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1月4日晚間,央視《對話》欄目特別策劃,邀請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等5位民營企業家,講述民營經濟運營歷程。
以下為央視《對話》特別策劃實錄(略有刪減):主持人:謝謝大家,謝謝各位。
歡迎大家準時收看我們的《對話》。
今年我們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周年,這四十年是中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四十年,同樣也是不可思議的四十年。
有人說在過去的這四十年當中,改革開放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極大地喚起了中國民間的活力,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毫無疑問就是中國的民營經濟。
解說:四十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四十年來我們走出封閉愚昧,突破社會藩籬,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四十年輝煌成就。
在這場史無前例,波瀾壯闊的改革中,以民營企業為主的非公有制經濟,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沖破種種束縛,抒寫了恢弘壯麗的歷史畫卷。
在這四十年里,民營經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
在這四十年里,民營經濟還經歷了從被打擊,到限制,到默許,到承認,再到被鼓勵的過程。
他們的政治地位、法律地位也由此不斷被提升,在今天的中國,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
可以說,今天的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穩定就業和推進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廣大企業家成長的重要平臺。
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歷史證明,沒有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也許就不可能有中國經濟發展的今天。
主持人:民營經濟的發展成就了中國經濟的今天,在改革開放這四十年當中,有很多讓我們感動的瞬間,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佩的身影。
這是一群讓大家敬佩不已的企業家,伴隨著鄧小平第一次的南巡講話,他們開啟了中國民營經濟從無到有的野蠻生長,而今天的他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他們被稱作九二派,伴隨著鄧小平第二次的南巡講話,他們辭職下海,開啟了中國民營經濟的一個黃金時代。
今天的他們,風華正茂,干勁十足。
這是伴隨著互聯網崛起的一群企業家,他們當中有海歸創業,有本土創業,他們攜手帶來了中國的互聯網的時代。
今天的他們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剛才我們看到了的這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共同組成了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的生動表情。
在《對話》節目的現場,我們也特別請到了五位在不同的時間段,融入到改革開放四十年洪流當中的企業家,他們是誰,他們帶著什么樣的感悟而來,他們會和我們共同回望怎樣的來時路,又會帶著我們去看到怎樣的一份未來,接下來將是他們的登場時刻,而今天他們將會以一種特殊方式和各位見面。
讓我們有請第一位企業家。
馬化騰: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封短信,名字叫做致未來。
中國互聯網應改革開放應運而生,二十年前騰訊誕生于得改革風氣之先的熱土——深圳。
回顧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最需要感謝的是改革開放給予了巨大的包容和創新的空間。
騰訊受益于改革,也助力改革。
互聯網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成為文化發展的軟實力。
作為網絡強國的建設者,我們積極響應數字中國戰略,致力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
