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他17歲立志養豬,并為此放棄重點大學,放棄鐵飯碗。
23年來,砌過豬舍,掏過豬糞,并拒絕60萬的誘惑。
23年來,硬是從0做到了56億,他就是牧原股份的創始人秦英林。
1965年4月,秦英林出生于河南內鄉。
內鄉位于豫西南,那里雨水充沛,一到秋天,遍地都是金黃金黃的麥穗。
可惜的是,農產品長期價格偏低,加上當地人口又多,所以想要靠幾畝地奔小康是不可能的。
秦英林家就是那樣,一年到頭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父親不甘心,就在秦英林上高一的時候,拿出全部的800元家底,買了20頭小豬,“應該比賣糧食強。
”沒有想到的是,由于不懂防疫知識,結果一場豬瘟下來,20頭就死了19頭。
父親就此陷入絕望,那傷心欲絕的表情讓秦英林記憶一輩子,他就此跟養豬杠上了,“處處留意養豬知識,連報紙上的一條小廣告也不放過。
”1985年,秦英林更是放棄保送河南大學的名額,而選擇了河南農大,專業就是畜牧獸醫專業。
春季櫻花小道,秋季銀杏樹林,4年的大學生活,秦英林如饑似渴。
《動物生產學》、《動物傳染病學》等20多門專業課,他門門優秀,解剖學更是考出罕見的92分,“農大歷史上也沒有那么高的分數。
”然而遺憾的是,1989年秦英林卻陰差陽錯被分配到了南陽一家食品公司。
天天坐在辦公室打字復印也就算了,2年后,新來的大學生還成了秦英林的領導。
為此,他非常郁悶。
1991年一開春,父親來看望兒子,秦英林帶著老人家在河畔散步。
春風習習,勾起了10年前的思緒,“當年打著手電筒在被窩看書,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幫父親養豬么?”秦英林猛然驚醒。
于是,他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回到內鄉開始養豬,“住窩棚,打井、架電線、建水塔。
”1993年6月,田野金黃,麥浪飄香,秦英林的牧原養殖場就此建成。
傳統的豬舍都是方方正正,但秦英林手頭緊,所以就改成了拱形的豬舍。
就這么一改,原本從上面進風的豬舍,就從下面進風,豬吹上涼風,立馬活躍起來,“一個月就長了10斤肉。
”大學生放棄鐵飯碗而養豬的新聞立馬在當地引起了轟動,省畜牧局的領導還親自跑到秦英林的牧原養殖場進行考察。
不過,領導再重視,中間的過程還是非常艱辛的。
尤其是一到盛夏,豬圈周圍的蚊蟲多得要命,“隔著褲管都能咬十多個包。
”很多次,為了給豬做腸道手術,秦英林硬是用手把豬糞給掏出來。
本以為自己是科班出身,養豬應該順風順水。
但是,1995年五一剛過,秦英林就發現有3頭小豬離奇死亡,三天后又死掉7頭。
更加恐怖的是,他翻遍了所有的資料,也不知道是什么病。
父親的悲劇難道又要再次上演嗎?秦英林絕望得想跳河。
關鍵時候,母校的老師伸出了援助之手,并一錘定音,“是偽狂犬病!”確診了,解藥又成了問題。
當時,國內生產偽狂犬病疫苗的唯一企業遠在哈爾濱,“派人去買,最快也要10天。
”好在吉人自有天象,正是省畜牧局當年考帶隊考察的那位領導出面,租后通過空運搞定了疫苗。
9個月后,300頭豬終于可以出欄了,但是生豬收購價卻每公斤才1塊錢,“低到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是生豬太多還是販子故意壓低價格?最后發現都不是,豬販子有豬販子的收購標準,“第一看背膘,第二看臀部大小,第三看體長,最后看瘦肉率。
”社會大學才是真正的大學!秦英林服氣了!此后,他潛下心來,開始琢磨種豬的品種。
1996年夏天,秦英林跑遍了四川樂山、山東聊城等全國15個縣,最后才敲定了長白、杜洛克兩個種豬品種,并從銀行貸了150萬,一口氣引進1萬頭豬。
不過,瘦肉率還是提高不上去。
當時,有豬販子找到秦英林,“免費提供瘦肉精,只管喂,全部包銷,收購價每公斤還漲3毛錢!”里外一算賬,能多賺60多萬。
“儀器檢測不出來,但良心能檢測出來,寧可不賺錢,也不會昧著良心使用瘦肉精。
”秦英林果斷拒絕了。
可不吃瘦肉精,豬如何提高瘦肉率呢?當然只能從飼料上下功夫。
為此,秦英林決定自建飼料廠。
此后,他把廠子建在馬山口,“水質清澈的默河就從旁邊流過。
”豬除了喝上純凈的天然泉水外,還有當地的優質小麥、豆粕吃。
