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產品熱銷,好評如潮!這就是我們此次產品上市公關傳播的目標,以及最后衡量你們工作的KPI(關鍵業績指標)。
”——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向我們提出這樣的需求,也可以說是要求。
而在幾年前,這類產品上市的公關傳播目標,還往往是“快速建立產品認知度”、“進一步提升品牌美譽度”。
公關傳播被要求與銷售結果掛鉤,一直是公關公司所抗拒的,但卻是部分客戶一直所希望的,尤其是國內客戶。
在一部分客戶心中,他們希望支付的每一分錢都產生銷售業績。
而公關公司則不認同這種想法,因為決定一款產品銷售好壞的因素太多,品牌力、產品力、渠道力、定價等任一因素都可能影響銷售。
公關公司能做到的,是讓客戶每一分錢的投入都為品牌作加法。
然而實際情況是,在客戶和公關公司這兩種不同的認知下,最后妥協的往往是沒有話語權的公關公司。
從學術層面來看,品牌傳播包括4個主要方面:廣告傳播、公關傳播、銷售促進傳播、人際傳播(面對面講解與演示)。
而如今,在一些競爭激烈的消費品市場,在品牌傳播上越來越呈現一個趨勢,那就是,所有傳播手段都指向“銷售促進”。
這一趨勢也同樣可以從客戶的組織結構設置上看到端倪。
很多公司設有市場營銷部,卻沒有品牌部,或者是公關部隸屬于市場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下,這樣的設置會出現一種結果:市場營銷往往是專注于銷售而忘記對品牌的堅持。
銷售促進的做法,在短時間內也許能帶來不錯的銷售反應,但并不能有長久的效益和好處。
尤其對品牌形象而言,大量使用銷售推廣會降低品牌忠誠度,增加顧客對價格的敏感,淡化品牌的內涵與文化,促使企業偏重短期行為和效益。
甚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品牌的產品傳播為了博得瞬時的眼球與關注,其傳播完全與品牌內涵、文化無關,甚至是背道而馳、拉低品牌形象。
這方面,寶潔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范,雖然同樣有很多促銷的傳播,卻總能設計成品牌主題促銷活動,將品牌核心價值貫穿其中,消費者參加促銷活動的過程,無時無刻不在體驗品牌核心價值。
再來看看公關是否應該為最終的銷售促進服務。
答案是肯定的。
但我認為不應該是直接服務于銷售。
盡管客戶不斷要求公關直接服務于銷售,但這種操作久而久之會低估公關價值。
公關是一種品牌塑造的方式,而絕非只是工具,它可以通過可信和有影響力的方式助推企業品牌形象和發展戰略。
而品牌是搶占市場的一面大旗,它能將競爭優勢轉化為品牌競爭力,讓企業在競爭中獲得長期的優勢與主動權,并構建競爭壁壘。
公關如果陷入促銷,而離企業戰略太遠,就會沉湎于戰術創意,甚至成為廣告的附屬品。
所以,公關服務于品牌是長期戰略,而直接服務于銷售促進,是短期也是短視的行為。
孰輕孰重,企業心里應該有桿秤。
下一篇:營銷自動化:幫初創企業像大品牌那樣進行銷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阿里輸口碑:紅包大戰背后的流量與分享邏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