站在現在看未來,我們要長期投入基礎研究,鼓勵科學探索,布局前沿科技。
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奮勇搏擊。
在全球競爭中力爭前列。
站在現在看未來,數字經濟必將成為中國領先全球,率先打開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的鑰匙,這是事關民族復興的產業,事關深化改革的大業,這也是我的中國夢。
謝謝!主持人:謝謝馬化騰先生。
改革洪流當中,他的創業步伐讓中國人可以更早、更好地完成人和人、人和世界之間的深度鏈接。
接下來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位企業家。
王均金: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發生了巨變,我個人也發生了蛻變,感恩改革,致敬時代。
從當初一無所有的漁民子弟,成長為民企五百強的當家人,從一位以改善生活為目標的創業者,成長為以振興民族企業為己任的企業家。
從一名普通人,成長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參與國家大事。
我經常想,是什么讓我的人生有了出彩的機會,成就了這番事業?是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喚醒了我身上蘊藏的創業夢;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我個人的成長。
從1991年膽大包天,到創辦吉祥航空,我們實現了航空夢。
2005年,我們參與了上海教育改革,實現了教育夢。
從牽頭組建全國首批民營銀行,我們實現了金融夢。
一個個夢想的實現,進一步堅定了我對中國發展道路的信念,心無旁鶩做實業,致力建設基業常青的百年老店,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所有的力量。
謝謝!主持人:謝謝王均金先生。
改革開放之初,人們把他們的創業稱之為膽大包天,而四十年后的今天,人們終于發現,其實他們是用自己的突破,為膽大心細提供了另一個注解。
接下來讓我們請出下一位企業家。
李東生:向偉大時代致敬,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是給中國帶來歷史性巨變,讓世界為之驚嘆的四十年,也是中國大踏步趕上世界前進潮流,迎來民族偉大復興的四十年。
1982年,我大學畢業后,就參與創立了中國第一批中外合資企業,創辦了TCL,從一名懵懂青年,成長為掌控一家千億企業的領導者,經歷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四十年,見證了中國經濟從弱到強,工業和科技實力快速提升,國家從封閉狀態走向全面開放。
在此期間,TCL也從一家作坊式的地方小企業,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TCL近四十年的成長歷程,與國家改革開放同步,我深深感恩這個時代,時代成就了李東生,時代造就了TCL。
回眸四十年來,造就了一大批曾經叱嗟風云的知名企業,伴時代朝起朝落,大浪淘沙,經濟轉型,技術迭代。
在不斷孕育年輕一代企業同時,也淘汰了落伍者。
我體會順勢者昌,革新者強,為堅忍,實干者贏。
時勢造就英雄,也必將造就偉大的企業。
我希望在我們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過程中,我能參與和見證這一個過程,并為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不負這個時代,不枉此生。
主持人:謝謝李東生先生。
他的創業和他的堅守,讓中國的品牌在世界的舞臺上有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接下來讓我們期待下一位企業家。
陳東升:創業創新路上的企業家們,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四十周年波瀾壯闊,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重要的就是民營企業的崛起和企業家群體的壯大。
在中國這片沃土上,現實比理想來的更偉大,中國企業家群體是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長起來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家經歷了二十世紀80年代的創業,九二派下海浪潮,海歸網絡企業家的形成,以及后WTO的創業浪潮,實際上這就是中國企業家精神不斷發揚光大的歷史偉大進程。
