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7 月 5 號是我的生日。
那天早上剛起來,就收到女兒發來的微信,「老爸生日快樂!你看一下,我送了你一個生日禮物。
」我到處看了看,沒看見什么東西。
就問她,「沒看見什么啊,在哪呢?」她回復我說,「你看一下公號。
」于是我把公號點開,看了看。
我心說,哎呦,怎么還寫了一篇文章?她寫的這篇文章叫「老爸六十」。
我一口氣把它看完。
看完之后覺得有點暈,沒有想到,也很感動,同時也有些惶惑。
為什么惶惑呢?按我們這些「老炮」的行事方法來說,這種私事、家事,不應該弄到網上,弄到外面去。
過去幾十年,我一直都是這么堅持的。
這一下子都寫出來發到網上,我就覺得有點不自在。
當天下午我們見面的時候,我就跟她講了我的想法。
我說,「為什么把自己的事弄到網上呢?到處都知道了。
生日嘛,家人一起吃個飯就得了。
」她說,「我現在負責新媒體,做與傳播有關的事。
我發現,上一代跟下一代,或者說父女、父子之間怎么溝通,是當下的一個挺重要,同時也讓不少人感到困惑的事。
很多家庭都在兩代人之間的溝通上出了問題,因為溝通不暢出現了隔閡,生活變得不愉快,事業的發展受到影響。
所以我就想把我這樣的一個心路歷程寫出來,一方面是給你一個生日的驚喜,另一方面也是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我說,「那是你們這一代人的思考方式。
」當然,也許她是對的,所以我就接受了。
那天,一些看到了文章的朋友也好奇地問我,「女兒這么用心地寫文章祝你生日快樂,你怎么回應呢?」我想,作為父親,最重要的還是給女兒提供一些關于人生和事業方面的指引,希望她在生活和事業方面都發展得更好,走得更遠。
所以,我跟她分享了我在做事、做企業、做人方面的九條體會。
前兩天,我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回憶了一下,整理出來,也分享給大家。
01第一條,先算是非,后算得失。
做生意,每天都會算帳,錢進進出出,多了少了,你賠了我賺了,我賠了你賺了,每天都在算帳。
但是在算帳的時候,我們往往注重財務、金錢、細節上的事情,卻忽視了要算另外一個帳,那就是是非——這個錢是不是該拿,是不是對,是不是符合價值觀?就我的經驗來說,是非比得失重要。
你在跟人家討價還價之前,先算是非,后算得失,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按照合規合法的方向,按照符合供需兩者道德的方法去做事情,你才能每一次都在正確的方向上。
既使是損失一點錢,吃一點虧,長遠來看你也能找回來。
而且由于你先算是非,企業就能活得久,最后總是不吃虧的。
所以,做生意,第一條就是先算是非后算得失,要避免只算得失而忘了是非。
02第二條,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
做生意的過程中,難免有矛盾,有時候會不愉快,個別時候甚至會跟人打官司。
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叫「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
什么意思呢?在正常情況下,大家競爭,實際上是比追求,比價值觀,比愿景、使命,比商業模式,這些都是大家互相較勁的地方。
有句話叫「比學趕幫超」,你在這些方面能做多好,你有什么樣的追求,可能會決定你最終能走多遠。
但是,萬一出現矛盾,你的「追求」體現在哪呢?體現在面對這些復雜矛盾的時候,你究竟用什么方式來處理。
這個時候,你應該特別注意對方的底線。
如果對方的底線比較低,你要小心。
因為底線越低手段越多,讓人猝不及防,甚至讓人完全不知道因為什么死。
通常有了矛盾,大家去仲裁,訴訟,打官司。
這時候大家的底線是一樣的,都是在法律上。
可是突然對方的底線不在法律上了,比如說他來投毒,甚至綁架你,這種情況下他就把底線拉低了。
所以,當有矛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研究對方的底線,考慮對方可能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矛盾。
如果對方的底線不斷放低,那你就要有所提防,甚至要有所反擊來制止他繼續拉低底線。