為測量豬的采食量、生長速度,看吃哪一種飼料長得快”,秦英林先后采用10種不同的配方飼養,并針對保育豬、育肥豬、懷孕母豬、哺乳母豬等所處不同狀態的生豬設計出6類32種飼料配方。
為讓豬保持心情愉快,秦英林還讓豬睡上了鋼絲床,并把小圈變大圈,“以前豬在小圈里根本活動不開,大圈就不一樣了,豬吃飽了還能轉悠兩圈,肉質更結實。
”為保證豬舍的干凈和資源的不浪費,秦英林還通過沉淀池和固液糞便處理機,將豬排泄的糞便進行處理,“液體發酵成沼氣,沼液用于澆灌農田,循環使用,一舉兩得。
”如此用心,焉有不紅?到了2004年,秦英林的牧原生豬已經在河南小有名氣,當年的銷售量突破5000萬元。
2年后的2006年9月,上海爆發了瘦肉精事件,300多人同時中毒入院。
這個時候,專注于提供優質豬肉的牧原生豬走進大眾的視線,東方時空特意對秦英林進行了專題報道。
綠色天然、瘦肉率高,秦英林的牧原生豬就此一炮走紅,中聯肉食、天津寶迪、上海五豐紛紛成為秦英林的忠實客戶。
2007年春節過后,牧原生豬更被日本人瞄上了,一簽訂就是1000噸生豬合同,要知道日本可是食品檢測最嚴格的國家。
日本一開張,美國、法國的客戶接踵而至,牧原生豬一年就有2500噸的豬肉,擺到歐美15國的超市貨架上,“每公斤要比當地的豬肉貴2美元。
”那一年,秦英林先后搞定了16個國家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生豬出口規模達202萬頭,位居全國第一。
很快,國內的養殖戶也從五湖四海齊聚內鄉,“有人學習流程,有人要買種豬。
”秦英林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擴張,擴張,再擴張。
為保證豬的質量和安全,秦英林實行了5個統一。
首先是統一供種。
供應的種豬包括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等32種生豬,全是血統純正的一代、二代品種。
第二是統一供藥。
為確保質量,獸藥集中采購,采購標準由采購、獸醫、品控三部門聯合把關。
第三是統一認證。
采取品控部認證+動物檢疫部門雙重聯合認證。
第四是統一流程。
整個養豬模式量化成150多個標準動作,然后復制到12個省的60多個縣區。
當然,在東北寒冷的地區,秦英林就用熱交換系統取代傳統的鍋爐,對豬舍內的溫度進行控制。
最后是統一供料。
為保證豬肉質量,所有外地的分廠全部采用總廠配送的飼料。
2009年7月,小麥收購的高峰期,內鄉縣卻遭遇了罕見的一個月暴雨,十幾萬戶農民家里的小麥都發芽了,根本賣不出去。
“我收,正常價格全收!”關鍵時刻,秦英林站了出來。
他不僅把內鄉的所有芽麥都收了,還把周邊縣市區老百姓們送來的芽麥也全收了。
當然,秦英林不是慈善家,他是用科學的方法把芽麥全部做成烘干的顆粒飼料,“對豬的生產更有益。
”沒有想到第二年,全國飼料價格大漲,秦英林靠著麥芽飼料還大賺了一筆。
到了2009年,秦英林的生豬出欄已經達到20萬頭,年銷售收入超過2.5億。
此后,他向下游延伸,果斷與山東龍大牽手,引進12條生豬屠宰、分割流水線,實行全封閉無菌式生產。
2010年,牧原營收突破4.5億,生豬出欄量35.9萬頭。
隨后,中金公司戰略性入股2個億,秦英林的牧原集團就此走向快車道。
2012年,在湖北成立鐘祥牧原,在山東設立了曹縣牧原,在南陽建設30萬頭的養殖基地。
2013年,牧原股份營收超過20億,生豬出欄量達到130.68萬頭。
2014年1月28日,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牧原股份市值突破300億,秦英林身價扶搖直上150億。
2016年,秦英林飼養的生豬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真成了站在風口的飛豬,全年銷售生豬311.39萬頭,營收突破56億。
人生的道路有千千萬,可是秦英林偏偏愛上養豬,而且養得還如此成功!
下一篇:八年小米終于“熬”到上市 回顧雷軍創業之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4年出生,身價10億,12歲開始創業,如今投資區塊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