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4月29日下午的“潘談會”上,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力邀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一起為創業者答疑解惑。
提問:年輕人一起創業非常困難,因為各有主見,怎么才能融合到一塊兒?李開復:坦誠的講,中國的創業跟美國的創業有一個較大的區別。
在美國,一般看到的是幾個創始人有非常好的平衡,從而結合在一起。
而國內創業大多數是一個老大,有魅力、有魄力、有理想,大家跟著他打拼。
這個可能有國情的差別。
但是最好的情況,是共同的理想讓年輕人能夠結合在一起。
提問:潘石屹先生,萬通六君子如何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創業小隊?潘石屹:我們當年創業環境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當時中國什么東西都缺,無論是服裝也好、制造業也好,中國也很缺房子。
我們建房子的時候,人均才7平米,現在人均快40平米。
所以缺什么東西,只要有機會做就可以。
可是今天的科技的環境、社會的環境,完全不一樣,我也在不斷地學習,覺得最應該能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大家去創業,因為創業確實能讓這個社會徹底改變。
昨天中午,一幫中國特別大的企業的老板坐在一起,聽一個人講互聯網,講完之后我聽了聽大家的反應,沒有一個說是對的,都覺得是錯的,因為這一切都太大了。
所以我想,這個世界真的要變了。
能讓這個世界真正變的力量就是創業的力量,就是在座的各位,再加上互聯網的技術。
提問: 我想做一個人類導航的軟件,它能夠像汽車導航一樣,很快幫你疏導出你未來的發展的每一步,填充資源幫你實現。
李開復:你需要聚焦,我們見到所有的創業者,他們共同的一點就是都非常聰明,要不為什么來創業呢?但是聰明的人有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問題想得太大,他們點子太多了,每天上班就是一個新點子,最后小小的團隊無法執行。
如果你想走這個方向,最好要挑一個領域,六個月之內能打造出一個原型來,滿足了真正用戶的需求,不能是所有的人類需求,只能是非常狹窄的(需求),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能解決一個問題。
這個如果邁出去了,慢慢可以滾動成更大的人群。
潘石屹:全人類的事情一般都是神,只有神才能做到。
提問:現在全民談創業的時代,究竟什么樣的人適合創業?李開復:首先我們對創業要有兩種不同的理解。
第一,大部分想的創業就Facebook、百度、小魚等等這樣高科技頂尖創業,這種創業對經濟是最有價值的,因為一個公司能夠產生一個非線性的爆發的成長,也是大家心中最向往的。
這一類的創業坦誠的說,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甚至一千個人里面只有一個人能夠做。
因為這種創業需要與生俱來的獨立、自信和執行力,碰到挫折,不斷磨合、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能夠有這么大的抗壓能力、學習能力和執行能力的人真的是千里挑一的。
其實整個社會都在變革、都在提升,今天如果廣義一點把每一個參與共享經濟,每一個個體戶都當做一個創業者,就一定程度達到了大眾創業的目標。
共享經濟給今天的中國帶來大把機會。
中國的整個市場里面,過去有很多信息的不對稱,經過了互聯網加移動,一下把信息打平了。
過去做一個出租車司機,不是人人都可以,你要考執照、要掛靠,被分很多成。
現在如果你要做一個滴滴快的,或者是51等等,有很多很多選擇,甚至你車里可以掛很多臺手機,上很多APP,那么你就是創業者。
一定程度,淘寶上的每個小店都是在創業。
20年前你要開淘寶店是不可能的,5年前你做快的、滴滴的司機也是不可能,但是今天是很特殊的,現在每個人都有機會。
提問: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獵聘這樣一些公司,他們都是想取代傳統的獵頭的方式,在投資人的角度來講,你們怎么來看待這些新興的招聘平臺?李開復:其實這一類的創業也是面對著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過去獵頭就是賺巨大利潤的一批人,因為一個要招聘的人和老板,我找不到要找誰,跳槽又怕人知道,所以獵聘他們做得很優秀,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互聯網不可能顛覆所有的一切,有的還是需要人與人的溝通和信任,特別高端的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我們也知道有一些招聘網站,他們建立一大堆同質化信息,如何在個性化方面能夠解決兩方的問題,根據不同的高端、中端和其他的職位來進行對接,這種細分領域的機會特別多。
