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作者|天涯住在十里村 來源|十里村(ID:shilipxl)臨近年關,身邊許多創業公司接連倒閉、傳出各種不好的消息。
另一邊,一些媒體加班加點在匯總各類創業死亡名單,吸引眼球。
而我想說,雖然許多創業失敗公司有千錯萬錯,甚至很多時候老板或管理者作出種種愚蠢的決定。
依然不能掩蓋,他們對社會曾作出的貢獻,哪怕只有一點點。
而我們對創業失敗公司及創業者的態度也有諸多偏頗之處。
注:本文特指正常經營失敗的創業企業,不含各種坑蒙拐騙違法無良黑心企業!善待創業失敗企業1、不應嘲諷我見過多數人,聽到某家創業公司倒閉的消息,都是抱著嘲諷、看熱鬧的心態。
許多人甚至馬后炮的說,你看又倒閉一個了,我就知道他會倒閉的。
而且還有人會立馬發朋友圈,以此標榜自己掌握了第一手消息。
一部分有仇富和嘲窮的心態,既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又總是嘲笑比自己混得差的人。
很少有人會說,這個公司可惜了,這個老板不容易。
大多數,是說風涼話。
包括之前所謂的合作伙伴,所謂的朋友,也會在第一時間選擇離開,而不是第一時間支援和慰問。
所以說,創業是孤獨的。
我有幾個朋友創業失敗的,一個人把所有的員工全部安頓好。
該賠償的賠償,該介紹工作的介紹工作。
其中有一個,天使輪拿了投資人100多萬元,項目一年半后終止了。
本來按照規定,朋友大可拍拍屁股走人,重新找方向或者去一家企業當高管。
但是,朋友還是把100多萬賬務扛了下來,決定靠自己還給投資人。
這件事情,合伙人不知道、員工不知道、家人更不知道。
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大家賺錢都挺不容易的,何況投資人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選擇信任我。
b、理應反思個別媒體列死亡名單的出發點,只是為了滿足部分用戶好奇,或者僅供大家逞口舌之快。
而并沒有向用戶提供真正的價值,包括一些用戶在看的時候,也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很少有人會主動去思考,為什么他們失敗了,為什么這些領域創業公司失敗這么多?也很少有人會找到名單上的個別朋友,去交流,創業失敗,是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對于自己創業或者自己當前的業務,有什么警示作用?這樣的思考的人太少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一開始就錯了。
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就看你看哪一面。
創業失敗公司價值何在?在社會上,有太多的人、媒體都把創業失敗公司作出的貢獻、產生的價值,否定的太低了,甚至是忽視。
很少有人去肯定,或者感謝自己曾經身在一家創業失敗的公司。
而我卻剛好相反,我很慶幸在我個人這些年的職業生涯中,遇到了一些創業失敗的項目,包括了我曾親自參與創辦的。
1、對社會的價值a、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我覺得不需要用硬生生的數據來證實,大家都能深刻的感覺到。
在我們身邊,大量的朋友都在創業公司工作,而且薪資待遇也都還不錯。
一個創業公司,少則十幾人,多則提供了成百上千人的工作崗位。
我們要知道,這些年來,許多知名大公司在招人方面都做了各種嚴格的限制。
比如應屆生不招、P7及以上要特批等等。
反而是因為有這么多的創業公司,才為社會提供了如此多的就業機會,才能維護社會的穩定。
b、推動社會創新及進步近10年來,創業公司特別特別的多,創新項目、創新技術也層出不窮。
圍繞著人們的衣食住行游娛購等多方面,涌現出了諸多創業公司。
比如打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掃碼支付、外賣、跑腿服務、電動車、無人駕駛等等。
以上任何一個項目,曾經都能找出100家以上的企業來,雖然90%以上的企業都失敗了。
但正是因為有這么多創業者,創業公司前赴后繼,才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我們現在可以很自豪的說,中國部分互聯網企業、互聯網項目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比如支付。
除此外,許多創業失敗的公司,也曾為社會提供了各種人才、稅收、服務等等。
2、對創業者本身a、對自身而言我覺得,對于創業者而言,最核心的就是練就了一身持續打怪升級的能力。
縱觀歷史,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商戰。
真正做到百戰百勝的屈指可數,絕大多數都是屢挫屢敗,最終在某個時間抓住機會爆發。
這其中,包括了我們熟知的馬云、馬化騰、王興、張一鳴等商業大咖。
創業者失敗沒有關系,反而是在這段創業過程中,去總結過往這段創業經歷中,積累了什么樣的人脈、資源、經驗。
哪一些是在下一個創業項目中,可以很大程度上直接復用的。
同時更重要的是去深刻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是資金問題?還是戰略問題,還是人才問題,還是組織建設問題。
我們最怕的是,許多企業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或者根本不愿意承認自己犯的錯誤。
