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Paul Graham最新的一篇博客,“Startup = Growth”,我在讀了文章后又去推特上看過相關的討論,這是一篇很棒的文章,我一連讀了三四遍,愛不釋手。
從VC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關于創業公司成長的部分頗為讓我感到共鳴。
文章中明確劃分了創業公司增長的幾個階段:一家成功創業公司的增長通常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最初階段:增長非常緩慢或沒有任何增長,創業公司通過這一階段想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快速發展階段:隨著創業公司想清楚用戶需求以及如何滿足這一需求,創業公司將迎來一段快速增長期;增速減緩:隨著創業公司變成大公司,公司增速將放緩,原因包括內部的局限性和市場天花板。
注意:有一段時間是允許創業公司“增長緩慢甚至沒有增長”——你得在這段時間把事情想清楚。
Paul Graham還提到了成長速度、如何選擇目標、對與目標的衡量以及如果你未能達成你的目標應該采取的措施等問題。
他還談到如何去做一個用戶需要的東西,并保證你的市場足夠巨大。
此外他還指出,盡管運營一家創業公司的成本不斷下降,VC在促進創業公司成長為大公司的過程中仍然起到重要作用:“創業公司的創始人為什么想獲得VC的投資?答案是他們希望再度成長。
好的創意和快速成長如同硬幣的兩面。
這不僅僅是有一個好的idea,有一個足夠規模的市場以實現增長的過程,如果你只是有一個idea但不具備快速成長的能力,那么你的競爭對手會快速趕上。
對于具有網絡效應的公司來說,增長速度過慢尤其危險。
最好的創業公司必須要有一定的增長速度。
”在VC行業,這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我也被數次要求就這個問題發表看法。
怎么說呢?我認為,在早期“精簡”很重要,但如果你發現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機會,你需要迅速一口吃成大胖子,否則別人會搶在你的前面。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一篇很棒的文章,但我仍有一絲擔心,擔心許多人閱讀這篇文章后會有錯誤的理解,而這些例子在硅谷隨處可見。
我擔心,創始人們會為了追求增長不擇手段,他們會像Quora一樣喪失隱私和信任,或者像Facebook一樣在Timeline中充斥滿垃圾信息,又或者像許多網站一樣,要看一個視頻先下載一個應用之類的。
畢竟,高增長意味著更高的估值和更多的風險投資、更多的媒體頭條報道和認同。
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或許是上萬失敗者的尸體。
這些公司可能是因為燒錢燒得太快,或者業務推進太快,又或者過于追求網絡效應。
所有這些的原因在于硅谷的文化。
我和一個同行聊天,問他最近是否看了什么有意思的案子,他是這么回答我的:“這真不好說。
那公司真的還沒有達到讓它可以Run起來的‘逃逸速度’”。
我們都知道,逃逸速度是一個物理名詞,在這里被用來形容創業公司需要達到一定的速度,才能脫離“引力場”,然后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創業公司需要使自己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或者“第二宇宙速度”,否則投資者會尋找其他更好的項目。
據我所知,那些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例如Google、Facebook、Instagram、AirBnB等,都無一例外。
下一篇:蘋果企業文化:你必須全力奔跑才能保住位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 CEO:解決“雞”與“蛋”的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