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4年是互聯網創業風潮最為洶涌的一年,這一年中,互聯網思維、風口、O2O、新媒體等等各種互聯網概念和名詞席卷全國,當一個又一個互聯網創業者站在鎂光燈下講述他們的創業經歷、產品概念時,互聯網創業風潮也席卷到了西安這座西部城市,我和我們團隊也在這一年開始了我們互聯網創業的元年。
不得不說,我們構想了一個非常有噱頭的創業項目——將O2O的服務新模式、汽車后市場的大藍海、移動互聯網的高便捷等等這一系列國內最新的概念,融入到我們的創業計劃書中,讓我們在西安這片互聯網創業精神貧瘠的土地上賺足了眼球。
結果就是我們輕而易舉的拿到了200萬的天使投資,瘋狂的創業路從此開始。
創業第一步 如果你是個沒有任何互聯網從業經驗的新兵,既不懂技術也不懂產品,又想創造一個符合自己心理預期的互聯網產品,你會怎么辦?我們選擇了組建屬于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團隊,找場地、布環境、辦執照、購設備、搭團隊,一步接一步,我們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組建出了一個技術公司的雛形,不得不說,這個階段我們是幸運的。
在此,對我們互聯網創業的第一步做以分享: 1、找場地:以省錢為第一原則,當然如果你是和我們一樣的小白創業,記得別選太差勁的場地,那很難具備吸引力——我們的搭檔們最開始愿意加入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夠便捷、辦公環境也還可以; 2、布環境:以省錢為前提,將辦公室布置的溫馨些,畢竟你是要找一幫兄弟姐妹跟你開始人生的下個階段。
多買些新鮮的綠植、漂亮的貼紙、有趣的門牌,在細節上多花心思就對了; 3、辦執照:最好找個代辦公司,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互聯網講究協作嘛,更重要的原因是,為這類簡單的事情浪費自己的時間真是不值得; 4、購設備:對一個互聯網公司來說,團隊的機器設備、測試機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一定要配置最好的,這是保證工作效率的基礎元素; 5、搭團隊:這一點對于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業小白而言,是最致命的!當然,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創業方向和產品概念為我們加分不少。
在團隊招募之前我們先找到一位技術顧問,幫助制定團隊建設要求,同時進行初期的團隊招募; 艱難的產品開發 在我們互聯網產品開發的整個過程中,整個團隊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大家一起加班到凌晨一兩點,每天不停的討論產品設計與技術實現,一次又一次進行實地產品調研,找尋一切可配合的外圍資源。
。
。
可結果卻是,我們拿出上線產品Yocar用了近5個月時間,期間僅僅是產品設計就經歷了3次推倒重來,產品路線一直舉棋不定沒有一個核心的主心骨。
而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我們對互聯網產品的概念和認知還處于朦朧期,一直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意志,這次產品擱淺嚴重挫傷了團隊信心,讓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而對整套互聯網產品開發流程和人員配合的把握,團隊中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決策者去主導。
第一次,措手不及的教訓讓我們很想重重扇自己兩個耳光,何為無知者無畏,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充分驗證。
吃一塹長一智,這一階段是我們錯誤最多的時候,其實也是我們團隊積累最多的時候。
1、過度抽樣: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我們一直深信,從用戶和第一線調研的結果是最具參考性的,所以我們不斷的進行調研,對線下實體店的業務流程進行抽樣,讓我們的產品業務設計高度匹配線下實體店的業務流程。
但這給我們帶來的致命問題就是,我們的產品后臺設計非常笨重。
