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今天小編的朋友圈被下面這條消息刷屏了嗯,就是這條消息 什么鬼?微信提現要收費了?我的第一反應是:提現!趕在3月1日之前。
雖說,每筆只收取0.1%的手續費并不是很高,1000塊錢算下來也就1塊錢,為什么小編會想提現呢?無非是作為用戶的我已經被互聯網紅利慣出“毛病”來了。
對于免費的服務我們已經習慣或者說是理所當然,就算你只收1塊錢的手續費,我們也會覺得這服務打了一定的折扣。
但是,小編并未將零錢完全提出來,而是留了一些(低于1000元)以備不時之需,比如發紅包啦,線下支付啦。
羊毛出在羊身上,實屬無奈? 針對微信這次提現收費的情況,就有人提出,互聯網公司從什么時候開始羊毛要出在羊身上了呀?或許這就是微信支付在盈利和商業化面前的一項無奈之舉。
第一,每筆從銀行卡發出的紅包,微信都要向銀行支付費用,累加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春節剛剛過去,有數據統計稱,從除夕到初五,微信紅包春節總收發次數達 321 億次,總計有 5.16 億人通過收發紅包,而這個數據和去年相比,增長了近 10 倍。
而這 5.16 億人已經幾乎覆蓋了全國四分之三的網民。
據微信內部人員稱,銀行每次收費的數目小,但也擋不住量大。
“假如一筆交易銀行收1分錢,春節當天100億次紅包全是從銀行卡而不是零錢中扣除的,那么手續費就是1億。
而如果手續費是1毛,那么這個手續費就是10億。
再牛逼的公司也負擔不起。
” 第二,微信的目標其實是想讓用戶把資金沉淀在微信,或者引導用戶進行消費。
根據2015年微信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而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
這還僅僅是去年的數據,現在估計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已經超過4億了。
其實,無論微信是否推出收費政策,我們都不可能戒掉“紅包癮”。
我們每個人都會發紅包,也會收到紅包,但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微信零錢里總會有一點零錢。
假如我們每個人在微信上都有10塊錢的零錢,那么4億用戶就會有一筆不小的資金池。
當然,也有一部分用戶選擇將這筆錢花出去,那么這也正是微信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據微信公關部門稱,微信并不是想把用戶的錢留在微信。
那么這樣看來,微信團隊是在有意識的引導用戶進行消費咯。
也是,如果用戶不喜歡有價使用微信支付,那么消費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從這個表格中看出,對于零錢,用戶最好的選擇要么是不提現,在微信上沉淀;要么是花出去。
微信支付的收費方案 其實對于小編來說,使用微信支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想消費掉微信錢包里的零錢。
現在出去消費,能刷卡的絕不使用現金,能使用微信/支付寶的絕對不刷卡。
這是支付寶的機會嗎? 一提起微信支付免不了大家要那支付寶來和其做對比。
沒錯,小編這次也不能免俗。
畢竟國內第三方支付的大部分版圖都是被這兩家占去。
不過,針對微信支付提現收費的消息,支付寶并未有任何動靜,倒是百度錢包跳出來,說自己的提現無需任何手續費。
但這次提現收費真的會讓微信支付的用戶流失嗎?在小編看來,未必。
畢竟騰訊也不是傻子,推出這項收費政策,如果是弊大于利,不僅內部通不過,投資人也不會支持的,所以收費這項政策肯定是利大于弊。
雖說二者都做支付,但是在根本屬性上還是有區別的。
支付寶的根本屬性是支付;微信的根本屬性是社交。
二者無論怎么發展,依然改變不了其本質特征。
當然在支付上二者的目標用戶是有重合的地方。
一般來說這些用戶可以劃分為兩個等級:有錢的和沒錢的(原諒小編這么粗鄙的劃分==!). 對于有錢一方來說,他們并不會在意一塊甚至是幾十塊的手續費;而對于沒錢的一方來說,只要你提現累加不超過1000元,微信不會收費,就算你超過了1000元,你還有其他的辦法避免交手續費,比如發紅包、AA收款或者線上線下支付等。
所以,微信因為提現收費而流失的用戶會很少。
那么對于支付寶為何提現不收費,而微信提現需要收費呢?其實說來說去,還是因為“場景”二字。
就消費場景來說,支付寶絕對有壓倒性的優勢,無論是線上的購物,還是線下的支付。
盡管現在微信也在努力的鋪自己的線下,進駐商戶,似乎有支付寶的地方,微信都已入駐,但是在線上,微信可使用的消費場景依然敵不過支付寶。
另外,盡管一個人的微信紅包使用的頻次可能要高于支付寶的線上消費頻次,但是每次微信紅包的量可能要比支付寶消費的量少,畢竟紅包大多是發給別人的,而網購大多是給自己的。
微信一直想努力做好支付,與此同時,支付寶一直想做好社交。
但是,社交一直是騰訊所擅長的,阿里依舊望其項背。
而以支付起家的支付寶,騰訊依然敵不過阿里。
下一篇:周鴻祎:我眼中的用戶體驗是什么樣子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江南春獨家講述:獨角獸是怎樣煉成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