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按:僅憑打工,你什么時候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和職業理想?在創業浪潮的背景下,這樣的問題愈發令人焦慮:當有一天,昔日就坐你隔壁桌,和你做著相同工作的同事,忽然去創業,搖身一變成為拿下千萬融資的某某公司創始人,你還坐得住嗎? 主筆:沈博陽 LinkedIn(領英)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擔任過大型跨國互聯網+公司高管,也有過成功的互聯網+創業經驗;不僅擁有技術工程的背景,還是一名杰出的商業領袖。
現在是一個創業的好時代嗎? 沈博陽:目前創業,長遠來看有一個非常好的趨勢,包括“互聯網+”(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O2O”(線下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都是很好的方向。
但短期是有一些泡沫的,比如全民創業熱潮下促使一些不適合創業的人也去創業。
怎么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沈博陽:一個創業者大概應該具備以下這幾個基本素質。
1,堅韌的個性。
在中國,創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只要是一個好的創業想法,一定存在競爭,例如當年的團購,后來的打車軟件,甚至包括上門美甲和按摩,競爭都非常激烈。
反過來說,假如一個行業做了兩年都沒有競爭,說明方向肯定選錯了。
所以創業者與其哭訴被別人抄襲了想法,有這功夫不如趕快想辦法跑得更快一些,讓別人只能抄襲,無法超越。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里,堅韌的個性是必備的,不會輕易放棄。
2,大局觀。
如果只知道看眼前的競爭,打口水仗,拉新用戶,燒錢,卻不知道五年后的競爭格局會是怎樣,下一步游戲該怎么玩,燒錢燒這么多目的是什么,對創業者來說就很危險。
真正好的創業者,要能站在未來看現在。
3,追求極致。
尤其對互聯網行業,最重要的是產品,也就是死磕產品,把產品做到極致的好,銷售和渠道只是錦上添花。
從豆瓣的楊勃,到微信的張小龍、小米的雷軍,等等,所有我們知道的成功者無一不是一心泡在自己的產品上追求極致。
4,創新。
創業的過程需要很多創新,不止是大模式的創新,微小創新也非常重要,包括新的商業模式開發。
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做得更好。
在所有這些素質里,我覺得堅韌是第一位的:創業成功,尤其是第一次創業就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假如失敗一次就灰心喪氣,那么趁早還是繼續打工吧。
一個人最該去創業的理由是什么? 沈博陽:不如先談談最不應該去創業的理由:好多人覺得創業是這撥機會過去就沒有下一撥了,所以要抓緊出來創業,不管是否已經準備好。
我覺得這是完全錯誤的理由。
為什么?因為不同階段,永遠有新的風口冒出來。
當大家都在講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堵在那兒沒有任何機會的時候,小米冒出來了;當大家說小米之后再沒機會了,嘀嘀打車、快的打車又冒出來了……準備好,再去創業,機會總是有的。
打工也能實現自我價值嗎? 沈博陽:在巨大的創業熱潮面前,繼續打工的人還能怎樣創造自我價值?其實不管是創業,或是打工,精進自己的能力都是最重要的。
我比較認可一個公式:能力=心態×溝通×知識。
能力中第一位是心態,最好的人是自我驅動型的,當心態有問題,溝通再強,知識再好,能力還是零;反過來,心態和知識都很好,但不會跟別人溝通,只能自己跟自己玩,能力也會非常小;最后才是知識,在當今社會,信息已經變得扁平,“聰明人”越來越多,相對來說知識已經不是一個非常絕對的最核心的價值,因此心態和溝通就變得更為重要。
一輩子該不該至少創一次業? 沈博陽:如果有雄心壯志,我希望你這輩子至少試一次。
創業的過程對個人成長有非常巨大的幫助,無論是管理、策略、對產品的感覺,還是內在力量,都會有巨大提高,因為創業是事無巨細都要做,并且全方位承受一切風險和打擊,但打工往往只接觸其中一部分。
另外,我們談創業,除了一兩個創始人、合伙人稱為創業者,請不要忘了在適當時期加入一家創業公司,也未嘗不是一種創業。
我們很多同事加入領英中國,就是想體會創業的感覺,能跟公司從零開始一起成長,對個人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錯的。
下一篇:李嘉誠之所以在商海中不失敗 只因記住了7個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警惕未老先衰,創業公司如何保持狼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