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為什么制度加密了一層又一層,運營中卻還是問題不斷? 為什么別人家的骨干精英,高薪挖過來卻一點兒都不好用? 為什么團建請員工聚餐、唱K,他們卻一點都不領情? ……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先對鏡自照一下,以下錯誤你的企業犯過幾個? ■ 餐飲老板內參|虎萌 發于鄭州 (漫畫:陳曉月。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這是服務過小南國、大董等3000多家餐企、遇到近千例餐飲管理咨詢案例后,武漢刻度信息創始人張舟總結出的“餐飲老板常見問題清單”。
在他看來,很多餐飲老板只看到問題,卻不找問題背后的原因;只想著抹掉“血漬”,卻不懂得找“傷口”在哪里。
事實上,大多數老板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自己。
看看最常見的“老板病”,讓自己少進誤區。
故事1 總是在檢查、開會、出制度…… 卻沒解決問題 ▽ A餐企為了保證運營效率,制定了明確而細致的運營制度。
拿后廚衛生來說,每個區域都責任劃分到個人。
每天9點下班后,廚師長和店長共同檢查,根據結果打分一二三等級,與區域責任人的績效工資掛鉤。
第二天開晨會時,店長公布得分,并遞交到財務部計入績效評分。
每周日的晚上,各門店的店長都要熬夜加班,統計出各崗位的績效評分,總結出評分最高和最低的情況上報公司。
周一公司晨會上,運營部門針對問題與相關負責人溝通討論,修整制度后下發到各門店做落實…… 公司各部門總是在檢查、開會、出制度中打轉,實際運營中還是解決一個舊問題又冒出一個新問題。
A老板為此很頭疼。
運營的問題非要靠考核去解決,要求結果卻不制定標準。
只要求員工做到,卻不告訴員工如何做到。
不光老板頭疼,員工還頭疼呢。
張舟說,運營中的任何問題都能找出改善解決的辦法,把這個辦法做成企業內訓的教材,員工學會了標準做法,你不用考核、獎懲,問題就解決了。
故事2 別人家的培訓師再好 也教不會自己的員工 ▽ B餐企的主打品牌是火鍋,一直努力從各環節提升運營效率。
可是單就清潔桌面就出了很多問題。
有時油污沒清干凈;有時油水掛在餐桌下沿蹭到顧客身上;有時刮油污的水滴在地板上,地面濕滑了,顧客提意見、傳菜生不敢快走減慢了上菜速度,負責地面清潔的阿姨也表示不滿。
一次偶然的機會,B餐企的老板在別家火鍋店看到了員工清臺的過程,覺得做得又快又好。
于是邀請這家火鍋店的員工來做講師,教自家員工清臺的流程。
可是,講師教完,員工還是做不好,而且提出異議說沒辦法執行:桌面太大,不可能按照講師說的1分鐘完成四步流程;座椅太大、動作空間太小,講師教的標準動作不方便執行······· 這個問題可以看看組織力強的企業的做法——請企業內每個領域最優秀的員工來講課。
比如木屋燒烤,列出的員工培訓課表里,老板隋政軍講企業文化、單店運營和連鎖運營,從宏觀角度給員工樹立理念。
而門店運營效率交給優秀的店長講,怎樣做好口味交給優秀的廚師長來講,值班管理交給優秀的餐廳經理來講。
故事3 不知土壤太貧瘠,只怪種子有問題 ▽ C餐企的老板覺得,自己企業缺少一個有超強組織力的運營官。
與某知名餐企的一位高管認識后,C老板覺得這個人就是自己最需要的精英人才。
多番溝通后,終于把這位精英高薪挖來,負責整體運營。
可精英來到C餐企,并沒有改善運營情況,而且還與其他管理層人員出現多次爭執。
幾次摩擦后,其他管理人員對精英意見很大,工作配合度也越來越低。
管理層之間溝通差、內耗嚴重,而且已經有管理層向C老板提出辭職。
C老板自己心里犯起了嘀咕,怎么這個精英如今的表現和以前相差那么大,工作狀態、積極性、嚴謹程度,甚至工作風格都大不一樣了? 沒錯,餐飲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
但人才的成長都有其土壤,很多老板急于求成,希望從知名企業那里挖到高級人才,解決自家問題。
殊不知,由于運作機制不同,加上對外來人才寄望過高,極容易產生極大的落差感,最終不歡而散。
《馬太福音》中說,種子落入路旁、淺土、荊棘必枯萎早夭,落在沃土中才會結出果實。
人就是種子。
云味館的首席文化官何煒說,為什么別家企業的“將軍”,在你的企業卻不堪重用?你不能說這個人不行,因為環境土壤不同,而企業就是制造環境和土壤的。
你先要審視自己的土壤。
故事4 到處取經,回來亂動 ▽ D餐企的老板很樂于學習和分享,認為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團隊進步的最有效方式。
差不多每隔兩個月,D老板就會帶幾個高管去明星企業取一次經。
每次取經回來,管理層都要進行總結歸納,把各自看到的好經驗做成PPT與其他中高層進行分享。
經過中高層討論的好方法、好制度,就被加入D企業的制度中。
又一次學習交流中,D老板發現某家明星餐企的“制度太完善了,而且這家明星餐企的情況與自己企業很相似”。
于是,D老板決定把明星企業的制度拿來做“大換血”。
結果,D餐企因此陷入內部大混亂。
多位中高層管理人員提出離職,基層員工人心惶惶,各門店經營也大受影響。
甲之蜜糖,也許是乙之砒霜。
用明星餐企的制度,不一定能做成明星餐企。
困擾許久的棘手問題,在老板發現有好制度可以解決時,會希望立刻“大換血”一次全解決。
但是,這個制度是適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企業的,有獨特的實施土壤。
張舟說,看起來很明確規范的制度,你的企業卻不一定適用。
下一篇:《800套企業股權激勵實操手冊》——覆蓋創業過程中所有股權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用“儒家文化”做出一個破百億的企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