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北美跑了一圈。
他見了不少投資人,訪問美國的幾大AI巨頭公司,了解它們在做什么,也和深度學習的三位大牛Hinton,LeCun,Bengio進行了交流。
來源: CareerIn投行PEVC求職12月11日,李開復以“預見2018”進行了主題分享,向黑智等媒體,總結了他的北美見聞和心得。
李開復說,人工智能發展大概有四波浪潮:互聯網AI化、商業AI化、實體世界感知AI化,以及全自動AI化。
它們同時發生、沒有先后順序,但是,都會給未來經濟帶來巨大的商機。
在北美的四大AI巨頭公司中,李開復的總結是:Google有大牛優勢;Facebook做得更深,但沒有平臺化意識;微軟在試著聚攏自己的實力;“四大AI公司中,有3家不認為亞馬遜是AI公司,但其實亞馬遜是做得非常厲害的”。
人工智能的熱潮帶動了投資的熱度,李開復也認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AI項目確實貴了”,泡沫是存在的,而到了明年年底左右,會有一批公司倒掉。
此外,李開復還分享了美國AI的發展狀態、中美的差距,以及創新工場在AI領域的布局。
以下為李開復的演講內容:人工智能的四波浪潮AI有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暫且不做討論,因為現在沒有基礎。
弱人工智能即針對某一個領域用大量的數據、做出比人更強大的判斷,這件事情正在發生,它會創造巨大的價值。
據普華永道推測的人工智能帶來的價值,最保守的財務領域,人工智能也將在2030年為中國帶來20%左右的GDP增長。
創新工場分析認為,人工智能有4波浪潮。
之所以稱之為浪潮是因為它們同時發生、沒有先后順序,并且都會帶來巨大的商機。
第一波是互聯網AI化、第二波是商業AI化、第三波是實體世界感知AI化,最后是全自動AI化。
“互聯網AI化”是以數據作為能源和燃料的,數據越多,發展就越快。
人類有史以來,結構化標志的數據最多的就是互聯網,因此現在的七大巨頭都聚集在互聯網領域。
它們在過去20年中,累積了大量的數據,也形成了這樣一個閉環:推動AI的發展更好的挖掘數據AI發展的更好雇更多人收集更多的數據。
比如說,每次我們在百度、在朋友圈打開一篇文章,在淘寶購買產品,每個行為都被捕捉和標注。
我們發現淘寶廣告、今日頭條的推送越來越精準,這都是AI發揮的作用。
現在這個領域創業已經很難創了,現在你在這個領域創業做新APP要靠流量,因此你將很難成為AI公司。
但已有的流量公司要轉AI卻很容易,譬如今日頭條、快手。
第二波AI浪潮是“商業智能化”。
除了BAT、互聯網公司,還有誰有數據?一些非互聯網公司(醫院、物流公司)。
它們因為商業模式的原因,累積了一套數據,這些數據足夠大,激活后也會在商業流程產生價值。
讓已有的數據產生價值,并進入商業,做得最好的肯定是金融。
在這個領域,創新工場投資了追一科技。
第一、第二波的AI浪潮,是把已有的數據開發出來賺錢;第三波AI浪潮“實體世界感知AI化”則是先收集數據然后產生價值,比如安防。
購物中心的攝像頭就是把真實的世界捕捉起來,用這些數據產生有價值的應用。
創新工場的OMO,線上線下融合,就是通過傳感器的普及,將世界整個數字化。
這方面我們投了Face++、小魚在家、OMO典型的無人商店,還有AI玩具等。
第四波“全自動AI化”不僅要采集數據,AI還要“動”起來,譬如科幻片的機器人、無人駕駛。
硬件的發展比軟件要慢很多,因此它不會很快發展起來。
現在全世界都相信,無人駕駛時代終將到來,雖然現在還未發生。
我們也非常看好它,但我們關注更多的可能不是技術,而是社會將如何接受它、法律、理賠等等問題如何解決。
在這個領域我們投了三個公司,方向都不同。
我們深信,AI一定是在采集大量的數據基礎上,實現技術迭代。
我們投的公司都是快速上路采集數據的公司,比如說馭勢科技現在在做景區、機場等環境下低速的無人駕駛,“跑”起來,采集數據。
而這四波AI浪潮累計起來,對人類的價值將是巨大的。
AI應用的條件AI的應用需要五個條件:海量數據、客觀標注、單一領域、超大計算量、頂尖的工程師。
AI不能跨領域,大的計算量還需要很厲害的人去調整數據。
因此無論是做科研,還是做一個應用型公司,都要解決這幾個問題。