實體店說自己客戶管理不好做,我們就開始做CRM;實體店說庫存管理難,我們做了一整套進銷存系統;實體店說我們流程管理不好做,我們又將整個商家管理從技師端(手機端)到客戶服務端(pad端)再到前臺(web端)全線開發,對于一個創業型團隊來說,小步快跑的第一步就這樣被我們走偏了。
2、沒有MVP版本:當我們研究了汽車后市場每一個競爭產品時,就在考慮我們的產品一定要做的精致一些,好在上線的時候就跟他們的產品拉出差距來。
一開始,產品開發就處于理所當然的閉門造車,沒有考慮將產品先推出上線,讓市場幫我們說話和判斷,造成的結果就是只產品第一次上線就用了整整5個月。
3、不專注:構想進軍汽車后市場創業,可這個市場的范圍相當大:違章查詢、年審、加油、停車、洗車、快修、保險等等一系列的切入口擺在我們面前,到底從哪個開始呢?我們第一次選擇是全都要,做一個大平臺(現在想想,真是自不量力),結果就是第一次推倒重來。
我們的第二次選擇是僅做為每家汽車保養店服務的O2O平臺,這一次又在這個小范圍內迷失了自我,什么都抓、什么都做。
第三次選擇時,我們將需求鎖定在到店洗車,可卻已經錯失了市場機會。
4、想當然:創業的開始,想當然自信我們的產品是好的,可當產品要上線吸引用戶時還一味的想當然那就是無知了。
我們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的產品設計沒問題,也想當然的認為用戶絕對需要,甚至認為所有的商家像我們調研的商家一樣全面配合、全都需要。
創業路途上的坑有千萬個,產品開發階段的更是多的數不清,這一階段的失敗也讓我們認識到了何為真正的互聯網創業。
乏力的市場推進 經歷了前半段艱難的產品開發階段的教訓,我們認識到了產品推向市場獲取用戶才是重中之重,可很不幸的是,由于我們之前的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在進入市場推進時期就出現了糧草不足的問題。
當時我們手中還有有一個O2O項目,也可以說是個進退維谷的燙手山芋,不做對外地推相當于原地溺死,可資金不足還要對外瘋狂地推,又會讓企業失血過多而亡。
在這一矛盾時刻我們選擇了繼續地推,但要保證投入量。
期間地推團隊前前后后重組了兩次,在多次奮力和商家進行合作洽談的時候,感受到了市場的無情和自己的天真,最終我們選擇放棄項目,團隊轉型。
市場推進的的乏力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在我們決定停止市場推進后,再去復盤當時的每一個決策和場景時,感受到的是更深層的教訓與經驗。
1、資金要保障:對于每一個創業公司而言,錢是最關鍵的基礎保障,在資金有限時,提前做好資金配比至關重要。
我們在進行市場推進之前從未考慮過推廣和運營需投入的資金量與投入周期,之后才會在進行市場推進的時候舉手無措。
2、提前準備好:在運營推廣團隊搭建的過程中,商務洽談團隊和線上運營團隊是同時招募的。
商務洽談團隊(MKT)需要做什么我們是清楚的,可是如何管理這個團隊?采取怎樣的激勵機制?薪資待遇如何定?合作合同如何擬?沒有做任何提前準備,遇到問題才想解決問題,結果就是進展低效,問題不斷。
而線上運營團隊到底需要做哪些?我們是一無所知的,百度SEO做不做?新媒體運營怎么搞?線上如何吸引用戶?一連串的線上運營問題讓我們抓耳撓腮,無所適從。
3、人才真重要:對于商務洽談團隊的搭建我們試過兩次。
第一次是大量海招,吃苦耐勞的一律都要,從餓了么、美團、大眾點評這些團隊出走的地推人員我們更是重視,卻忽略了一點,我們的合作商家均屬于高端商家,傳統地推人員的工作方式導致我們的簽單成交率很低,最終第一次商務洽談團隊搭建失敗了。
第二次團隊搭建時,各方面都有了要求,可各種外圍問題使招聘工作推進的十分困難,當我們準備再次殺向市場時,洗車這個細分市場已經進行了天翻地覆的大洗牌,商家對此類互聯網公司已失去了信心。
在經歷市場推廣四處碰壁后,再摸一摸兜里的資金量,我們選擇放棄第一個移動互聯網O2O產品——Yocar。
這之后,緊接著迎來了像E洗車、嘀嗒洗車、我愛洗車等大一批汽車后市場創業者在2015年的大潰敗。
創業之路是漫長而痛苦的,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后,我們團隊開始了一輪全面轉型。
創業還在繼續,即便我們失敗過。
下一篇:失敗創業者的事后反省:光社交不做產品是最大的錯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凡客倒下,值得很多創業公司反思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