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1、“機會就像河流里的泥鰍,處處可見,但都無法輕易抓獲”記者:關于您的創業事跡網上流傳有很多版本,能不能給我們講一個您自己的版本,當初是怎么創業的? 馬化騰:其實我們被命運眷顧,走到今天,應該歸功于這個時代以及所有為之奮斗的每一個人。
我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其實1993年畢業的時候就想過去華強北創業,當時的想法是給客戶組裝電腦, 8086、286、386到486這些早期計算機我都動手組裝過,但是很快發現在這種拼體力的工作上很難競爭過別人,于是后來就去了深圳一家尋呼通信系統,也就是BP機的公司工作。
到了1998年,我辭職和幾個同學、朋友一起創辦了騰訊,因為我們當時看到在國內如火如荼的尋呼系統與還在萌芽的互聯網服務之間,存在著跨界融合的可能性與新機遇,于是決定自己創業,去開發一個即時通信工具。
實事求是地說,我們當時沒有想過會把騰訊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
創業初期其實是非常艱難的。
當時一邊是用戶數量暴漲,一邊是尚未找到商業模式,融資也很艱難,甚至沒錢買服務器,一度公司賬上只剩寥寥無幾的現金。
幸運的是我們通過打造自己的造血模式和盈利方法,克服了初創時期的各種困難,慢慢發展起來。
記者:那個時候在做尋呼系統的公司上班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吧,是什么驅使您必須要去創業? 馬化騰:從時代背景來說,我們身處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陣地深圳,蛇口街頭豎立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你似乎從每個人的身上都能感受到一種敢試敢闖、不言放棄的闖勁和拼勁。
我覺得我們當時之所以有創業的動力,與這種時代浪潮和深圳“拓荒牛”精神的感召是密不可分的。
“拓荒牛”代表著深圳的開拓、勤勉精神。
這種精神一直激勵著我。
從個人意愿來講,創業也和我的興趣有很大關系。
我和同伴們當時在傳統的通信系統與互聯網之間看到了一種跨界融合的可能,促使我想去用互聯網的方法努力優化人們的通信方式。
回過頭來看,我和當時創業的伙伴都對互聯網懷有一種狂熱的態度。
記者: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創業和現在有什么不一樣嗎? 馬化騰:那時候我們創業可以說沒有任何規律和經驗可循,靠的是對技術、對產品的興趣和熱愛,以及那個時代身處改革開放浪潮最洶涌、最前沿的深圳,流淌在每個人血液里的那種拼勁和闖勁。
時代賦予我們一種謀求新變化、新發展的緊迫感。
從我在深圳上中學的時候,校園里就流行一個詞叫“時不我待”。
老師用無比急切的口吻告訴我們,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時代,機會就像河流里的泥鰍,處處可見,但都無法輕易抓獲。
那個時代的精神感召對我們這些創業的年輕人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推動力。
當時的創業環境也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的資源支持,在公司最艱難的時候,我們幾個創始人都把自己的薪水減半,收入只夠填飽肚子。
時至今日,我們當年在賽格科技創業園的辦公室還保留著,盡管已經空無一人。
但它見證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敢為人先、艱苦奮斗的勇氣和毅力,凝聚著我們在那個時代的精神與激情。
2、“不太相信彎道超車,更欣賞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記者:創業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挑戰和挫折,讓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經歷? 馬化騰:除了早期創業階段,有幾次面臨比較大的挑戰讓我印象深刻。
一次是我們和MSN的競爭。
那時候MSN很強勢,但我們的產品每天及時迭代,做得比國外產品更適合中國人。
我們針對中國特殊的網絡結構做了大量優化,讓用戶的使用感受最好、傳文件最快,還做了聊天室和個性化的創新,小步快跑,鍥而不舍,幫助我們最終贏得了競爭。
另一次是2010年左右,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開始從PC端向移動端轉移,我們面臨著其他產品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全新的方向和移動端產品來實現轉型。
而微信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了。
那一次快速的轉型為我們贏得了一張寶貴的移動互聯網船票。
記者: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一著不慎被后來者彎道超車的案例并不鮮見。