AI目前最大的挑戰,一個是平臺化,另外一個就是GPU的性能。
美國的AI狀態過去5周里,我去美國跑了一圈,見了一些投資人,Google、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也和深度學習的三位巨頭Hinton、LeCun、Bengio進行了交流,了解了一下美國的AI狀態。
現在就分享一下我的見聞。
在美國,我看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美國AI工業界,普遍認為AI有巨大的價值——機會巨大、價值巨大、責任也巨大。
責任巨大是因為AI未來面臨很多挑戰,譬如安全、隱私以及AI帶來的失業問題。
關于AI毀滅人類的言論,我認為絕對過激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美國幾大巨頭只講人類未來非常美好,仿佛AI只有好的一面,沒有壞的一面。
譬如他們說,AI只有取代一些工作,人類經濟才可以增長,而不認為存在失業問題。
現在美國的AI公司只想開開心心地掙錢,不想承擔輿論的指責。
Facebook的深度研究非常精彩。
Facebook不僅有AI研究部門,還有AI產品部門。
這兩大部門都在做頂尖研究,同時快速推廣研究在Facebook的使用。
但Facebook沒有平臺的策略。
平臺Google是最強的,Facebook卻好像沒有特別大的平臺意識。
總體來說,這幾家公司各有優勢。
在大牛方面Google是領先的,Facebook則做得很深。
此外我還見了三位AI大牛,他們對未來AI再上一個臺階的樂觀超過我們的想象。
AI再上一個臺階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嚴格看待今天AI的能力,其實大部分還在做判斷、識別、預測、分類這樣的決策,但人的智慧則是在思維、邏輯、對話、理解、交流上特別重要。
其實我們很多現在的AI應用都跳過了這些,我們眼睛能看到什么東西,弄起來再說,而并沒有很深地去想:我要從這個地方開車到那個地方,我要策劃各種東西,我碰到什么狀態怎么反應,那個人的計劃什么,發生什么事我應該怎么樣……這一整套更深的思維,而不是“判斷是什么”,然后“怎么做”。
而這三位大牛,則在很多場合中,對其抱有樂觀的態度。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一方面代表著深度學習已經足夠成熟、可以讓業界發揮它的工程力量,讓它產品化、工業化、市場化;另一方面,由于學校研究機構沒有企業那么多機器,數據量也不足,那就不搞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此外,我體會到,他們三個人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突破人工智能,不能糾纏于“面前的東西是貓還是狗”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更深層的智慧。
他們懷著一定的責任感,想要繼續把技術推到更高的層次。
而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分水嶺。
這里有三部分。
把已有的技術產品化,BAT這類公司都會去做。
第二批人在研究如何讓深度學習更好,譬如用增強學習、遷移學習,可以在更少的數據量的基礎上,判斷得更精確,能夠實現機器的自我學習等等,在已有的基礎上一小步一小步地推進。
這其中的大部分工作是在科研界進行。
第三部分就是我們真的要思考人類的智慧是怎么來的,怎么能夠繼續做下一個深度學習。
從歷史角度來說,我們應該慶幸,人工智能能夠百花齊放,進入各種領域。
如果問過去50年,人工智能哪方面的價值最大?那我認為,深度學習占了50%。
那么下個階段,我們是不是能繼續研發,將人工智能帶進更接近人類智能的狀態?中國VS美國的實力差距下面我想講一下中美在AI方面的差距。
其中在AI人才方面,中美差距很大。
這一方面有的人會感到絕望,但目前中國的學術水平在不斷上升。
我們也在跟教育部、高校溝通,培養更多的年輕的AI工程師。
另一方面,中國相比美國,有更大量的數據。
我國的移動互聯網、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這些新業務產生巨大的數據,可以推動做出更好的AI。
