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5日,阿里巴巴、京東等8家電商企業共同簽訂了“反炒信”協議,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指導下,“炒信”行為將被納入“黑名單”嚴懲。
網友表示:“電商平臺是該好好規范了,還真正誠信商家一個好的環境。
”也有網友表示擔憂:“新規難以杜絕電商平臺的‘刷單’,反而會增加商家成本”。
“雙十一”將至,新規之下,“刷單”客身影何在?商家是否還會繼續“刷單”?“刷單”利益鏈條能否被斬斷?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刷單”報酬可觀 “產業鏈”利益巨大記者在一熱門搜索網站上輸入“電商刷單”,各種名字的app刷單軟件、刷單網站便躍然而出,既有給刷單客的,也有提供給商家的。
業內人士表示,花樣百出的廣告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利益“鏈條”;而“刷單”足不出戶、簡單易學且報酬可觀,也吸引了大批“刷單”客。
21歲王孟(化名)是北京某高校一名大四學生,曾是一名“刷單”客。
“我是偶然在某APP上看到招‘刷單員’的信息,為了賺些零花錢,就打了電話過去詢問;接電話的‘小娜’(網名)說,只要交99元入職費就能開始刷單,通過支付寶我把錢轉了過去”,王孟告訴記者,為通過審核,還需要填寫一份《新會員審核登記表》,外加一張手持身份證的照片。
王孟介紹,“小娜”把他拉到了某語音平臺的“刷單”頻道。
頻道上有各種各樣的網店刷單信息,“刷單”成員有千余人,按照不同的分工,設有十幾個子頻道,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有經驗的“刷單員”交498元后,可以被培養當“主持人”。
“主持人”為頻道拉到10個“刷單員”的話,可以退回交的錢。
“我第一次從‘刷單’頻道接的‘活兒’,是一個報酬4元的單子;‘刷單’的每一步都需要截圖發給‘主持人’,‘主持人’確認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王孟說,“我按照流程先去專業的查號網站,確認自己賬號是安全的;然后登錄購物網站搜索商品,瀏覽商品一分鐘,收藏商品,與賣家假聊,提交訂單;‘主持人’遠程操控支付,最后給十五字好評和五星評分,這樣就成功的完成一次刷單了。
傭金一般在第二天支付給我們。
”記者在王孟提供的專業查號網站的廣告上見到,至今仍有出售購物網站賬號的鏈接。
王孟說,如果擁有多個賬號一起“刷單”,賺錢真的相當可觀。
小商家生存壓力大 “刷單”成行業“潛規則”記者采訪發現,由于平臺排名、銷量數據和好評度直接影響商家的銷售業績,一些小商家熱衷于“刷單”來提升競爭能力,大的品牌店則參與較少。
28歲的小林在廣東做吸頂燈生意,150多個品種的吸頂燈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每年有近200萬左右的“實際”營業額。
然而,由于運營成本太高,最近剛轉讓了運營了3年的網店。
小林介紹,每年需向電商平臺繳納3.6萬的技術加盟費用,營業額達到18萬元加盟費返還一半,30萬元以上全額返還,“平臺每年的技術支持費用基本都返還了,但‘刷單’帶來的高額運營成本迫使我不得不放棄。
”小林說:“每天‘刷單’大約就100單吧,營業額3萬元左右,電商平臺固定收取總營業額的5%,加上‘刷單’的快遞、‘刷單’客和線下人力維護成本,平均每單大約18至20元,每天僅‘刷單’成本2000元左右。
”小林還介紹,“刷單”買家等級不同,基礎價錢也不一樣,兩三顆星的買家5元一單,四五顆星的買家7元一單,一顆“鉆石”的9元左右……以此類推,“現在價錢可能又水漲船高了。
”為何不用電商平臺官方的廣告投放呢?小林表示,因為電商平臺的投放廣告收費高,對入駐的小商家來說性價比不高,“我認識一家同行,每天花費近萬元在平臺投放廣告,效果還是和“刷單”差不多。
我自己也試過在平臺投放廣告,效果不怎么理想。
”業內人士表示,“刷單”已成電商行業“潛規則”,甚至某些大公司也經不起市場沖擊,選擇刷單“自保”。
今年上半年,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主動承認“刷單”,并公布相關數據及虛假收入明細:“刷單”26.34萬筆,費用支出175.47萬元,產生的虛假收入累計超過3000萬元。
其負責人對外表示,“刷單”是出于市場防御目的,為了維持公司的高位排名。
懲處“刷單”不能單打獨斗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炒信”就是利用網絡虛擬交易炒作信用,目前已呈現職業化、專業化等特點,是電子商務領域的一大毒瘤。
加強對“炒信”行為的監管,有利于促進電商健康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軍說,“刷單”屬于多方違法行為,涉事商家、“刷單”客及物流公司,均違反了電商平臺的相關規定,對正常的消費者進行了信息欺詐,侵犯了正常商家公平參與競爭的權利,嚴重危害了電商經濟的健康發展。
“打擊一批,又新生一批。
”王孟說:“現在的“刷單”從QQ群等,逐漸向刷單高級軟件轉變,方式越來越隱蔽、收費也越來越高,而所有成本最終都轉嫁到商家和消費者身上”。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各大電商平臺不改變現在的競價排名規則,“刷單”現象難以改變。
點擊量、成交量、成交關聯金額和廣告費用等,都影響電商排名,而“刷單”恰恰能提升這些關鍵信息。
“反‘炒信’不能是電商單打獨斗,需政府、企業聯合發力;這一機制通過制度、技術措施保護商戶的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鼓勵廣大市場主體對“炒信”行為進行舉報。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互聯網交易管理辦法等,都是懲處‘刷單’行為的法律依據,相關執法部門和電商平臺應加強合作,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
”陳軍說。
下一篇:透過三大電商巨頭最新動作,看零售行業三大趨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跨境電商新政一個月 創業者說:我們要死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