近期,習總書記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給予民營經濟巨大的肯定和鼓舞。
勉勵民營企業家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發展的信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而實現中國夢,就一定要弘揚、發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就是冒險精神,敢為人先,第一個吃螃蟹,走效率和創新的驅動道路。
企業家精神就是樂觀精神,看準目標、持之以恒,義無反顧地迎接機遇和挑戰。
企業家精神就是模范精神,走創業化、市場化、規范化的道路,遵循“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成為這個社會的正能量。
企業家精神還需要繼續傳承,要有一撥一撥,一浪一浪執著于創新創業的企業家前仆后繼,不斷地登上歷史舞臺,讓我們國家和社會永葆青春的活力。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致敬在創業創新路上的中國企業家和中國企業家精神,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
主持人:謝謝陳東升先生,在那封信里,我們聽到了一個久違的名字,九二派,正是像陳東升一樣的企業家,他們勇敢地離開了當年的體制,跳進了在當時看來深不可測的海,但是卻用自己的創業和成就,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價值其實還有另外的呈現方式。
接下來讓我們有請下一位企業家。
宗慶后:各位民營企業家朋友們,習近平總書記前段時間在東北三省考察時指出,要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這讓在實體經濟堅守幾十年的我萬分感慨,我一直說實體經濟是創造財富的經濟,如何讓實體經濟富民強國,保持穩健地發展,需要的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創新。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很多企業感覺不好過,說冬天來了。
我認為任何一個偉大的企業,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與挫折,絕對不會一帆風順的。
我認為要堅守主業,要小步快跑,穩扎穩打,這么多年企業效益很好,原始積累充沛,正是堅持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機會出現就迅速抓住,快速發展。
這樣企業的風險就會降低。
改革開放也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無限可能,但實現這種可能需要每一個企業家身體力行,一步一個腳印,我認為我們民營企業是富民的主要力量。
同時我們也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先富起來一部分人,有責任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
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相信中國經濟前景樂觀,黨和國家如何重視民營企業發展,中國民營企業大有可為。
主持人:謝謝宗慶后先生,大浪淘沙,我們看到的永遠是一個從不隨波逐流的身影,謝謝他用自己的堅守,詮釋著一份力量和感動。
我們也特別感謝今天把自己的信帶到我們現場的每一位企業家,掌聲歡迎他們來到《對話》的舞臺。
歡迎五位企業家,這一刻我們重聚在了舞臺上,剛才每一位企業家站出來讀信的那一刻,其實真的把我們的思緒都拉回到了改革開放這四十年當中的波瀾起伏,每一個瞬間,每一個時刻,每一份經歷,每一份感動,其實在你們的心里,也在我們的眼前,剛才的念信其實也是我們看到他們信念的過程。
我想每個人都會對對方的那一封信當中的某一點有自己的獨特的感受。
我們可以來聊一聊,在你們看來,剛才五封信,誰念得最有感染力。
陳東升:化騰。
主持人:馬化騰得到了一票,還有同意的嗎,請舉手表決。
王均金:化騰、宗總,都很有感染力。
主持人:你們從什么樣的角度判斷他們二位的感染力是最強的。
陳東升:氣場最強啊。
李東生:在化騰念那封信過程中,你能夠感覺到,一個新興產業,年輕一代企業家那種銳氣,我們傳統產業要趕上全球領先水平,我們花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時間。
但是在一些新興領域,年輕一代企業家,他們就用十來年的時間,就達到了這一個產業全球領先行業。
這個過程回想起來很感慨,也很讓人覺得自豪。