這樣的話,才能夠解決好矛盾,同時又使你的追求能夠繼續下去。
因此這是一個「保命」的方法,叫「平時比追求,戰時比底線」。
03第三條,領導是管理自己,不是埋怨別人。
換句話說,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作為企業管理者,總經理也好,董事長也好,或者是別的什么職位的領導也好,我們通常會有的一個毛病是,一有事就先罵別人,罵手下,罵左右的人,埋怨環境,反正都是別人不對。
出了問題就罵罵咧咧,甚至大發脾氣,拍桌子瞪眼。
這似乎是很多領導的常態。
這樣子能解決問題嗎?也許能吧。
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在短期內大家都不吱聲了,有些事別人咬一咬牙委屈一下就過去了。
但是你的領導力,你的威信,別人心目中對你的認同感,實際上會越來越低。
反過來,如果你能夠每天提醒自己「領導就是管理自己」,不斷地反省、提升、改變自己,比如說反思你的決策是不是合理,在一些細節上你是不是有疏忽,在執行的時候激勵機制是不是沒有做好?員工沒有把事情做好的時候,了解一下他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比如是不是家里面有一些事,或者身體有些不適?你需要從自己的方面去檢討,是不是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是不是沒看到員工的努力?或者說,員工努力了,但是有一些事情,方法上需要你給與指導和提醒,甚至是不是需要你在整個公司內部再加強訓練,完善機制?更有可能,是不是你自己落伍了?你的知識、經驗是不是已經OUT了?如果你不檢討自己,不經常通過管理自己來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而一味地去抱怨別人、埋怨別人、處分別人、打擊別人,那么組織會越來越渙散,越來越低效,進而越來越封閉,組織內就沒有人跟你說話,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企業越辦越差,而不會越辦越好。
所以我一定要提醒一句,當領導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最重要,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怨天尤人,埋怨別人,埋怨外部環境。
04第四條,簡單比復雜更重要。
做企業的時候,特別是在企業快速成長,外部環境比較有利,資源也比較多,錢多、人多的時候,很多人就特別愿意找一種牛逼的感覺,于是這也做,那也做,把公司做得好復雜。
然后,內部人事關系也復雜,外部環境,包括政商關系,企業跟社會的關系,都搞得很復雜。
一個人要演很多角色,要當企業的董事長,還想當道德完人,還要當作家,還要當運動員,等等等等,總之就是扮演很多角色,把事搞復雜,把公司搞復雜,個人也搞復雜。
其實,這些復雜,都預示著很多危險,預示著很多矛盾,預示著很多未來的不確定性,也預示著很多疏漏,而這些都可能導致企業最終崩潰掉。
我看到的很多做得好的長期健康的企業,就是六個字:簡單、專注、持久。
所以我的體會是,簡單比復雜更重要。
簡單,就容易訓練,可以使這個業務不斷地復制,而且不斷地提高效率,服務也可以做得越來越好。
專注,就是要把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都集中在你的核心競爭點和最重要的業務,以及最有生命力的業務上。
這樣的話,你越專注,資源就越多,能力就越強。
所謂「一根針足以致人死命,但是拿枕頭亂掄,傷不到敵人一點皮毛」,就是這個意思。
持久,就是說在競爭當中,你在一個持續的方向上,用時間一點一點地累積優勢,用時間把你的對手熬到退縮,熬到他閃避,甚至是熬到他投降。
以前我也講過,時間是任何一個人都玩不起的事,如果你敢用時間來玩,你就特別厲害。
05第五條,說話比思考重要。
為什么這么說呢?很多人覺得自己要深沉,盡量想好了再說,或者是怕別人說「你不成熟」、「你說得不好」,怕自己說的讓人不高興,甚至給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于是不大愿意跟別人交流,總是謹慎再謹慎,不交流,不分享自己的想法。
