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999年,還是美國普華永道注冊會計師的曹國偉,迎來了人生中的最大轉折點。
當時,正在普華永道工作的他打算換工作,很多硅谷公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其中有兩家公司,讓曹國偉難以抉擇。
他向一位在互聯網行業從業多年的朋友茅道臨請教:“你幫我看一下哪個更好?”誰知這一請教,徹底改變了曹國偉的人生軌跡。
茅道臨建議他去新浪試試,誰知這一去就將近二十年。
這些年里,曹國偉參與了無數關乎新浪命運的大事:2000年新浪成功上市,2003年新浪收購廣州訊龍、2004年收購深圳網興,2005年的毒丸計劃,2009年微博的創立再到后來微博的“二次崛起”。
曹國偉一步一步、穩扎穩打的帶領新浪向前,他本人也完成了從注冊會計師到職業經理人身份的轉變。
從CFO到CEO,曹國偉成了新浪的“救火隊長”,多次在危機時刻拯救了新浪。
一、被惡意收購,毒丸計劃保新浪“那是非常錯綜復雜的一個星期,很多事情都很有戲劇性。
”2005年2月19日,盛大公司發表聲明,稱:截至2月10日,盛大與其控股股東已通過二級市場交易,購買了新浪公司總計19.5%的股份,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受益股權聲明13-D文件。
在文件中,盛大坦承購股的目的就是戰略投資,意欲控得新浪的實質性所有權,進而獲得新浪董事會席位或影響董事會,其購并意圖十分明顯。
面對盛大對新浪股票突如其來的大肆收購,不僅底層員工很震驚,新浪高層也同樣不知所措。
要知道,當時新浪的最大股東四通公司持有的股份也僅為4.96%。
“一家公司如果從二級市場上,沒有障礙地去控制另一家公司,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在曹國偉看來,盛大突然收購新浪如此高份額的股票并不簡單。
能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一躍成為新浪最大股東,盛大可能與新浪內部人員達成了某種協議。
外憂+內患,新浪危矣。
在盛大大舉買入新浪股票的當天,作為新浪CFO的曹國偉正飛赴澳大利亞開始自己的春節假期。
消息傳來后,曹國偉“丟下”了妻子和孩子,立馬買機票趕回國,籌備應對措施。
在盛大發布聲明的三天后,曹國偉拿出了扼制盛大繼續收購新浪股權的“毒丸計劃”。
該計劃規定,盛大只能再購買不超過0.5%的新浪股票,否則,其他股東將有權以半價增持公司股票。
這就意味著,“毒丸計劃”一旦啟動,盛大持有的新浪股權會被大大稀釋。
如果盛大想股權達到20%,就必須再付出1.15億美金,也就是之前收購股份花費2.3億美元的一半。
而盛大在2004年的收入總額也就才1.65億美元,凈利潤7360萬美元。
對于盛大來說,繼續收購新浪股份,不僅得不償失,對其本身來說資金壓力也是巨大。
“毒丸”計劃的實施,將大大的增加了盛大可能的收購成本。
之前收購19.5%的新浪股票已經動用了盛大6成的資金。
繼續收購,可能會導致盛大現金流出現重大困難,反而引發自身財務風險。
最終,盛大選擇維持原有的19.5%的股份,放棄了對新浪股份的進一步收購。
“這是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第一次一個亞洲公司對另一個亞洲公司進行‘沒有想到的’收購。
無論對法律界還是投資銀行界來說都是里程碑式的事情。
”后來曹國偉回憶這段歷史,也是滿懷感慨,稱當時他領導的團隊幾乎是全球最頂尖的資本運作高手,兩三天內發生了很多戲劇性的變化,實際操作比外界報道的復雜得多,也更有意思。
“今后將親自寫一本書披露雙方在資本市場上交手的精彩過程。
”對曹國偉來說是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打的漂亮的一仗,而對新浪來說,“毒丸計劃”的成功實施,把新浪從即將易主的危機中拉了回來,同時也對那些想要吞下新浪這塊肥肉的企業敲了警鐘。
在這之后,新浪的股價也從低谷中逐漸回升,從23美元漲到了30美元。
經過后來的MBO(管理層收購),新浪結束了一直以來的股權分散問題,為新浪帶來了長達10年的穩定發展,這是后話。
二、MBO收攏股權,新浪得十年穩定在2009年,新浪發生了兩件大事。
曹國偉曾說,如果將來要寫回憶錄,一定會從一次聚會寫起。
“新浪電影制片廠出品。
”黑暗中,一行字從大屏幕中跳出來。
和其他第一次看見這一幕的新浪同事一樣,曹國偉愣住了。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立馬讓在場的所有人開懷大笑。
視頻開篇的一句旁白寫到:“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僅僅想幫助新浪上市就閃人的老查,從此開始了彪悍的旅程。
”這件事發生在2009年9月28日晚上。
這天,新浪公司剛好完成MBO,這也是中國互聯網界首例MBO(管理層收購)。
從1999年到2005年,短短的幾年里,新浪經歷了沙正治、王志東、茅道臨、汪延、曹國偉五任CEO。