主持人:剛才出來念信的順序,是按照年齡順序來的,所以馬化騰先生一馬當先打頭陣,是因為他是總年輕的,最年輕的一位創業者、一位企業家,對改革開放的整個的感受會跟最年長的有一些不一樣嗎?你們倆恰恰坐在了一起,我們有請最年輕和最年長的兩位代表,發表一下感言。
宗慶后:聽了剛才的發言,我感覺我們是一代比一代強,所以我感覺中國企業家一代勝過一代,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們國家會更加繁榮富強。
主持人:我覺得宗總一直都是有這樣謙虛的美德,五位當中最年輕的,馬化騰先生。
馬化騰:我覺得我的資力不夠,因為雖然我們創業也二十年了,但比起各位前輩,他們都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一個創業的經驗,還有歷史沉淀,比我豐厚得多。
主持人:兩位謙虛的人都坐到了一起。
剛才李東生先生讀信讀完,陳東升先生讀信,臺下的有位觀眾說,他們倆人是CP組合。
陳東升:我們都是五十年代,他學工科,我學文科。
他做制造業,我做服務業,又有相同,又有不同。
李東生:我和東升是很相似,我們中學畢業下鄉,下鄉上大學,不過有一點區別,他還在體制內呆了一會,我直接下來干企業了。
但是東升是在一個北京的大舞臺,所以一開始他視野就很高。
我在廣東的一個小城市,所以就撅起屁股干活,一鎬一鎬的刨,所以成長經歷不一樣。
主持人:王均金先生最初的創業也是在一個小地方,人們都說他們是膽大包天,膽大包天其實在那個時代,不算是一個褒義詞。
王均金:1991年,那確實是很早。
但是如果沒有南巡講話,可能也做不下去。
所以還是趕上改革開放,所以整個我們成長到今天,你看我們很多夢怎么圓的,就是不斷地改革,不斷地開放,才有不斷地可以做事,所以在中國是最幸福的,這是我的感受。
莊聰生:剛才五位企業家,他們讀了致敬改革開放的信,讓我非常得感動,今天我們已經有3000萬個民營企業,有6900萬個個體戶,我們民營經濟所占的市場主體已經將近一個億,那么他們是這一個億里面的代表。
我們的民營企業用40%不到的資源,創造了“五六七八九”(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的歷史貢獻,中央領導同志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今天我們的民營經濟可以說成為一個強國的經濟,富民的經濟,創新的經濟,開放的經濟,活力的經濟和擔當的經濟。
主持人: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都會說,中國的民營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家,在發展過程當中其實一直都是翻山越嶺的過程。
有三座大山擺在他們面前,那就是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還有轉型的火山。
我特別想問一問我們現場的五位嘉賓,跨越哪一座高山的時候,你經歷過最難最苦的時候?李東生:我自己覺得最難過的是轉型的火山。
我們是一個傳統產業,最近的二十年,傳統產業一定要實現的是一個轉型,如何能夠擁抱,這個轉型對企業領導人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馬化騰:我跟李總的意見有點接近,的確這三座大山,在企業不同的階段都經歷過。
包括早期,為了市場而打拼,包括最初的融資,包括后續發展的融資,都是一個決定企業生死的問題。
但回首一看,最難還是轉型。
騰訊最開始我們是下海,其實我們是開發軟件的,我們沒有想到成為一個服務的運營商。
因為當時也不可能找到商業模式。
那也沒有商業模式的話,不可能公司持續下去。
但是我們開發出來的QQ軟件,發現賣不掉,結果砸在自己手上,就被迫自己成為一個服務提供商。
主持人:那個時候是不是也掙扎到,我要不要把企業賣掉。
馬化騰:不是要不要,是一直在賣。
主持人:一直在找,沒人接手。
馬化騰:找了四五家。
主持人:你讓全世界多少人腸子都悔青了。
馬化騰:所以當時最難的是,只能自己找錢,找融資,特別在深圳,當時沒有VC、風險投資這些概念都沒有,所以也是很幸運的,一直到互聯網泡沫的前夕,就剛好融了250萬美金,就靠這個成為一個發展的基礎。
但到七八年前很大的一個轉型,就是PC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這又是一個重大的轉型。
你現在回頭看,如果當時轉不過去,那我們就死掉了。
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所有的互聯網企業,沒有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的,也都會落后。
所以那時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主持人:我記得當時我們還就這個問題有過對話。
