一籌。
沒有融資的電商只能擺著手指頭過日子。
B2C本質是個流量生意,你要持續地獲得用戶,就得持續的砸錢,這幾位朋友的啟動資金都是多年的積蓄拼湊而成,根本花不起錢做流量。
所以,一開始,他們就同時做B端的生意,也就是把產品賣給一些企業客戶。
這個完全為生計考慮的權宜之策,在電商泡沫破裂、整個行業哀鴻一片的情勢下,讓他們活了下來。
去年1000多萬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B端,對于一家十來個人的公司,已經很不錯了。
這位朋友現在見人不再說自己是做電商的了。
“我們就是一家傳統貿易公司,如果當初把全部希望壓在C端,死的會很慘。
”他說。
不用統計,像他這樣的屌絲毫無疑問占據了中國創業群體的大長尾,他們大多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資源、沒有多個銀行帳戶,換句話說,比起那些精英創業者,這些屌絲創業者甚至都經不起一次失敗。
想想吧,把自己或父母多年打拼的積蓄沒有任何回聲地砸向了一個無底洞之后,那會是什么感覺。
這幾年,無論是來自硅谷一撥又一撥的創業偶像,還是中國本土諸如馬云、馬化騰這些逆襲之王,都在傳遞一個信息:只有有夢想,并堅持它,創業就能開花結果。
單純從心靈慰籍層面看,這個論斷沒有任何問題。
但創業不是紙上談兵,問題是,怎么堅持。
很多人只看到了騰訊圍繞社交和游戲所做的帝國般布局,但少有人愿意談它當初只是一家依附運營商而生的公司;百度最初的用戶也不是那幾億網民(當時中國網民的數量單位準確說是萬),而是新浪這類大客戶,說白了,李彥宏最早就是搞外包的。
騰訊、百度所處的年代幾乎沒有巨頭,大家都是屌絲,即使在今天看來機會多多,但活下來還是比什么都重要,所以這些巨頭在逆襲之前,也會“很三俗地”為五斗米而折腰。
但時代不同了。
過去幾年中,一座又一座大山在中國互聯網江湖豎起,這是馬化騰、李彥宏、馬云創業之初不曾遇到的現實,在這些屌絲成為大佬之后,后來的屌絲如何生存,變成了一個時過境遷的問題。
從競爭的角度看,上述結論并不夸張,但是從生存的角度看,當下的創業者是否只看到了巨頭吃肉的結果,而忽視了它們喝湯的過程?互聯網創業的本質是用產品拼用戶(大部分是2C),大多時候即使有了海量用戶,也是沒錢可賺的。
而對于很多草根創業者來說,一個產品的失敗就意味著一家公司的失利。
這是不正常的。
近來,關于互聯網創業還有沒有機會,或者干脆一點,還有沒有草根、屌絲的機會,成了創投圈內熱議的話題。
比較流行的觀點是,不僅傳統互聯網的機會在枯竭,即使剛剛興起的移動互聯網,也終將是巨頭的地盤,草根創業者越來越難。
尤其是互聯網創業,以前是有用戶就有希望,現在有用戶也有希望,但是越來越渺茫了。
一個APP有幾千萬用戶不稀奇,難的是怎么變現,除了游戲,還沒有看到第二個能讓草根創業者堅持下去的理由。
不像PC主導互聯網的時代,即使幾百萬用戶,至少還能從廣告聯盟分得一杯羹。
甚至巨頭打架的時候,小站長們都能“分紅”——比如淘寶打eBay、谷歌與百度搶流量。
當年的站長們,你們懂的。
那時離用戶近,離錢就近;現在離用戶近,離錢也進,只不過是花錢的“錢”;以前是獲得用戶之后有可能賺錢,現在是為了獲得用戶先花錢。
創業的邏輯完全擰巴了。
這可能對“高富帥型”創業者不算什么,畢竟人家起點就高,要錢有錢要槍有槍,一起跑就奔著夢想去的,套用范爺的話:他們能融多大規模的資,就能承受多大規模的失敗。
但屌絲創業者就不一樣了,一句話,直接造夢是有成本的,要想成為下一個馬云、下一個馬化騰,不妨先想辦法把二舅借給你的那5萬塊錢的啟動資金還了,然后給老婆孩子換套兩居室,再把跟你打拼的兄弟們工資提高點。
完事再談造夢。
前不久在深圳見到一個創業團隊,做NFC(近距離無線通訊)的,業務有兩塊:一是做面向C端的APP,希望將來能把社區、大學的人群覆蓋起來,解決他們的消費、支付等需求,顯然,這是個大工程;另一塊是做面向B端的手持設備,這種設備內置了NFC功能,為傳統制造企業解決生產環節上的信息錄入與查詢等需求,據說已經接了包括富士康在內的幾個大單,有不錯的現金收入。
這個團隊之前是做山寨手機的,后來感覺快錢越來越難賺,兩年前開始轉型,“想做點有理想的事情。
”但是做起來發現,NFC這種對產業基礎設施要求極高的領域,單槍匹馬地做很熬人,又不想放棄,所以他們瞄準了大型傳統企業客戶,一是賺點流水錢,二是就算做實驗了。
“像富士康這種客戶,光工人就幾十萬的規模,這些人是我們設備的使用者,所以本質上也算C端用戶吧。
”一位團隊成員說。
在學會造夢之前,請你先學會造血。
下一篇:馮侖憶創業:100個小弟不如3個小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成都手游創業:先生存再發展 沒3年以上行業積累甭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