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按:本文轉自深網,作者薛芳,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入職YC八個月后,陸奇昨日再次站在媒體聚光燈下。
從百度救火隊長到出任YC中國創始人,陸奇如何完成身份的轉變,如何幫助這家全球知名創業孵化器在中國本土化?YC是全球知名的創業加速器,為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初創企業提供種子期的創業解決方案,投資了包括Airbnb、Dropbox在內的將近2000家初創企業,總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
關于YC,硅谷創投界流傳著一句話“孵化器只有兩種,YC與其他。
”但在中國的創投圈,YC只是硅谷的傳奇,本土也偶有項目去YC鍍金,但在萬眾創業的大潮中,只是滄海一粟,并未掀起浪花。
因此,陸奇加盟YC后,推出第一期純中國本地化創業營。
“我在YC美國總部,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全程參與了2019年冬季創業營的整體運營。
這一期創業營在全球范圍內吸引到了1.1萬個創業團隊,面試后錄取了其中的200個。
”陸奇闡述。
在面試創業者的過程中,陸奇與不同的YC合伙人合作,想徹底弄清楚YC最核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論。
如何將YC這么多年的孵化經驗實現本土化,是擺在陸奇和YC中國面前的第一個問題。
當前YC中國進行招生的秋季創業營,和YC總部的模式基本一致,以三個月為期,包含Office Hour(工作會面)、集體晚餐、路演日(Demo Day)等環節,但根據中國的創業生態進行了相應調整與本土化。
創業營全程使用中文。
而導師的陣容,除了陸奇外,能為創業團隊提供指導的YC中國兼職合伙人除了黃崢、王懷南和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邢波外,陸奇還請來了百度七劍客之一、酷我音樂的創始人雷鳴。
在商業模式上,YC中國的投資條款也做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調整。
在美國,投資條款是15萬美元換取7%的股份,YC中國的投資條款是20萬美元換取5%的股份。
陸奇表示,YC中國還會給創業者提供美元或人民幣投資兩種選擇。
在YC中國秋季創業營之前,YC中國于今年1-3月舉辦了一期創業營。
在50多個本土的創業者的申請中選出了6個項目,他們在YC總部被培訓了兩個月,中間一個月(趕上2月春節)可以返回中國接受培訓。
陸奇介紹,他請來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和寶寶樹創始人王懷南來給這期創業營的學員分享經驗,現在這6個團隊,后續的融資環節也都很順利。
學習YC、琢磨YC的精神內核,推出本土化的創業營僅是陸奇工作的一部分。
此外,過去的八個月,陸奇還忙著搭建YC中國的團隊。
進展相對緩慢,因為他要求嚴格——必須是創業者、有過做產品的經驗,要在創業一線有過最切身的體驗。
目前,YC中國的團隊不足十人,包括創始合伙人兼首席運營官欒運明,曾是前聯想、美團高管,是一名連續創業者;初級合伙人曹勖文在斯坦福大學師從吳恩達做AI研究,曾有過兩次被YC錄取的經驗,其創辦的第二家公司被微軟收購。
當下,陸奇還在招人,但他希望YC中國保持創業公司的規模,快速迭代。
“很多美國企業都想進中國,但要在中國成功很不容易,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找到一個對的人。
” YC總裁Sam Altman認為陸奇就是那個不二人選,去年8月,陸奇加盟YC。
去年《深網》在YC Demo Day期間曾專訪了陸奇,對于要和年輕的創業者群體打成一片,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陸奇并不認為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過去的工作中,他已經習慣于與大量的工程師和創業者進行深度交流。