(播放VCR內容)主持人:其實在移動互聯網這片大海當中航行的這艘船,他是不會等的人,很多人覺得說,騰訊現在肯定是拿到了船票,因為微信現在就是一個最好的作證,那你現在拿到了這張船票,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馬化騰:對,這是外界給我們開出的一個船票,我們自己倒覺得還是很擔憂,因為僅僅是一個站臺票,我感覺是。
你能不能坐到終點不知道,你的一個人上去了,還是一個團隊上去,不知道。
而且很多人往上擠,那是和睦相處還是最后打起來的,也不知道。
馬化騰:對,我們還算動得比較早,比較快的跳上了船,所以我們當時是開發了微信,然后跟自己的QQ競爭,自我顛覆。
我們想著與其別人顛覆我們,還不如自己做,也是那一次比較快速地轉型,挽救了我們后面很多一些發展,我覺得很重要。
但今天我們又面臨一次新的轉型,也就是從互聯網的上半場,就是消費互聯網,到我們認為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我們希望把互聯網技術和在座的各位的產業能夠結合起來。
所以李董說,你們想互聯網化,其實我們是想把技術產業化。
李東生:那以后我們多點溝通。
提問:我是易寶支付的唐彬,我是十幾年前回國創立易寶支付,想問兩位企業家一個問題,一個是陳總,一個是馬總,這兩個領域現在是風頭浪尖,金融現在轉型,互聯網也有很多挑戰,這個時候你們最擔心的是什么,面向未來最期待什么?馬化騰:的確現在互聯網進入了深水區,而且還是無人區,平臺化的經濟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原來一些很小的企業現在成長成社會的一些大的平臺,它其中的監管、政策其實并沒有跟上的,也包括輿論,老百姓怎么對待這種平臺發生的事情,大家看法很不同的,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大家要看清楚它的客觀環境是這樣,不管從政府,從輿論界,包括產業界,包括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都必須一起攜手解決這樣一個大的問題。
陳東升:問金融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這幾年金融業發展很快,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還有金融監管的放松管制,保險業這兩年也出了一些事,所以金融的防范風險是當前經濟和金融的頭等大事,金融的審慎原則,金融的穩健的原則應該是所有金融企業去堅守的理念。
提問:各位嘉賓都是我們民營企業的知名企業家,也是這個行業巨頭,那么中小民營企業怎么樣和大家一起共生共贏?陳東升:我經常拿我做嘉德拍賣來舉例,其實藝術品拍賣是一個很小眾,也是一個頂寶塔尖的生意,做好后其實你也會很成功。
所以我老講,在細分市場堅持做下去。
堅持做這個細分市場的前三,一定是會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企業。
還有一個就是,你看我們在座的,就像化騰是做互聯網,也有二十年了。
我二十五年,你們三十年,四十年的企業,你想想看,1/4世紀,你要有這個熬勁。
所以我說堅持下去,一定會做出花。
主持人:這個熬可能是每一位企業家都有過的經歷,熬不下去的時候怎么辦?馬化騰:那就是要變,要轉型。
或者是正面進攻不了,一定要找別的出路,所以剛才我有一個建議就是說,你要找這種交叉跨界的地方去做創新,也就是藍海。
我們當年經驗也是這樣,因為原來我是做尋呼系統出身的,就是當年的BP機,可能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概念了。
所以從BP機再到互聯網,這個之間通信和互聯網,其實當時也是跨界的,搞傳統通信的人不懂互聯網,做互聯網的其實也不懂通信的這些協議、接口,所以我就找到這個機會來去開發一個系統。
然后正好是跨界,可以融合。
所以我們當時第一桶金其實就是BP機,然后來就變成手機短信和互聯網的QQ,互聯互通。
那是我們第一個業務,第一個上規模的業務,我們當時每個用戶開通五塊錢,基本就是獨家生意,然后也沒有人做,但是也不知道怎么能夠做起來。
因為收費渠道很難,當時跟運營商代收費,5元錢包用,從(用戶)話費收上來,這就是一個很細分的市場。
那我們做內容產業的時候,我們的股東,我們外國這些董事,他們也反對。
我們的南非大股東說,你們一個像硅谷這樣的科技公司,怎么會去做好萊塢這樣的內容,影視、游戲、音樂,他們覺得是跨界,完全不可能。
主持人:跨得太遠了。
馬化騰:跨得太遠了,但是我說,對,確實很難,但是我們就找到用技術能做內容,有哪些是可以發揮我們的強項的,這樣才可以跟別的同樣做內容的,或者別的同樣做技術的企業,區分出來的,關鍵是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一個藍海。
