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實在不行開個小飯館!”在中國,有這樣心態的大有人在。
可當你真的去開了才知道,開好一個小飯館并不容易,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置你于死地! “從來記得賊吃肉,不見賊挨打。
”從2006年畢業就著手開餐廳的小洛,經歷“三開三敗”,然而每次失敗的原因都不盡相同。
“之前的經驗可以幫我避開一些坑。
可是在餐飲這條路上,總會有層出不窮的新坑等著你。
”小洛說,“要不你就填平了趟過去,要不你就躺下等著被埋。
” |第一次倒掉| 學會了“二八定律” ▼ 小洛的第一次創業就搞了個串吧,他覺得市場大大的。
租了個門臉兒房,就在鼓樓東大街。
在那一片夜夜笙歌的地段,做烤串的生意看似不錯,可成片的平房也成了制約場地的因素。
小洛的串吧后廚離鄰居臥室不過2米距離,2千瓦的風機整天呼呼作響,一年多后鄰居終于忍無可忍,投訴至環保局。
盡管各項環保評測都合格了,但環保局卻叫停了炭火燒烤。
這讓追求最傳統、最經典燒烤口味的小洛不能接受,用電烤出的肉串感覺也不是他想要的,索性還不如關了店。
▲開好一個小飯館,也是一門大學問 但這些只是他關店的一方面原因,小洛認為,第一次創業會失敗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對定位、定價等都不太懂,完全是個餐飲“小白”。
比如說烤串行業,入門門檻低,有“群眾基礎”,但每個店的差異都不大,競爭也殘酷;看似毛利率高,實則損耗率也高。
比如肉類的毛利率很低,素菜帶來3倍以上的效益并不難。
一般餐廳如果菜單上的菜20%是本店的特色菜,被點的頻率較高,大約80%;而80%的菜是大眾菜,每道菜被點的頻率只有20%。
|第二次倒掉| 理解了差異思維 ▼ 小洛的第二個店開得小有名氣,叫“見喜茶餐廳”。
至今還可以搜到有關它的文章,北京電視臺的《身邊》和《食全食美》也對它進行過報道。
這一次,他對菜品和菜單進行了很好的設計,至今還能看到有大眾點評網友對他家的“雪媚娘”念念不忘。
不過這回,他栽在了人員管理上。
▲完全依賴廚師技藝可能是獨門特色,也可能是無法控制的風險 因為店的面積100平米左右,后廚只雇了一人。
然而突然有一天,后廚告訴小洛要去和別人合伙開餐廳了,小洛不得已找了第二任后廚,但菜品質量卻失去了原有的標準。
這個時候嘴挑的顧客已經察覺到了后廚換人,回頭客也開始流失。
后來,第二任廚師也被熟人推薦去別的地方做承包廚房了。
兩位后廚的先后離開對餐廳的正常運行產生了很大影響。
但這事對小洛來說,卻是又長了一記教訓:讓員工有參與感,更利于公司的穩定發展。
老板思維與員工思維永遠存在差異,員工發展應該與公司發展有關聯,員工干起活來才會更有動力。
比如第一任廚師,離開是因為能有屬于自己的、持有“股份”的餐廳,這樣的關系比在小洛這里單純雇傭來的更牢靠;而第二任的承包廚房,也是類似的道理,后廚擁有權力,也是穩定軍心的一種方式。
|第三次倒掉| 理解了產品極致 ▼ 有了前兩次的失敗經驗,小洛第三次重整旗鼓時選擇了做咖啡店。
并且為了保證客流,他專門去國貿附近考察過,最后敲定了一家寫字樓的底商,是個開放式的空間,有60平米室內,40平米室外。
“地下就是美食街,這里客流是我親自蹲點兒數的,中午一小時能有千人。
”加上國貿這地段,周邊都是上班白領,小洛還在室外空間撐了幾把戶外傘桌椅,他覺得到店人數應該能有保障。
▲第三次開店,他盯上了咖啡 咖啡店內種類也不少,除了咖啡奶茶,還有手工酸奶。
定價基本也在十幾、二十多元左右。
不過開了一段時間,小洛發現,自己家的生意還不如邊兒上一個賣鮮榨果汁的好,而且人家的價格還比自己貴。
更重要的是,離咖啡店不遠還有一家Costa,愿意喝咖啡的哪怕多花幾塊錢,也直奔那里了。
到頭來,小洛最開始設想的大量客流根本與他無關。
這讓小洛意識到很重要的一點: 就是至少有一項能做到極致,才會吸引顧客選擇你。
或者是產品,或者是服務,或者是專業。
用現在潮一點兒的話說,你得讓顧客有“上了天”的感覺。
產品做到極致好理解,其他方面還可以從社群分享考慮。
“80、90后的消費,不光要好吃,還要能顯擺。
”只要把一個階段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就會自然顯現。
下一篇:融資成功后創業者的錢,投資人也不清楚他到底花在哪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01個失敗案例背后:創企失敗的20大原因與占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