但作為一名堅定的“理性派”和“技術驅動創新”的信徒,他認為一個很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在決策判斷中融入“感性”,因為對于早期項目的投資,很大程度上是“看人”,而人卻是無法完全通過理性的量化來推測的。
陸奇說,自己傾向于做出一些不確定性因素較大、有挑戰的選擇,這實際上也源自他“這樣選擇未來的回報會更好”這樣的理性思考。
加入YC對于陸奇來說是一次新的冒險,但他早已習慣于這樣的選擇。
過去幾年,中國經歷了幾輪創業熱潮,從O2O、到虛擬/增強現實、內容創業、以及近年的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陸奇認為這些都是非常激動人心(exciting)的趨勢。
他認為,這些趨勢的背后推動因素都是技術,他保持關注的方法,一方面是閱讀大量專業資料書籍,另一方面是直接與最核心的人建立人脈關系。
“對技術的趨向,我自己是比較花時間的。
一方面看資料,看書,看文章。
另外一方面,建立人脈,特別是重要的領域,我希望是跟這些領域最頂尖的專家有溝通的能力。
”陸奇說,“通過溝通當中能夠得到重要的信息,能夠幫助我來判斷技術的趨向,這是挺重要的一點。
”他認為,中國的創業環境有著自己的獨特性,源于中國的市場結構、文化背景、政策環境等宏觀因素所驅動,而任何全球化的產品或體驗,在中國能夠真正落地,必須徹徹底底本地化。
“這就是我加入YC所提出的要by China、for China和of China的原則。
”陸奇說。
除了獨特性以外,他認為有一些因素是全球共通的,比如技術是推動創新最有效、最長久、能量最大的一個手段。
“我認為這些是全球化的,并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域的存在,”陸奇說,“關鍵是如何把控住全球化大的趨勢方向,能夠利用美國一些最好的經驗,有效地在中國落地。
陸奇認為,中國的創新生態是處在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當中,過去的驅動因素更多會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用戶體驗上的創新,產品形式的創新。
接下來更多會進入以技術驅動為主的創新。
5月9日,陸奇再次接受《深網》等媒體專訪,分享了對本土化和中國創投市場的最新理解。
以下是深網整理的采訪實錄:問:YC成功的理念是什么?陸奇:YC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寫了很多文章,也談及了很多關于創業的理念,但這些理念只有被創業者用其創業的經驗解釋后才會真正領會。
打個比方說,一個創業者過來問,這個產品昨天剛上線,顧客來了以后用了兩下就走掉了,我該怎么辦?你唯有對Paul的核心理念理解之后,才有可能用Paul的理念來解決。
如果YC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一本書講清楚,那YC的模式其實沒有什么壁壘。
YC難的一點是你首先要自己很有經驗,我個人體會就是你必須要有很強的體驗,如果你沒有做過產品,就很難真正做到理解。
YC是如何問問題的?這十幾個問題,我認為是有非常深的。
為什么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讓你看到很多。
然后是YC內部的打分體系,YC內部是怎么做決策的?怎么來錄取?這一切都是他長期迭代的結果。
我們是看見死亡最多的公司,我們看到太多小公司怎么死掉,這個非常有價值,那我們就可以幫助創業公司如何盡可能降低他們死亡。
創業是個九死一生的事情,說實話,你只要活下來。
但是怎么活下來,需要靠經驗的累積。
所以YC的他的方法和Paul的文字,只是提供了一個起點,就像是做博士論文題,你不可能看了一本書,就可以去做模式了。
只有通過體驗,不斷的探索,然后可以有幾個教授來幫助。
問:YC如何本土化?陸奇:YC的本土化有幾個緯度,第一,產品必須本土化,產品就是體驗,就是內容必須要本土化。
YC的思想和內容。
YC會教你什么是獲客,還有獲客的方法論。
首先YC的內部有一大堆的這樣的內容,需要先要把英文翻譯成中文。
這是之前的一步。
在美國,獲客基本上用臉書,用用谷歌搜索引擎,因此YC中國的導師、團隊,要把YC的核心理念理解之后,而且要對中國的整個創業創新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必須做過產品,做過業務,才可以把這個內容可以本地化。
總結一下,第一是把產品本地化。