主持人:這個關健詞,我覺得提供得非常有價值。
陳東升:還有一個就要等待時機,我做嘉德藝術品拍賣,這個體會很深的,因為剛進這個領域,等于中國你學國外的商業模式,拿到中國來弄。
主持人:相當于是一個破冰者。
陳東升:對,根本沒有市場。
藝術品特別是古董拍賣,那個時候整個文物界的(人)觀念是不接受的。
他們覺得拍(賣)文物就是拍(賣)老祖宗,拍(賣)老祖宗不敬就是賣國,所以這頂帽子壓得我也是喘不過氣。
其實我們(前)十年基本是微利,就是藝術品市場每年我拍賣春季到秋季兩次拍賣,大概就7000萬到8000萬,十年基本沒增長。
所以非典后,中國經濟成長起來了,這個時候藝術品市場急速地高成長。
現在藝術品市場,你看二十年前,我一年就拍1.5億的交易量,現在高的時候一年是120億,所以我經常講一定要堅持,熬到總有一天上帝會摸你的頭的,所以一定要等那一天。
臺下嘉賓:我是從廣州來的,十天前習總書記考察了廣州,考察了以我們企業為代表的五家高科技型、制造型企業,正如剛剛兩位說的,細分市場是大有作為的,九十年代我在哈佛留學,花了六年時間,發現了一個細分市場,這就是生物試驗室耗材市場。
它跨了兩個界,一個是生物醫藥,然后是高分子產業,沒人做。
這個市場多大呢?400億美金,1億以上的規模性企業全球只有20個。
中國一家業沒有,最大的難關是技術瓶頸,中國人不會做,不知道怎么做。
然后呢,六年時間攻克的技術瓶頸,然后回到廣州創業。
我們熬了18年,我相信能夠熬出來的,謝謝。
主持人:接下來呢,我也準備了五封信,和剛才五位企業家讀信的方式不一樣。
今天我這五封信可能只有題目,而答案要留給五位企業家,來幫我們解答,我看到馬化騰先生的這個是......馬化騰:過往四十年,最讓你記憶深刻的瞬間,跨度很大。
主持人:跨度很大,而且找了一位我們現場最年輕的人。
馬化騰:那我就從最遠的記憶和最近的記憶講起吧。
主持人:好。
馬化騰:我是1984年,13歲的時候,從海南島跟父母移民到深圳讀初二,所以剛搬到深圳的時候,我們家旁邊就是著名的國貿大廈,正在建。
大家都知道,三天一層樓,就是深圳速度,這個名詞當時在改革開放之初,應該說是全國聞名,而且也是非常激動人心的。
然后我還記得當時我們也看到一個標語就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主持人:那是響徹全國的一句口號。
馬化騰:是,現在大家可能覺得不怎么樣,但是當時的那個環境,應該是全國人民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振奮,而且尤其是可以講這個時間就是金錢,能談金錢這已經是非常難。
主持人:那個時候大家不會這么旗幟鮮明地談到錢的事。
馬化騰:所有人的內心,熊熊的烈火,創業的烈火,發展的烈火,改革的烈火,就這么燃起來了。
那再到最近的一瞬間就是今天上午,我跟宗總參加的總書記主持的民營企業家的一個座談會,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習總書記說,現在外面傳的一些民營資本退場論和公私合營論都是非常錯誤的,他進一步勉勵我們民營企業家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力發展自己的事業。
系統性地給我們分析了當前遇到的問題的一些各種原因,也勉勵我們很多的企業,認為這是一個發展中的問題,也是成長中的煩惱,大家不要太擔心,要心里要有信心,要有自信,這是我最近的一瞬間的感動。
謝謝。
主持人:其實剛才馬化騰先生在提到自己初中那么小的年齡的時候,接觸到這樣的口號和標語,好多現場的嘉賓都是有感而發的在點頭,那個歲月其實在我們心里的烙印是很深的,當時東升先生還在體制內,對吧。
陳東升:對,在體制內。
主持人:李東生先生您在哪兒?李東生:我剛剛大學畢業,我自己的印象最深的是,那年跨國并購,在法國巴黎和法國的湯姆遜公司簽訂并購協議的時候,(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主席,還有法國的總統站在后面,那時是一個中國的企業去并購一個法國的大企業的業務。
這種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
出來之后看到整個,這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變成中國紅那一刻,我自己的眼淚都流下來了。
那個場景,那種感動,是非常震撼的。
因為我開始做企業的時候,是抬起頭來仰望這些全球跨國公司。
我記得1987年去第一次訪問歐洲飛利浦的時候,我覺得抬起頭,再抬頭,看不到頂。
但是二十年以后,至少我們覺得和這些企業已經是能夠平等地做交流了,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那一刻呢,是我們去收購國外的這種企業的業務,跨國公司的這種業務。
主賓這個位置就變化了,自然這一個跨國并購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