管理層的動蕩,和新浪股權分散有很大關系,也是新浪一直以來的痛。
尤其是2001年,新浪創始人王志東被董事會踢出局,徹徹底底的暴露了公司內部股權分散造成的風險。
王最初持有的21%的股份,一再稀釋,最后只有6%左右。
股權分散,內部人心渙散,隨之而來的就是王被其他董事借故踢出局。
令人唏噓不已。
為免重蹈覆轍,職業經理人出身的曹國偉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
終于,契機出現了。
在2008年新浪和分眾的合并案上,分眾創始人江南春對曹國偉說:“如果公司還是獨立運作,我想在分眾增持更多的股份。
”江的這句話觸動了曹國偉,“也許換個角色會不一樣”。
在江宣布增持分眾傳媒股票三天后,以曹國偉為首的管理層用約1.8億美元購入新浪約9.42%的股份,實現了管理層控股。
至此,曹國偉及其所在的管理層成為新浪最大股東,牢牢把握住了公司的決策權。
自此,曹國偉在新浪站穩了腳,新浪也在冷血的資本面前“站穩”了腳。
“MBO本身不是個靈丹妙藥,它只是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讓我們有更大的控制力,更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這一天,也恰逢曹國偉加入新浪的十周年紀念日。
在這個特殊又隆重的Party上,曹國偉還收到了“想也想不到”的禮物——一套“曹氏郵票”和北京城里唯一一臺“萊卡M9相機”。
那十張“郵票”,把曹國偉在新浪的每一年,都記錄了下來。
當晚,曹國偉十分激動。
平時不怎么喝酒的他也難得地喝了不少酒,“白酒也許有七八兩,到盡興處還用‘五音不全’的嗓音唱了幾支歌。
”新浪副總裁劉運利說:“老查來新浪整整十年了。
這個party是我們給他的一個驚喜。
要知道,被稱為“曹會計”的曹國偉,是公認的嚴謹、冷靜。
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里擺放著的成員照片墻上,與穿著藏族服裝的馬云、打扮成唐僧的俞敏洪和拿著臺球桿擺出滑稽動作的柳傳志相比,曹國偉永遠都是西裝革履,十分正經。
三、微博崛起,新浪中興“他不會規劃在5年之后要做什么,但他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如何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好。
在變化多端的場景下,他有適者生存的能力。
”曹國偉大學時期的輔導員張力奮如是說。
在合適的時間做對的事情,這就是曹國偉。
2009年6月,在理想國際大廈20層的第二會議室里,曹花了兩個小時聽取一款叫“朋友”的社交產品匯報。
此前,這款產品已經由新浪的互動社區部研發了兩年左右。
產品內測數據并不差,按理說下一步應該是公開推廣。
聽完匯報后,曹國偉突然決定終結這款產品,理由是“兩個小時沒有聽明白產品的核心賣點是什么”。
“對用戶來說,一個優秀的互聯網產品是非常簡單的,需要滿足一個清晰清楚的需求,這樣的產品才會有很強的傳播性。
”曹國偉說。
如今擔任微博CEO的王高飛曾說過,當時的他也認為“朋友”雖然達標了,卻并不十分理想。
但停掉一個已經接近完工的大項目,對新浪來說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作為公司的掌舵者,曹國偉的心里始終有一桿秤。
他并不是全盤否定,而是保留了“朋友”其中的一個模塊,交由產品團隊精雕細琢。
6個月后,一款名為“微博”的社交網絡平臺出現在公眾視野。
“140 個字,能說清什么?”當曹國偉將微博推薦給好友與同學時,幾乎所有人都懷疑它的成功性。
“(與140個英文單詞相比)140個漢字所能表達的意義要多得多。
”曹國偉開玩笑地說道。
“與美國人所熟悉的社交媒體平臺相比,(新浪微博)擁有更高的粘性。
”微博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拿它同Twitter作了很多比較,最后得出微博確實有很多地方優于Twitter。
微博支持圖片顯示,而Twitter中需要點開具體的Tweet才可以看到圖片;增添了評論+轉發功能,并且評論和轉發的微博進行實時統計,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戶的參與感;尤其是微博的名人、明星效應,更是拉攏了一大批明星用戶。
“新浪微博一開始就有自己的創新,比如支持多媒體發布,支持“評論+轉發”機制,在移動端很早就進行布局,移動版和PC版是同時發布的。
”曹國偉后來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道。
微博確實火了,且在一年內就獲得了一億用戶,一舉成為當時中國最為火爆的移動互聯網社交產品。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新浪微博的盛行,遭到了同行的“嫉妒”。
一時間,網易、搜狐、騰訊三大門戶網站都創立了微博,想借此分一杯羹。