在座的想做創業的,我建議你們成為“賺最不合理的價差的企業”終結者,他們應該是最早被滅亡的。
潘石屹:互聯網把好多傳統的秩序都給顛覆了。
其實舊的東西不是說一下徹底給破壞掉,因為在舊的秩序中,還有一些營養,你應該把你新建立的業務以這個寄生在舊的上面,讓它成為營養,把新的秩序慢慢的建立起來。
如果徹底的想把舊的東西全都打破,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東西,這種革命性的、破壞性的東西,一般都是很難成功的。
提問: 我是三歲女兒的父親,發現租車公司并沒有提供安全椅,我們做的是兒童安全座椅在線租賃,但是一直沒有經歷到爆發式的增長,請問這是為什么?李開復:這個好像應該是出租車公司提供的服務。
我們看到創業者常常會陷入一個挑戰,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和需求注入自己一定要創業的方向,并且認為自己一定具有代表性,能夠突破一些困難。
我們看到這種感情流露最常見的就是父母親,初做父母親,人的感受感官被顛覆了,就想著如何幫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
我們看到很多危險的案例就是剛有0-3歲孩子所發生的。
所以我建議,所有0-3歲孩子想做創業的朋友們,先審視一下我們的需求是不是有足夠的人群。
一件事情我們還是要順勢而為,而不是逆勢而為,我買了車就有這個東西,租車就有一個渠道,我硬塞進去這個渠道很困難。
就像你說我要賣很好喝的茶給每一個去麥當勞的人喝,我就一定要去麥當勞賣,但是這不是你的渠道,有時候逆勢而為的創業挑戰很大的。
我覺得這個很有意義的創業,我希望你找一個更順勢的,更有合適渠道的,更能夠做起來的。
提問:我創業14年,見了這么多投資人特傷心,談到最后就是希望36個月就能上市,沒有一個很誠懇,怎么理解這個問題?李開復:整個VC的行規并不是希望一次到位的,而是怎么能夠讓你描述一個階段性的目標,給你足夠的資金達到這個目標。
這個目標通常是一年到一年半之內的,好處是希望投資人在不斷估值滾動、成長的時候繼續介入,一輪一輪獲得融資。
這個是人類過去100年經過很多智慧累計的融資方式。
雖然讓人更短視,但確實沒有更好的模式存在。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們應該接受這個游戲規則,不要把什么事講得太遠,太宏偉,讓人家不知道我錢進去會發生什么。
如果能把你的業務切分成18個月一格,下面我要做ABC,18個月之內我能達到一個用戶接受或者解決什么問題,或者多少用戶量,能賣出多少,有多少人使用等等,給自己一個階段性的目標,確認這個目標值超過你現在要求的估值,我覺得投資人可能更能接受這種游戲規則。
提問:你們在創業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李開復:剛開始做的時候,大家覺得我們的成功率不是很高,因為我自己是職業經理人。
對我們所做的事情,早期的投資能不能有回報,抱著質疑的態度。
五年以后,我們投資的案例有接近20個市值1億美金以上的公司,證明了我們是可以堅持的。
這些質疑在創業時碰到,就不要理會,自己專注于把事情做好。
最終只有結果能化解質疑。
潘石屹:我第一次創業是1991年,跟另外五個朋友走在一起,他們五個人把所有的錢都交給我管。
在我管錢的4、5年時間,我沒有多占1分錢,哪怕是多一個出租車票,都沒有報銷。
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要把大家聯合在一起,每一個人的能力、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智慧程度可能都會不一樣,可是最重要的基礎是要相互之間信任,只有信任才可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現在看到有好多的失敗,不是因為項目的問題,不是因為發展方向的問題,是合伙人之間不夠信任。
我覺得創業的時候,這是最大的困難。
提問:創業者如何能夠借勢利好的政策和大方向的東風?李開復:因為中國在政策方面更有執行力和魄力的國家,所以有些事情一出來機會,就要趕快掌握。
你看在美國,國會討論很久,你不知道發生什么,等待很久了還沒有發生。
在中國這些決策會比較快。
這些快的決策往往帶來很多商機。
比如自由貿易區,突然給很多人做海淘的生意,或者是做進口的經銷商可以進口汽車的生意。
這個商機是巨大的,誰沒有看到就失去機會了。
下一篇:5000萬買來的27條失敗教訓 與創業者共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史玉柱:首席“失敗者”的商業哲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