但是當時那種感動,那種自豪和那種信念,也是支撐我們能夠把這個項目成功地推進下去的動力。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一看宗慶后先生,您這封當中的題目是。
宗慶后:當前最讓你焦慮的事情是什么?主持人:當前,最讓你焦慮的事情是什么?我們覺得您一直都不焦慮啊,所以這個問題好像真的不該您來回答。
宗慶后:沒有,我是也有焦慮,現在主要焦慮是怎么樣培養人才,使企業能夠追求卓越,成為百年老店。
因為我以前干的事做的太細了,管的也太細了,管的也太多了,所以這應該是沒有把管理層培養起來,什么事情都依靠我,這是不動腦筋的。
我想我現在年紀大了,后面是要管理把這個企業管理好,我現在正在流程改造,崗位責任制,再分級授權,盡管效率比以前差一點,但是要讓他們做起來,慢慢地(讓自己)退出一線。
主持人:其實說到焦慮,每一家企業可能都有。
我想在現場做一個調查,你們認為目前最焦慮的人是誰?臺下嘉賓:站在我的角度,最焦慮的應該是馬化騰先生。
主持人:理由是?臺下嘉賓:因為他所在的這個企業和產業,處在這個時代最前沿,迭代最快的這一個板塊。
主持人:您會覺得您是五位當中最有焦慮感的人嗎?馬化騰:當然。
肯定是。
主持人:所以江湖上傳說的您都焦慮到知乎去回答問題的,就足以證明真有這樣的焦慮感。
馬化騰:確實是。
就在于我們這樣的產業就是太跨界了,就是跟我們這個產業有關的,所有的部委基本上可能都全了,就不像各位你們產業上面主管部門可能就是少數,基本上我們互聯網產業是最全的,確實是這樣的,還是非常焦慮。
主持人:既然提到焦慮,我突然想到一個信封之外的問題,假設說時光倒流四十年,我們重新站在了創業的第一課,你們有沒有曾經想過說,我如果選了誰的行業,或者哪一個領域,可能我就不會像今天這么焦慮了。
王均金:肯定選馬化騰了。
主持人:肯定要選互聯網。
王均金:能做大嘛。
馬化騰:我也想做也的領域,但是我沒這個能力,真的是,因為我是程序員出身,我只會寫軟件。
主持人:當時光倒流四十年,會不會曾經有某一個時刻,某一個瞬間,你會做出跟當時不一樣的舉動?陳東升:我印象當然最深的,就是1992年國家體改委頒布了叫《有限責任公司規范意見》,第二個就叫《股份(有限)公司規范意見》。
所以當時這兩個文件出來,我覺得就是我們機會來了,所以我形容當時把這報紙上整版登出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我把報紙都天天放在我的公文包里。
所以我的創業,我所有都是在這里面抄的,當時不知道、不懂,章程,董事會,股東,都是去那兒抄,然后我發起股東都是這樣來的,所以這兩個文件是我覺得對我印象最深,沒有這兩個文件,就沒有中國現代企業,沒有今天這樣一批真正的企業家階層的崛起,所以對我是很重要的,也是自己走向創業,無怨無悔選擇的這一個時刻。
李東生:我做企業快四十年,中間發生了一個事,當時1997年,我們企業辦了15年,有一個機會讓我去政府做官員,當時組織部正式找我談話,讓我當副市長,那個時候我還不到四十歲,實際上這一個提議還是滿有吸引力的,但是我認真考慮了一個晚上之后,還是非常堅定明確地跟領導說,非常感謝領導的關心和高看一眼,但是我自己覺得我更適合做企業。
這個選擇到今天都我感覺是當時做的一個很正確的選擇。
王均金:我覺得時光如果倒流四十年,那個時候九十年代,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那么拼,創業沒必要這么猛喝酒,把身體搞好,健康搞好,倒流以后,我哥今天就好好的了,這個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時光)倒流的話,他(王均瑤)今天肯定就沒問題,挺好的。
主持人:那一代企業家真的非常辛苦,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所以時光倒流四十年,其實我們希望提醒很多的企業家,不要那么過渡地透支自己的健康,謝謝均金。
宗慶后:時光倒流四十年,當時我還沒有創業的機會,四十年前三中全會提出來,把我黨的工作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當時還不允許你創業,是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先開始,所以我要感謝我們教育局的副局長,他給了我一紙任命書,就給了我一個平臺,真正創業是1992年以后,南巡講話以后才有了。
所以當時就承包的校辦企業,等于是有了一個平臺,可以(決定)自己怎么去發展。
如果沒有這個教育局給我這么一個一紙文件的話,我可能也創不了業。
主持人:馬總呢?馬化騰:我四十年,那是我是七歲,1978年是改革開放開始,我記得小時候看電影,大家都知道看電影之前有一段叫祖國新貌。
主持人:是一個短的紀錄片。
馬化騰:講各地的莊稼,工廠怎么蓬勃發展,印象比較深刻。