更何況,新浪微博的出現,對當時最大的社交平臺——QQ的威脅最大,使其用戶數量和活躍度都有所下降。
騰訊跟新浪在后來的“微博之戰”中,打的十分激烈。
當時,行業大佬、專家、明星,只要是有一定話語權的人,都成了新浪和騰訊爭奪的對象。
為了說服名人轉投騰訊微博,騰訊使用各種手段:送當時最新的蘋果手機,支付高額“創作費”,內向的馬化騰甚至親自上陣邀請自己熟悉的人成為騰訊微博用戶。
QQ在社交上占據了行業老大的地位,但并不代表騰訊微博也能成功。
同新浪微博相比,騰訊在時間上晚了8個月,失去了先機;同時其媒體屬性也遠不如新浪,如何炒作一個話題,讓更多的用戶接觸到這個話題,再在此基礎上再生產內容。
這事新浪干了很多年,打起來很順手。
曹國偉在轉投財務行業前,也曾是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專業的高材生,他稱自己是“有著媒體情結的互聯網公司CEO”。
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后,騰訊最終黯然退場。
而新浪的股價,由2009年8月的30美元,突破100美元。
2011年3月,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將新浪股票評級為“買入”,將一年內的目標股價定為104美元,將三年內的目標股價定為201美元。
曹國偉不僅創立了微博,還帶領微博打破了四面楚歌的困境。
時至今日,微博依然牢牢占據著中國互聯網社交產品的第二把交椅。
好景不長,騰訊失之微博,得于微信。
微信的橫空出世,給微博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熟人關系”的特性,讓微信成為用戶基數最多、使用頻率最高的產品。
據統計,2012年3月,上線僅有433天,微信用戶數突破1億大關。
微博發展遇到瓶頸,內容變現一直難有大的突破。
到2013年年底,其使用率較前一年下降了9.2%。
2014年新浪微博在納斯達克上市時,計劃籌集的5億資金最終只完成了一半多。
微博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寒冬期”,“微博將死”成了主流論調。
在最艱難的時刻,曹國偉再次絕地反擊,大膽與阿里達成資本和業務上的戰略合作。
當時外界并不看好曹國偉的這一項決定,甚至擔心微博可能會因此“喪失獨立性”。
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在2013年、2014年分別給新浪微博帶來4913萬美元、1.07億美元的收入,占微博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6%、32%,并幫助微博完成廣告社交化、垂直運營領域細分化和網紅經濟化的轉型,成為了名人八卦、重大事件、商業營銷的傳播渠道。
微博一反頹勢,成功在美上市。
到了2016年,微博全年總營收同比增長45%,達43.83億元人民幣,全年凈利潤大幅增長180%。
在微博的強勢推動下,新浪全年營收首次突破10億美元。
微博二次崛起的收效驚人。
再一次,曹國偉拯救了新浪。
《新周刊》曾評價曹國偉:“他以制度立人,以市場立言,熱情而冷靜,縝密而堅毅,長于戰略又精于戰術。
”年輕的頭條、抖音對微博的挑戰從“毒丸”計劃、創立微博到微博的二次崛起,曹國偉實施的每一步計劃都在情理之中,卻又出人意料。
長于戰略又精于戰術。
再加上曹國偉曾先后任職安達信、普華永道兩家知名會計事務所,曾審計過雅虎、Oracle等知名公司,親自經手數家公司的上市,涉及到的兼并收購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在硅谷積累的豐富經驗,為他這一路沖關、打怪、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記者到財務,再到互聯網公司的CEO,曹國偉每一次轉身,都能夠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路。
如今,新浪又面臨著新的挑戰。
近日,抖音回應遭微博封殺事件引起了各方關注。
去年8月,因今日頭條旗下的微頭條擅自抓取微博自媒體賬號內容,微博宣布封殺今日頭條內容抓取接口,此后頭條也開始禁用微博賬號登錄。
時隔半年左右,兩家公司硝煙再起。
在短視頻領域,抖音在短時間內成為國民熱捧APP。
據極光大數據監測結果顯示,截止今年2月最后一周,抖音短視頻的市場滲透率達到14.34%,與初期相比增長比例超過300%;月均DAU(日活躍用戶數量)超過3000萬。
在去年,人們替微博擔心會不會被頭條干掉;今年,抖音又成了微博最大的競品。
面對來勢洶洶的抖音,微博又該如何應對。
救火隊長曹國偉能不能再次做出“對”的決定?
下一篇:劉強東母校校慶演講 :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馬云:商人是最了不起的群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