別人不知道你的想法,于是互動就變成了單方面的,只是你被動地接受別人的信息、別人的想法、別人的行為,而自己呢,卻要去適應別人,并且彼此之間會疏離,情感也會減弱。
反過來,當然不可能有人說的每一話都是對的,多說必然多錯。
但是,如果你敢說敢表達,愿意溝通,愿意分享,甚至在表達、討論當中與人發生激烈的爭辯,一方面你在思考,另一方面,你會得到一些意外的思想碰撞,得到新的思考的高度,新的思考的方向,新的觀察,新的結論,你之前的想法就會得到更多完善的可能。
同時,因為你善于跟別人交流、分享,你也從別人那里汲取了很多觀點、思想,你就會變得更豐富、變得更睿智,所以要注重表達,要樂于分享,善于思考。
這三句話合起來,簡單地說,就是一定要認識到說話比思考更重要。
06第六條,收場比開局更重要。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在企業快速成長的時候,都樂于做很多事。
做著做著,事情就復雜了,復雜了矛盾就多,甚至是債務也多,欠的人情也多,潛在的麻煩也多……這些都多了以后,如果將來你要結束這個事情,就變得非常難。
我們有時候甚至會得到這樣一個判斷:能夠很平穩、安全地關掉一家公司,是做企業成功的表現。
一個人,一件事,開場并不難。
你碰上了,就開始做了,這并不難,難的是這件事怎么結束,特別是要讓大家都很滿意地結束,有一個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好結果的結束,這是非常難的。
所以,聰明人在做事情開始之前就應該想到結束,通過預見到未來怎么結束,怎么退出,倒過來再決定現在這個事可不可以開始。
一個事,在開始之前,如果我們預見到未來有很多麻煩、是非,不僅財務方面有問題,甚至可能還引起社會、政商,以及其他人際關系上的特別大的矛盾,有潛在的危險,而這些潛在的危險是我們未來的能力解決不了,也買不起單的,那么,這個事就別開始。
應該「以終為始,慎始善終」,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盡量做到以終為始,就是想清楚我們最終的目標是什么?然后倒過來看我們現在能不能開始。
另外,要善始善終。
既然要開始,開始的時候我們謹慎一點,不要輕易地開頭,但是結束的樣子一定要很完美。
有這樣一種思考問題的習慣,我們做每一件事情,就會做得比較穩妥,做得比較持久,也能夠做得比較好。
07第七條,勤奮比運氣更重要。
很多人總是覺得某某成功是運氣好,或者他有什么背景,或者他趕上了什么風口,或者其他什么因素,好象總是覺得外部原因在起作用。
我的經驗告訴我不是這樣的。
我周圍有各式各樣成功的人,我仔細觀察,發現他們不僅聰明,有知識,有能力,做對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們比任何人都勤奮。
我知道很多老板,每天都是早上六七點鐘起來,一直工作到深夜,而且在每一個場合,每一個事情上,都在勤奮地學習。
他們不僅做企業,還要做公益,一年飛一兩百次,即使這樣,還要不斷地學習、充電,完善自己,非常勤奮。
有一次我見到江南春,聊起來說自己一年飛多少次,他告訴我他一年居然要飛兩百次左右,我們也知道馬云可能飛得更多。
所以,勤奮是累積優勢、克服缺點、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手段。
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能躲避,你要去解決它,你去解決問題就會比別人多花時間。
遇到問題就躲避,省時間,這叫懶惰;你要迎上去做事情,去解決它,而且加班加點解決它,這叫勤奮。
沒有誰的成功是老天白給的,勤奮永遠比運氣更重要。
08第八條,自由比財富更重要。
財富這個東西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物質的財富,我們都能看到。
比如大家都喜歡討論的身價多少,各種富豪榜單上的排名,這是一類。
還有一類,是精神的。
精神的財富,有所謂外在的,也有內在的。
人光屁股生下來的時候,一絲不掛。
活了一輩子,不斷地穿兩件衣裳,一件是所謂的時裝,為了保暖,為了漂亮。
還有一件,就是各種社會身份、標簽、符號。
比如說這是誰誰家的孩子,上了什么學,在哪工作,當了什么官,娶了誰當媳婦或者嫁給了一個什么樣的老公,獲得了什么榮譽……被加上各種標簽,這些其實也算是一種財富,叫外在的精神財富。
