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當地時間1月30日WHO更宣布其為“PHEIC”。
全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此采取了多項防控措施。
疫情打斷了中國人習俗的春節假,也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很多專家都給出了預判,恒大研究院報告認為,從宏觀的視角,需求和生產驟降,對投資、消費、出口都會帶來明顯的沖擊,短期內會帶來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對于中觀行業而言,餐飲、旅游、電影、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受到沖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游戲等行業受益。
對于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一方面承認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我們都要去承受經濟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會保持增長。
這是我們面對的疫情下經濟的基本判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企業該如何面對?身處不同的行業,企業所要面對的情況會有所不同,我想從共性的部分給出自己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
01 學會與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共處雖然疫情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但是從各種傳播的信息來看,我們并未做好與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共處的準備。
人們總是期待著有一個明確的專業判斷,有一個時間節點,有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
但事實上,疫情持續的時間和政策的對沖力度,都將帶來不確定性,1月30日之前,我們還僅僅認為這是中國自己的事情,而在這一天之后,這是全球的公共事件,而由此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在更大范圍上具有不確定性。
疫情下的不確定性會持續發生,所以我們所需要的,不僅是直面它的勇氣,更需要有認知它的能力,與它共處的能力。
如何做到這一點?核心是改變自己。
亦即,我們需要開始要求自己接受疫情下的不確定性變為經營背景,我們已經不在一個原有的熟悉的經營環境下展開經營活動,要用新的方式和認知去理解當下的情況。
我非常推崇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也許深受其影響,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我開始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主觀努力,強調企業自身的能力,而非環境的約束。
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與不確定性相處,與動蕩的世界相處。
02 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疫情帶來的影響,的確讓人焦慮,甚至有些灰心,我知道經營企業很苦,但是如果環境成為一種經營條件,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環境,還有企業自身的調整。
堅信企業發展才是最重要的,企業自我成長要不受環境的影響。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我寫過一本書,叫做《冬天的作為》,在開篇中我寫道:增長是一種理念,并以這樣的理念來指導它們的行動。
我自己是做領先企業研究的,在對有著超過100年歷史的公司研究中,發現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及其領導的公司可能處在良性的環境中,也可能處在充滿危機的環境中;可能處在一個高增長的領域,也可能處在增長已經陷入停滯的行業。
但是,這些領導者及其領導的公司經過自身的艱苦努力,取得了同行無法比擬的增長,年復一年,不管經濟是處在繁榮階段,還是處在衰退時期,保持增長都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
03 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這幾天不斷有企業界的朋友來微信問我,如何看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如何判斷理解專家對疫情發展的判斷?每每被問到這一類問題的時候,我也反問自己,我們力求可以得到答案,期待在明確的判斷下做出選擇,但是我知道,每個人的答案是會不同的,也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給不出明確的答案,才是答案本身。
在一個持續變化的環境里,沒有人能夠預測并藉由預測做出判斷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就是要朝著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調整自己的準備,并努力在前進過程中不斷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
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市場中,持續而靈活的適應性,是你必須要掌握的能力。
不斷進化的承諾也是一種來自古老軍事戰略的版本。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其名著《戰爭論》中寫道:“戰爭中充滿不確定性,戰爭中四分之三的行動都或多或少處在不確定的迷霧當中。
”在他看來,審慎的戰爭策略就是要針對敵軍狀況,相應籌建一支軍隊,朝著一個特定的方向,不斷因應變化而做出調整,從而提升成功的概率。
春節假期延長,復工后如何應對疫情,都需要企業動態去應對,很多企業已經采取靈活有效的工作方式,一些企業開啟在線工作模式,一些企業讓員工在虛擬小組中學習,我想,這些企業如果充分利用好這段特殊的工作時間,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能力提升效果。
04 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已經有了自我調整發展模式,轉型業務及增長方式的努力,但是,到了今天的疫情之下,我們還需要有更強的危機意識,更堅定地開展自我救贖之旅,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同時要確保競爭力,而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一定要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如何讓企業具有真正的成本能力,如何讓成本是一種對顧客價值的投入,而不是一種價值犧牲,在我過去的課程和研究中已經反復強調過,大家可以去找來看,但是這一次,我更強調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其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期待中小企業保住現金流。
而對于具有良好的現金流的企業而言,我也依然建議重構自己的成本能力,因為應對不確定性是一種常態能力。
但是與此同時,我也希望有能力的企業在疫情背景下,迅速關注如何在做“減法”的同時,關注“加法”,也就是如何去關注真正的顧客價值,并創造顧客價值。
當然在危機中依然需要非常清晰的方向判斷、足夠強的勇氣和抵抗風險的能力,以及理性的決策。
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如果能在危機中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并增加投入,之后所獲得的增長將是無法估量的。
在危機的時候,對業務結構做加減法,從而使得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動態應對不確定性的業務能力,一旦機會來臨,這種更加合理的業務結構便能讓企業有機會與其他企業拉開距離。
05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疫情還在變化中,人們已經知道一季度的壓力,也開始在準備第二季度的影響。
人們開始關注春節復工帶來的壓力,也在準備復工之后如何恢復正常的工作運行。
人們既堅持底線思維,積極參與防控,也在開始啟動恢復日常生活的準備。
人們在理性面對疫情,做好自己的同時,也在期待政府拿出有效的政策,幫助武漢、幫助人們群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帶來的這一切的確是太突然,沖擊太大,而信息傳播以及真偽難辨,又導致很多復雜性,這一切的確讓我們覺得困頓和不安,我們在不斷面對這一切的同時,也要清醒地告訴自己,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其實,人生際遇并不是由環境決定,而是取決于思維的瞬間。
所以,確定與不確定,在我看來是一個有機的組合,確定在我們自己的手上,不確定在環境上,如果我們把確定與不確定兩者組合起來,我相信,這個不確定會是你的機遇,是你真正成長的來源。
06 結束語我想用聞玉梅院士寄語武漢的六個字作為結束語:科學、參與、信任。
她說:科學需要冷靜、研究。
參與就是大家參與、群眾參與,參與就是首先做好自己。
信任,就是信任自己,信任醫務人員,信任國家。
下一篇:馬云:公益心態商業手法 是最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辦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蓋茨答白巖松提問 比爾·蓋茨是怎么回答的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