b、對競品而言作為競爭對手,不僅要從失敗企業身上看到不足之處自我警醒,更重要的要感謝他們在市場教育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
如果沒有千團大戰,美團發展到如此規模,至少會再晚好幾年。
如果沒有各類電商普及,智能手機下沉,拼多多、趣頭條也很難在2、3年內獲得如此多的用戶青睞,并且成功上市。
如果沒有那么多生鮮電商平臺入局,用戶怎么會如此輕而易舉的拿起手機下單買菜。
有時候,其實所謂的創業資源浪費,其實都是花在教育用戶身上的成本。
我們很難想象,過往需要花5、6年甚至10幾年的教育工作,在如今借助互聯網可能只需要5、6個月。
而那些做出貢獻的,是曾經的直接對手, 也可能是其他賽道的創業失敗企業。
除了市場教育外,創業公司的失敗,也釋放了大量的人才和市場份額。
這對競品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3、對參與者的意義a、能力檢驗許多人在未走出大平臺以前,經常錯把平臺實力當成了個人能力。
剛好加入創業公司,是一次很好檢驗個人真假能力的機會。
到底是平臺無法提供施展機會,還是真的自己個人能力不行?以我個人團隊為例,有遇到從大平臺來了之后水土不服的,有能力注水的,也有真的因為創業公司平臺太小容不下大佛的。
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足夠優秀,在創業公司一試便知真假。
b、經驗積累對于我個人而言,我成長最快,莫過于在創業公司待的這些日子。
既有從0到1的迷茫,也有從100到1000的輝煌,更有從100到1的失落。
我幾乎把所有的運營崗位都嘗試了一遍,客服、選品、招商、市場、新媒體、投放、社群等等。
客服至少帶過15人以上的團隊,社群至少超過20人,整個運營團隊超過50多人,當時是我畢業的第三年。
我知道了哪些渠道投放效果比較好,哪些商品更容易出單,客服如何排班更高效、績效如何制定更合理。
同時,在經歷幾次失敗后,我也明白了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做的,哪些是員工、用戶不喜歡的,一定會出錯的。
這些年頭,除了能力,才華,不就是靠經驗積累嗎?c、反面警示我們不怕失敗,最怕的失敗之后,一無所獲。
在創業公司,許多員工經常吐槽老板、主管,這個不行,那個不對。
但是離開之后,自己也做著一樣的蠢事情、蠢決定。
我見過許多創業失敗公司,做的種種錯誤決定,無論是招人、市場、運營等方面。
如許多創業公司老板,從來不知道員工真實離職的原因(這是我說的第三遍),也有舍不得花錢或者不敢花錢貽誤戰機的。
如果你認真的在一家創業失敗的公司待過半年,你一定能發現諸多問題。
這些都將成為你未來就業、創業最寶貴的資產。
個人反思人在職場,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公司。
有已經成功的,有正在成功路上的,而更多是已經失敗的。
1、贏得尊重任何一個努力且有責任心的創業者,都應該受到尊重,而不是抨擊和嘲笑。
尤其是那些正在遭遇創業失敗的人,各有各的難處,沒有人想失敗,也沒有人想不負責任。
就在今年杭州余杭,政府做了一件很有意思且具有創新的事情。
針對在余杭的創業者推出人才保險,創業失敗可領最高30萬元補貼。
我覺得哪怕拿不到,對于創業者來說也是暖心之舉。
其實在社會上,也需要更多的人為創業者提供診斷和關懷。
他們需要理解、幫助,更需要得到尊重。
2、失敗是常態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有,那也一定是個例。
絕大多數的成功,都是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社會資源,而且不止一次。
對于創業成功,許多創業者太異想天開或過于樂觀。
而許多在加入創業公司的員工,也不愿直面創業失敗的現實。
經常把創業成功或經營好企業,強壓在老板一個人身上,認為老板不應該失敗。
而從來沒有去思考過,自己能為企業良續經營,減少企業失敗的風險做什么。
我們希望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創業公司的員工,都能更加客觀、樂觀的去面對創業失敗的這個事實,因為它是極大概率存在的。
而是應該去思考,自己在企業成功的道路上能做些什么?提供什么幫助?或者企業失敗后,自己到底收獲了些什么?3、關注失敗學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幾乎在所有的峰會、論壇、講座中,你花錢去聽的,永遠是演講嘉賓講自己或企業有多厲害。
卻沒有人告訴你們,曾經他們曾有多失敗。
有太多的人,信奉所謂的成功學,四處去求企業成功的方法。
但很多時候,成功是無法直接復制的,一定程度上是因人、因團隊而異的。
同樣作為主播的李佳琦和薇婭,他們成功方法、道路一定不同。
但他們失敗的經驗,一定對你有所啟發。
一定有人告訴你怎么成功,卻很少有人告訴你做了什么,一定會失敗。
所以,我希望以后無論是企業內部的項目復盤,還是外部的社群、聯盟分享。
有更多的創業者,去關注,去提問,那些成功的創業者/項目。
曾經遇到的困難是什么,又是怎么解決的。
或者邀請那些曾創業失敗的創業者和項目來分享,他們曾經踩過那些坑,走過什么彎路。
這可能比分享成功的方法,來的更加直接和有效。
以上是關于創業失敗話題的個人分享,希望大家更客觀、理智的對待創業企業和創業者。
創業不易,向每一位正在創業或曾創業失敗的人,致敬!
下一篇:App創業者的窮途末路:火了5年不盈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資本寒冬下,一個創業公司倒下的128小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