這些財富呢,大概是很多人一生在追求的。
但是我覺得,這些財富,或者說標簽,不斷地加諸自身的時候,哪怕你是被動的,被別人加上的,如果你當真,真認為自己很富有,很可能就被這些「財富」壓倒,然后你會自覺甚至不自覺地扮演和這些身份標簽相配合的角色。
比如說別人認為你是某某首富,你會慢慢地變得很拽,然后飛機、游艇、豪車,把陣仗擺得很大,走到哪都前呼后擁。
你要演這個角色,就會被角色套牢,然后和真實世界的距離越來越遠,最后不僅是招煩,還招罵,然后招事,最后找死。
如果你不要這些東西,就可以去追求自己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
做事的時候就能保持一個無的狀態,空的狀態,也就是道家講的「為而不有」。
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從來沒把這些事當回事。
你有一個信念,然后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愿景、使命,專注做你的事就好了。
「不管前面是鮮花,還是墳場,你只是走啊走,不停地走。
」關注自己當下的走就行了,這樣可以保持身心的自由狀態、空的狀態、無的狀態,于是你會更自在,可以跟任何人打交道,社會各方面也都能接受你,你的企業也可以不迷失,可以走得更好,走得更遠,周圍的環境也會更輕松,更自在,你也會享受到很多正常人所享受到的樂趣和情感的完美與豐富。
從這個角度來說,自由比財富更重要。
09第九條,平常心,正常態。
一個人怎樣才能獲得自由呢?其實就三件事。
第一,不算小錢。
人一輩子,日常生活,大體上有個一千來萬,基本上正常的生活就很不錯了。
不是說一夜暴富,是一輩子累積。
工作一輩子,這些錢平均下來,也就是每個月幾萬塊錢的工資收入。
能有這么多錢,實際上生活是可以安排得比較自在了。
這樣算一下,就不用計較一些小錢,這是一件事。
第二,不算時間。
有時候,我們的困擾是在一個時間或者說一個時空內,必須作選擇,要么只能做這件事,要么只能做那件事。
也就是有時候感覺到自己是時間的奴隸。
如果說,突然一下,你可以做到不算時間,這段時間里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用焦慮,有大把時間讓你選擇,那你就會很自在,很自由。
第三,沒有角色。
就像前面講的,你不用扮演一個特定角色的時候,你是有自由的。
一旦你扮演了某個角色,比如說有人扮演了牛逼的人,天天扮演牛逼,那就不能不牛逼,結果是一定會和不牛逼的人吵架;比如還有人扮演了直男的角色,直男再直男,最后就會跟女權主義沖突。
所以,要減少角色,最好是沒有角色。
沒角色感的人是智慧的。
比如,佛就是無,沒有角色感。
出家人其實是逃離了世俗社會,進入到一個無是非、無角色的狀態,所以通常會很快樂。
所以怎么才能夠自由自在呢?就是這三條,不算小賬,不算時間,沒有角色。
做到這些,你就會保持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可高、可低,可苦、可樂,可易、可難,你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夠坦然接受而不生怨恨,不投以異樣的目光。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以平常心接受的時候,我們的心就大,大到沒有是非。
有了平常心,你就會有正常態,有了正常態,你也會正常說話,不矯情。
你就可以和所有人很好地相處,也可以接收所有真實的信息,按照正常的人的行為方式去做事,從而使你周圍的環境、生態變得更良好,你就可以贏得更多人的支持,你的事情也能更容易地做得更好。
所以我說,平常心、正常態非常重要。
上面這些,就是我生日那天,由女兒那篇文章所引起的我們的一些小討論,和我給她的九條人生經驗,現在把它說出來給大伙聽,興許也是一件挺有營養的事兒呢。
下一篇:任正非回應退休 稱會在思維跟不上的時候退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蓋茨辭去微軟董事 未來將更多專注慈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