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海航科技75億元收購當當告吹。
憶往昔,用戶只知“當當”不知“京東”;而如今,當當再也無法和京東相提并論。
這其中,縱然有時代發展的客觀因素,而更多的則是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戰略決策所導致的結果。
如今的當當,還有可能翻身嗎?幾個戰略誤區1999年11月,俞渝和李國慶夫婦創立了當當網,當當網迅速發展為網上消費電商的第一。
2010年,當當赴美上市,上市當日市盈率超過100倍,創下當時在美上市公司市盈率最高水平。
當當的輝煌,得益于中國電子商務當時所處的時期。
彼時,消費者剛剛接觸網購,圖書由于產品的標準型和庫存、運輸的便捷,是最適合在網上購買的產品。
當年的消費者還不敢、也不適應在網上購買衣服、鞋、甚至食品,而提供給消費者又快又便宜買書服務的當當,就在那個特定的時期成為了B2C電子商務的代表。
單一結構的營收,是許多公司產生危機的根本,當當也不例外。
當當主營圖書,營收構成較為單一,圖書業務多年來的增長一直非常穩健。
然而隨著圖書利潤的降低,競爭對手的進入,線上圖書市場增長遭遇天花板,圖書已經無法為當當提供巨頭生長應有的強勁后發動力。
業務結構還不是當當衰落的唯一原因,有資深電商分析人士指出,當當選擇赴美上市和沒有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巨頭合作,也是管理層比較重大的決策失誤。
2010年12月,當當在紐交所輝煌上市時,其在中國網購市場中的份額高居40%;2016年9月21日晚,當當宣布完成私有化。
“當初上市是一個失誤。
”李國慶曾對媒體表示,上市之后會有各種對盈利的要求,經不起虧損,于是就捆住了手腳,而在高速爆發的行業中必要的虧損是需要的。
當當上市后,的確業績表現一直欠佳,曾連續4年虧損,直到2014年才宣布少量盈利。
而2014年,騰訊原本打算投資當當網,雙方在占股份額上未能達成一致,最終談崩。
騰訊轉投京東,獲得了資金和流量的巨大支持,京東迅速崛起。
2015年第三季度,當當最后一次發布財報,營收僅為京東的1/18。
2016年,當當私有化退市時市值僅為5.37億美元,不足2010年上市時的四分之一。
此后,當當被排除在電商第一梯隊之外。
看似順利的并購今年3月,海航控股的天海投資披露重組進展,其標的資產為北京當當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及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股權。
3月11日深夜,李國慶在朋友圈和微博發表“天地孤影任我行,世事蒼茫成云煙!”,并附上其在當當上市時的合影,以及其在當當網不同時期的其他幾張照片,此舉被外界解讀為其對海航系并購當當網的公開回應。
一個月后,消息坐實。
4月11日晚,上市公司天海投資披露的并購重組預案顯示,公司擬初步作價75億元收購當當網。
交易完成后,俞渝和李國慶將合計持有天海投資16.49%的股份以及部分現金。
根據預案,天海投資擬以每股6.23元的價格發行6.52億股,并支付34.4億元現金,初步作價75億元收購當當科文100%股權及北京當當100%股權。
為此,天海投資擬募集不超過40.6億元配套資金。
當當官方回復稱,與海航旗下天海投資簽約,文件已提交,等待相關部門審核。
天海投資稱,收購當當網一方面是公司布局電商業務的重要突破,另一方面是當當網與公司下屬英邁國際等其他資產和業務未來有較大戰略整合空間和協同效益。
2016年年底,天海投資曾并購了全球IT分銷與供應鏈企業英邁國際。
據媒體披露,重組后當當將借力海航科技的資源,與母公司在IT分銷、倉儲物流、云集市及云計算以及相互導流等領域加強合作,投入發展3C零售、跨境電商、新零售等,并為海航的上億機上旅客提供數字閱讀服務。
何去何從?2016年,當當完成私有化退市時,外界猜測,當當網可能回歸A股市場。
2017年,中國大地上又刮起了新零售之風。
以阿里、京東為首的電商平臺都在整合線上線下,要開啟電商新局面。
當當也并沒有放棄。
沒受太多關注的當當,其實線下門店已經近200家。
有媒體報道,李國慶早在2015年就對線下實體店一事展開布局:“網絡取代不了實體書店的體驗、互動與氣氛,當當計劃在未來幾年,能將線下書店數量達到1000家。
”據媒體透露,當當的實體業態有三種,一是當當書吧,在超市做,做成一百到三百平米;二是當當閱界,做成一兩千平米的;三是當當車站,大概五千平米,而這也是三個獨立的公司在推進。
并且,當當的實體書店是可以接受投資和加盟的,但須跟當當同價。
也有消息稱,未來當當將會開展“二手書業務”。
但隨著移動app的發展,閑魚、轉轉等背靠大電商平臺的二手交易網站,以及松鼠送書等專業app的出現,使得當當的二手書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不得而知。
有內業人士分析,目前看來,如果當當被收購一事確定告吹,對當當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當今的電商大戰中,“燒錢”是一個無法回避的方式方法,當當失去背后支持,接下來將可能更加艱難。
電商的發展已經漸入后期,市場基本已定,不拘泥眼前利益,不斷跟隨行業動態才是發展的正解。
用戶對電商的選擇一看品質、二看口碑、三看性價比。
新零售或將成為未來主流零售業態,當當如果在垂直領域能布局正確,抓住機會找到一個發力點,在圖書垂直領域仍舊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下一篇:電商新法實施前夜:慌亂的代購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導購電商“涼涼”,不只是拼多多的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