第二,它帶來的價值,運作的方式要本地化,如何來面試?如何做選擇?如何打分?YC在美國的那套打分體系,是按照美國的創業生態設定的,有很多的核心的理念在里頭,但有未必適合中國。
這是我們要做的工作。
通常來講是運營的籌備。
如何招生?如何打分?如何面試?然后還有一個要本土化的的生態,我們必須建立中國的投資生態圈。
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中國的一流的、高科技工業、頂尖的高科技的企業,比方說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我們的生態圈的朋友。
這樣我們投資企業后,就可以獲得渠道資源。
有一些企業可能可以提供數據資源,有一些企業可能提供投資并購的資源。
所以如何建立一個非常健康完整的生態?也是我們要本地化的。
整體來講,就是產品要本地化、運營要本地化、生態圈要本地化。
本地化的前提是團隊,整個團隊必須要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必須對創業者充滿了感情。
因為中國的創新生態不斷在變化,YC的方法論是活的,必須不斷的演變才有生命。
我個人認為,五年以后十年以后,YC中國的方法論,可能倒過來可以讓美國的團隊來學習。
因為中國有很多創新生態,可能比美國走得更靠前一點。
有些創新,值得美國的創業者來學習。
所以本身都是一個長期迭代進去的過程。
問:YC的董事長山姆說過,未來十年全球可能有像微軟或者是像蘋果那么大規模的公司,有三到四個是在中國。
那您之前也說過您很認同這個觀點,所以我想知道您覺得這樣的公司有可能是哪個領域會出現?陸奇:我個人確實非常認同這句話。
首先我可以講一下哪幾個領域有可能,哪幾個公司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的工作基本上就做成了(笑)。
因為從投資角度來,你只要抓住一個就可以,所以哪些企業相對來講是比較難,可能是大家都知道,純粹是猜測而已。
但是哪些領域是可以觀察的?首先起點我們觀察一下谷歌這一級的,在它的生態里面,第一梯隊的公司,它的業務的范圍。
谷歌是這樣一個公司,亞馬遜是這樣一個公司,蘋果是這樣一個公司,微軟是這樣公司,但是要看它生態。
如果你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展望一下將來有哪些是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同樣級別的,有可能誕生5到6家,我認為有兩個大的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的New Mobility,例如自動駕駛,還有一些新的智能場所,例如新零售、新廠房、新住宅等。
中國需要分析在哪幾個領域可能比美國走得更寬、成功幾率更高。
這十家里面大概三家、四家可能在中國。
為什么這樣講?IT工業、信息工業、高科技工業,在過去幾十年,基本上是為美國市場設計,稍微改一改全球賣。
為什么美國是唯一一個國家,既有市場又有人才,又有技術又有資本,但中國是改變這個格局,中國是在美國之外,唯一一個又有人才,又有市場,又有資本,又有技術。
那我們就可能分析中國的國情哪一些,可能會比美國走得更寬一點,或者成功機會更高一點,這就可能是有這三家,有第四家,可能是中國企業。
但這只是我個人的預測,個人的推測。
問:我們也發現就是現在中國的投資機構,可能也會有往后發展的趨勢,天使做VC,VC做PE,所以我們想知道YC中國本身會不會繼續專注于天使?陸奇:中國投資生態有個趨勢是往后移了。
另外我跟我的投資圈的朋友經常交流,基本上是大家不同的階段都做了,過去做后期的有往前期靠,過去做前期的也往后移。
這本身我覺得是反映了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對投資生態所帶來的機會,每個不同投資機構都在做相應的調整。
對YC來講, 我們必須帶來獨特的價值。
如果我們也追著別人做后期,我們自己沒有經驗,也沒有能力,也沒有人脈,是沒有必要,我們必須找到我們自己獨特的能力。
我認為YC獨特能力是在早期,是從0到1,我們獨特能力是對人工智能有深切的理解,我們會為人工智能創業帶來獨特的價值,這是我們的核心,只有這樣,我覺得YC才能真正為中國的創業生態做有價值的貢獻。
