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喬布斯稱,他希望下一個亞里士多德出現的時候,能用電腦捕捉他的大腦。
騰訊科技訊 7月28日,人類可以用電腦復制天才的大腦智能嗎?許多年前,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其實已經作出了這樣的預言。
近日,美國《連線》(wired)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回顧并評論了喬布斯的這一驚人預言。
下面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一向善于進入新的領域。
1985年,喬布斯坐直升飛機到瑞典的Svaneholm 城堡參加一次會議,與另一些高科技領袖討論個人電腦革命對教育的影響。
他確信,這場革命將永遠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
在這個新的世界里,計算機已經不再只是一種數字運算設備,它能夠隨時隨地向我們傳遞信息。
在上世紀80年代,一些用上互聯網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就已經享受到這種便利。
在此之前,喬布斯就已經作出了預言。
現在,我們其實是生活在史蒂夫的預言的奇境里。
但喬布斯并沒有到此為止。
他繼續說:他嫉妒亞歷山大帝。
這不是因為亞歷山大征服了世界,而是因為他有亞里士多德作私人教師。
“我不能向亞里士多德提問。
我的意思是,我可以提問,但我不會得到回答。
”喬布斯在瑞典的會議上笑稱,“我希望有一天,當下一個亞里士多德出現時,我們可以用一臺電腦捕捉亞里士多德的基本智能。
這樣,后代的學生就可以向亞里士多德提問,并且可以得到回答。
”喬布斯的意思似乎是,應該有一種比書籍和軟件更能讓人腦不朽的方式。
這個想法一定激起了他的興趣。
有一天,人的智慧——人的頭腦——可能會成為一種可對大眾服務商品。
在某種程度上,這個愿景已經成為現實,因為我們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個性化的方式隨時向專家提問,也可以通過網上課程獲得所需知識。
這些學習方式有些也是由人工智能驅動的。
像其他人許多人一樣,喬布斯也是一個人工智能的信徒。
按照喬布斯的理解,如果軟件要成為某種形式的人工智能,它必須是交互式的,而且需要攝取海量的數據——只有當電腦發展成為人類自身的延伸時,這才是可能的。
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蘋果公司。
在參加瑞典會議數年后,喬布斯收購了語音識別軟件Siri,這是他作為蘋果CEO的最后一次大舉措。
當時,Siri還不太理想,還沒有學會響應用戶的特定需求。
但是, Siri很快就開始向人工智能邁進。
一些人猜測,蘋果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一道,正在向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領域邁進。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旨在構建能夠模仿人類大腦工作過程的軟件。
“深度學習”算法能夠回應大數據和聯網設備的挑戰。
當然,史蒂夫對“大腦即軟件(mind-as-software)”的預言還沒有應驗。
即使要用電腦模仿人的部分大腦,我們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不用說用電腦來重現愛因斯坦、布爾或特斯拉的大腦。
目前,我們所擁有的只是相對原始的人工智能,它們只能使人們更便捷地搜索互聯網上的信息。
如果喬布斯的預言在某一天成為現實,我們應該首先向他提一個問題。
下一篇:Facebook背后的女人:不需要外表的裝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時代:奢侈的生意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