我記得我父母要從海南一個很偏遠的鎮,要到深圳,當時報紙上我們看到深圳特區,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那個鎮,所以我父母當時去聯系的時候,后來決定要去的時候,很多人還不知道名字,以為叫深川。
主持人:對中國人來講,當時很陌生的一個城市。
馬化騰:對,他說你們要去深川,為什么我要去。
當時的一個印象,所以這樣改變了很多的,包括我本人的命運。
主持人:來看看我們第三封信當中的題目是。
陳東升:關于未來,你最擔心的是什么,最期待的又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未來我們不用擔心,擔心也沒有用。
但是我覺得期待,剛才其實化騰其實也回答,今天上午你們參加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習總書記再次強調,我覺得實際上這是我們最期待的。
堅持堅定的改革開放,堅定堅持市場經濟和支持、扶持、壯大民營企業,這是我最期待的。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看看下一封信。
李東生:這封信的題目是,你現在最大的信心和動力來自哪里?干了那么多年企業,信心肯定是滿滿的,現在最大的信心。
中國已經不是四十年前那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而是一個經濟的大國,我們正在邁向一個經濟的強國。
這樣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企業能夠站在一個堅實、強大的平臺上去參與競爭。
動力是自己的一個理想和追求,因為這條路是自己選的,但我一直很享受這一個過程。
王均金:我這個信是,你覺得對于中國經濟未來最大的優勢是什么?我認為中國經濟最大的優勢,我這里有足夠大的消費群體。
中國5G是走在全球前面的,中國互聯網用戶是全世界第一。
這是中國未來最大的優勢,我們要足夠有信心,怎么會沒信心呢?宗慶后:中國的優勢,我認為一個是人口多,剛才說了消費人群(多)。
主持人:市場大。
宗慶后:第二個我想制度上的優勢,我認為我們中國經濟實際上是計劃經濟指導下的市場經濟。
政府可以集中優勢辦大事,又讓你充分地自由競爭。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勢,中國的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刻,如果大家努力的話,我覺得這個時刻會提前到來。
主持人:我想請我們今天到場的五位企業家,來告訴各位,在繼往開來的下一個四十年,甚至更長久的未來,你們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創造一個新的未來,新的世界。
王均金:我們要有勇氣去轉型,要想得比較遠,而且要腳踏實地地去做,我覺得未來還是有信心的。
李東生:中國能不能有自己的百年老店,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
所以,面對未來我們一定要適應變化,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將企業辦得更好、更有競爭力。
把企業真正辦成百年老店。
陳東升:工業社會是解決的衣食住行,現在我們進入后工業時代,服務業社會是解決的娛樂、教育、醫療和養老,所以隨著中國中產階級,中產人群的形成,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所以未來醫養是一個大產業,所以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馬化騰:很簡單兩句話,就是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尤其是跟在座的在各自產業中的佼佼者充分合作,向你們學習。
宗慶后:我們要追求卓越,成就百年老店,讓我們老百姓生活的更健康,身體也更健康,我們企業發展的更好。
主持人:面對著民營經濟的發展,面對著民營經濟的貢獻,習總書記也給企業家群體,寫過一封信。
在信里他特別提到,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謝謝今天來到我們現場的五位企業家,他們是偉大構想當中的人間煙火,始終以自己的努力和堅持,詮釋著改革開放的初心和方向,也讓我們見證著改革開放的力量和成果,讓我們用掌聲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下一篇:馬斯克的加強版拉里·埃里森:沒有浪過,不足以談人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蔡崇信:我為什么敢放棄580萬年薪 拿月薪500跟馬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