因為AI吃數據,大量的數據推動很棒的技術。
未來創業速度更快、產生數據更快,應用AI機會更多,AI也成為了投資風口。
最后一點是政府推動AI發展。
我國在2013年人工智能發展規則上,清晰描述在2020年要跟上全球AI技術應用、2030年要成為全球主要的AI創新中心。
無論是雙創帶來八千家孵化器或高鐵在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高鐵國家,中國的執行力非常強。
在中國,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們非常看好中國AI的發展,但肯定存在AI泡沫。
美國也有白皮書,但是談更多需要思考的問題,問題放在桌面上,而不是當作一個任務實現。
雖然中國的政策、數據很先進,但美國的科技還是領先。
因此,我們希望可以連接中美,把看到有希望的技術帶回來。
創新工場3.0:VC+AI創新工場成立于2009年,至今已經8年了。
2009年正好處于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交界口,我們堅決認為科技創業的力量剛剛開始,因此我們成為了看互聯網VC,后來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進來。
我們也逐漸在上海、硅谷、深圳創辦了辦公室,還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
8年來,創新工場投資的輪次和金額差別很大,但我們的本質出發點沒有變——我們要成為最懂技術的投資人、為創業者提供最棒的服務。
最初創新工場投了很多天使輪,后來逐年越來越少,目前天使輪只占小部分投資,主要投資A、B輪,做早中期投資。
此外,我們的投資方向與過去也有所調整,調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們要發揮出我們的技術優勢發揮,更好的布局賽道,用更好的方法,幫助幫助創業者成長。
目前,創新工場管理資金規模已經超過百億規模。
創新工場的優勢是我們能更好的預測趨勢、在藍海成為紅海之前,重點投資。
在2016年人工智能浪潮之前,在一點不熱2012年我們就投了項目、2014年投最多。
因此進去的足夠早,我們當時投的項目回報非常好。
為了擴大影響,我們還橋架中美以及建更大的場地。
目前創新工場的每一個領域都有投資負責人,Peter加入領導黑科技團隊、美國合伙人主要是引導機器人團隊、我和汪華主要看無人駕駛、郎春暉負責金融。
目前,我們主要看現階段3到5年成熟的技術,10年之后的技術我們非常謹慎的投資。
譬如自然語言理解。
很多人都說說自然語言理解突破了,現在我告訴大家目前多領域、人類1/10人類自然語言理解離我們很遙遠。
創新工場在踐行VC+AI的概念。
我們相信AI會讓世界更美好,我們也愿意分享AI所帶來的機會、挑戰。
Q&A:問:現在很多投資人覺得AI項目估值都太高了,那你認為,當下的AI有泡沫嗎?李開復:AI項目確實貴了,中國的項目是硅谷的一倍,AI項目是硅谷的一倍,我們說真實的AI,不談忽悠,忽悠可能一文不值。
硅谷是東岸、加拿大的一倍,確實單個AI項目估值很高。
是不是估值比硅谷貴一倍就不合理?其實不是,也看領域。
但是整體高一倍確實有點過高。
AI項目(融資熱)是今年上半年開始的,融資差不多夠18個月花,明年底估計有一批公司倒掉。
問:你如何看待中國缺少頂尖AI技術人才,因此很難出現原創性的技術創新這個問題?李開復:我們把AI分為三類:一是做操作、但不懂細節就可以實現的AI,這類中美是一樣;二是能夠在現有理論基礎上做一些延伸,譬如把深度學習做一些算法,這方面美國領先一些,但中國成長也很快,可能兩三年就可以趕上了;三是突破式地做前人不可想象的東西這樣的人,中國和美國特別巨大。
除非教育的進步,否則這個落差很難追趕。
下一篇:比特幣的2017:暴漲、暴跌、再暴漲、再暴跌的財富神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傅盛:一個人的成長=自我認知的革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