問:一些中國科技企業,尤其是人工智能企業估值較高,YC中國的投資條款是20萬美元換取5%的股份,創業者會愿意接受嗎?陸奇:如果今天有個AI創業團隊,他需要得到YC這樣的支持,最核心最重要的問題是YC中國對這個團隊能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如果他確實還沒有找到從0到1,那YC真的是有能力幫助做。
如果他在方法論上需要得到一些幫助,如果他在這核心基礎上需要得到一些幫助,YC中國是能帶來他的核心價值。
從我們YC中國創業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原則是任何一個團隊,如果你想要跟YC合作,就是這樣,20萬美元,你可以不采取決定,不跟YC合作,沒關系。
我們也非常愿意支持你,我們也會有一些內容在我們網站上,但是我沒有精力來手把手教你,因為人力資源有限。
但是如果你要接受YC的話,我們是不會談估值的,我們都是用同一個方法來做。
這樣做的原因之一是保持跟創業團隊的利益永遠一致。
因為很多投資者他跟創業團隊的利益不一致,談估值就是利益不一致最典型的體現,我們又要避免這個,所以為什么有個固定的點?跟這個核心理念也是有關的。
問:我們在秋季創業營之前有沒有招生?陸奇:在學習與內化這一段,我們其實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過渡期的YC中國。
因為融資建立團隊要花很多時間,但我們在中國的招生其實已經開始了,我們大概有幾百家公司來申請,我在北京面試了50多家公司,最后錄取了六個。
然后我們就借用了美國的團隊,這6個團隊總體成績都相當不錯。
特別是其中5個都是在demo day上做了演示,他們都獲得了非常好的下一輪融資。
目前業務都進展非常健康。
問:如何評價YC中國的導師,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陸奇:我個人首先非常感謝黃崢愿意加入YC中國作為一個兼職導師,黃崢大家可能知道他是連續創業者,拼多多是他的第三個公司,前兩家都做得相當不錯。
他帶來了非常豐富的創業者經驗。
今年在2月份,他那期給這5家公司做的分享,效果真的非常好。
對每一家創業者的團隊的最后我都去問了他們的反饋,大家都覺得他的分享的經驗非常有價值,所以我很很感謝他。
問:團隊的搭建花了多久?陸奇:關于團隊,其實我從一開始宣布就開始雇人了,但是挺難的。
因為我要求比較高,說實話我看重的人他們都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所以必須要有耐心,但是我非常高興。
我們有欒運明,曹勖文,有科含,有郭瑞有錦鵬。
我們今天這個核心團隊,他們每一個都非常出色,我們在一起是一個創業公司,每天高速迭代,每天學習,工作很開心。
YC中國本身還是一個創業公司。
我希望他不斷的迭代,快速進步。
問:如何看當下的創投環境?陸奇:資本寒冬,銀根收緊。
第一我們投資是長期的,我們是非常早的,投資種子企業,所以我們一定是耐心長期是起點。
第二,從YC的角度來講,在一個創業者如果資本過多,過足,過高。
其實對創新生態來講,未必是一個健康,適當的供給,才會讓一個創新比較有平衡的歷史成長。
我們的觀點是,首先今天中國的整體資本環境不會影響我們的業務。
問:你如何看待5G時代的到來?陸奇:我認為5G從技術上來講,對不同的行業生態來講,是帶來很大機會的。
從技術上來講是相當復雜。
像無人駕駛這樣的環境,它對網絡的要求非常高,但總結一下5G會帶來很多新的創新的機會。
5G加上人工智能綜合在一起,會有很多早期創業生態的新的機會,我們在這方面也很關注。
問:你如何看待小程序?陸奇:我個人是非常看好小程序。
我以前的工作經驗,在微軟工作,做移動生態。
用完勁走,這是張小龍的設計的核心理念,所以我個人是非常從體驗的角度來,從生態的健康角度來說,是蠻好的。
第二我們過去跟我們互動的,包括我們投的幾家中國創業公司,他們做的小東西都是完全擁抱小程序,而且小程序也對他們創業的項目帶來有價值的幫助。
從YC投資角度來講,我們會關注小程序。
我個人是挺認同小程序的設計,因為我覺得小程序可以彌補APP生態的不足。
對,特別是用戶體驗上來講,對創業的團隊來講,也提供了一個新的獲客的一個機會。
從YC的業務角度來講,我們都會關注,因為對我們所投的創業團隊,他們都會帶來新的機會。
下一篇:馬云說創新者就像瘋子,以色列總理:我跟你一起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劉永好:民營企業要過好這四道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