在您看來,一個創業公司如何能夠實現彎道超車? 馬化騰:我不太相信彎道超車,更欣賞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我深信企業的發展是以其價值觀為根本基礎的。
在我心中,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成為受尊敬的企業,公司的驅動力應當是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如果進一步闡述的話,一是和時代、和國家的利益更加方向一致;二是和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三是要和業界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展。
在這三個層次體現出企業的價值,才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
記者:您覺得年輕人創業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馬化騰:首先是價值觀。
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你永遠不可能靠近。
成功的基礎是強烈的激情和愿望。
這聽起來很虛,卻是最高的要求。
技術和代碼是死的,但使用技術和撰寫代碼的人才和用戶是活的,真正的靈魂其實是產品背后技術的價值觀與洞察力。
其次是應變力與行動力。
在切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之前,創業者應該先問清楚自己:為什么要進入這個領域,這個領域的用戶的核心價值和體驗是什么?研究清楚這些問題,才能著手開始制定戰略。
做任何一個戰略決策,都要對公司、行業以及人進行通盤考慮,謀定而后動,一旦謀定,堅決執行。
但對的策略也要因時而變。
特別是在節奏很快的互聯網行業,我們的計劃可能會在落實過程中不斷迭代和調整。
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堅持兩點是最重要的:用戶價值與保持初心。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創業的初心。
3、“跨越難關的關鍵就在于堅持不懈地創新求變”記者: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騰訊也是在模仿別人的,曾經有人開玩笑說騰訊“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然而現在我們看到,騰訊也逐漸通過自己的創新成了被別人模仿的對象。
您如何看待這種轉變?如何看待創新? 馬化騰:的確,從公司的發展經歷來看,跨越難關的關鍵就在于堅持不懈地創新求變。
比如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只是終端的改變,卻造成一個產業界的重大轉型。
而我們之所以能夠拿到移動互聯網的船票,核心就是以微信為代表的一大批產品技術創新。
當然,創新往往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但不創造各種可能性就難以獲得真正的創新。
有時候為了創新而創新,反而會讓創新動作變形。
很多創新往往是自下而上的,總是在不經意的邊緣地方出現。
如果企業完全自上而下,給創新定好方向,這樣往往沒有活力,很僵化。
所以從機制上講,在公司內部往往需要一些冗余度,容忍失敗,鼓勵試錯。
比如可以自我革命,在公司內部進行自下而上的小團隊創新,逐漸形成創新的傳統。
記者:對于年輕人來說,現在還是一個互聯網創業的好時機嗎?馬化騰:互聯網給予人無窮的想象力,對年輕人來說永遠都存在好的機會,關鍵在于你能不能敏銳地發現并做到最好。
互聯網精神其實是制造效率。
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想是否采用了最有效率的方式。
對于現在創業的年輕人,不妨先想得小一點、細一點,專注高效解決一個痛點問題。
我們現在看到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也就是產業互聯網階段,各行各業都開始進入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快車道,這個過程里會產生大量跨界的新商機。
如何應時而變調整公司戰略是關鍵。
管理者首先要有破局的能力,要有很好的支撐體系;其次,要選擇“神一樣的隊友”。
“破局”首先要有從0到1的創業精神,第一步是從0到0.1,找到用戶痛點,不斷嘗試、思考、前進,最后從0.1成長為1。
要鼓勵小團隊不斷試錯,挖掘從0到1的能力和機會。
而從1到N也很重要,要有All in的魄力,面臨艱難選擇時,要痛下決心做一些舍棄或變革。
無論是從0到1,還是從1到N,在長期投入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一點一滴的精工細作。
最后,要確保團隊執行力,保持組織活力。
這是一種目標、計劃、愿景達到結果的能力。
下一篇:馬云最新演講:中國還有3次巨大的機會!(看懂未來的10條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同程吳志祥:曾是業績一般還想入非非的員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