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2歲創業,23歲成立自己的投資機構ByteCapital。
孟可在采訪中說自己對于商業有極大的熱忱。
那這個泛95后創業者,是如何抓住時代的浪潮,順勢而為,成就自己如今的商業成績的?創業邦和他聊了聊。
大佬是最大的坑?2017年,區塊鏈大火,整個行業一夜之間,涌入了不少創業者、投資人。
孟可很認可股神巴菲特的話,“別人瘋狂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瘋狂。
”在這樣的信念驅使下,孟可覺得做一家專業的區塊鏈投資機構很有必要。
于是,2018年初,孟可聯合一位前分享投資高管、一位前中駿資本高管,一位80后“幣圈大牛”,合伙創立了Byte Capital,專注于區塊鏈領域投資。
孟可向創業邦透露,在成立不到一個月時,Byte Capital就已經募到了一億人民幣資金。
除了自有資金,Byte Capital還引入了眾多個人LP,其中不乏國內一線VC/PE機構大佬。
目前Byte Capital已在包括硅谷、特拉維夫、溫哥華、多倫多、紐約、莫斯科的世界各地均有布點。
創業邦問孟可,Byte Capital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于什么地方?他回答:“行業屬于非常早期,很多基礎設施還不完善,要想成熟穩定發展,必定要先完善好基礎設施。
而我們基金主要投資區塊鏈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錢包、交易所、底層公鏈、媒體等。
”孟可向創業邦介紹,他個人投資有一個原則:一定是基于自己的認知基礎上再去做出投資。
“在之前行業亂象大爆發的時期,有很多傳銷幣,空氣幣在強莊操作之下爆漲好多倍。
但是對于這種類型的投資,我是一定不會碰的。
因為我知道他終究是要歸零。
甚至投機也不會去做,我認為這是一種助紂為虐的行為。
那很多項目,其實本身真的很好,但是團隊是屬于認真研發運營的,并不是在二級市場做太多的干預,所以價格可能比很多空氣幣差很多。
這些項目可能暫時在熊市里不賺錢,但是長期我還是蠻看好的。
”孟可表示。
采訪中,孟可特別提到。
區塊鏈目前泡沫巨大,不少項目打著大佬的名義炒作。
投資要異常謹慎,他自己就親身經歷過“大佬背書”的坑。
他舉例說到:“現在區塊鏈行業的普遍玩法是,行業大佬給項目方站臺,項目方分代幣給大佬。
項目做成了,分多點;項目做不成,分少點;項目做砸了,大佬聲明和項目無關。
”“所以,不要迷戀大佬,也別相信背書。
”孟可意味深長的說到。
雖然也踩了不少坑,但該年孟可個人的全年平均投資回報率達到了1000%。
以太坊創始人的激勵2014年,孟可碩士畢業。
看到國內“雙創”熱潮的他,毅然放棄綠卡回國。
回國后,他先是在上海呆了一段時間,想找創業機會。
然而,并不是十分順利。
回到老家,他卻發現在吃東西上,沒有上海方便了。
“我想吃健康的食物,但是我們當地做沙拉輕食的店只有一家,還不是很好。
我就想這是個機會。
”于是,孟可又回到上海,找到自己很喜歡的沙拉品牌,想投資他們。
對方看孟可年紀輕輕,不是很信任,便玩笑道,200萬投1%的股份。
孟可好勝心強,被對方的語言刺激后,便決定做自己的品牌。
“現在那家店也開到我們老家去了,但是,沒過半年,他們的店就在我們那兒開不下去了。
而我自己的品牌復制了4家分店。
”孟可表示。
從消費品牌,到如今的區塊鏈,孟可說他都想做好。
不過,當前的精力主要放在區塊鏈上。
而講到與區塊鏈的淵源,孟可表示:“是受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的影響。
”2016年,孟可和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通過一個區塊鏈技術交流群,成為“微信好友”。
此后,機緣使然,2017年4月,孟可和Vitalik共同參加了全球區塊鏈金融峰會,同齡的兩人在峰會上第一次見面。
后來,孟可陪同Vitalik游玩了杭州西湖、阿里巴巴總部等地。
孟可回憶當時的情形提到:“Vitalik當時為了推動以太坊在全球的應用落地,幾乎每天都在世界各地奔忙,他對區塊鏈技術的堅信讓我非常震撼。
”孟可和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1個月后,孟可在深圳聯合創立了一家區塊鏈公司,成為了國內最早的一批區塊鏈創業者。
這家公司專注研究區塊鏈底層技術,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區塊鏈技術服務,他透露,公司目前估值已經過億。
孟可在國外上學時,就在購買比特幣。
他認為:“比特幣作為已經形成共識的密碼學數字貨幣代表,他的生命力已經用九年的時間以及被宣布129次死亡來證明了。
現在全球已經有近3000萬用戶了。
現在全球有70億人,30億互聯網用戶,Facebook有10億+,微信有6億用戶。
比特幣作為全球互聯網結算工具,從產業格局上來說,在我看來至少還有10倍的用戶增長空間。
”如果說互聯網傳遞了信息,那么區塊鏈就是價值傳遞者。
“我們現在所處于的是信息互聯網時代,下一代的互聯網一定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互聯網。
我們可以簡單的回顧一下最近50年科技界的發展。
IBM作為個人電腦PC硬件的霸主,十年之后才有像微軟這樣的軟件霸主出現。
又過了十年,才進入了互聯網時代。
又過了十年,才有了移動互聯網。
十年前比特幣誕生,又過了十年,我們進入一個什么時代?”這是孟可的思考。
12歲就創業做直播如今,直播如火如荼。
先是年初各類直播答題節目,著實火了一把;后有映客遞交上市申請書。
然而,追溯過去,2007年直播初步爆發。
在此之前,大家還在不亦樂乎地刷著QQ等級。
直到,2008年,李學凌創立了后來的語音直播平臺巨頭YY 。
2006年,還在讀初一的孟可和大多數小孩一樣,對互聯網有著天然的熱忱。
一次,他偶然在網上看到了直播網頁,“當時純粹是覺得這個東西很好玩兒,就想自己做。
”于是,孟可開始自學編程,開發網站,做了一個視頻直播平臺。
回憶起當時的經歷,孟可說,做網站倒是沒什么難度,“最難的事情是,由于年齡太小,銀行不給開戶,沒法進行盈利。
”后來,他想了個辦法,找讀高中的朋友要了銀行卡。
這樣,網站的盈利有了渠道。
所謂的盈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打賞”。
不過,他們不是刷跑車、游輪,送鮮花。
在那個年代,直播支付還主要以Q幣充值和銀行匯款為主。
說起人生的第一次創業,孟可自豪的不是不到3個月就賺了100萬,而是在直播風口還未來臨前,他嘗試過這個項目。
以及,盡管開發的直播頁面極為簡陋,但在實現簡單的聊天互動功能上,他認為自己做得還不錯。
在當時還不存在所謂的營銷、拉流量、燒錢的大環境下,孟可說:“人們大多是覺得直播這個方式新鮮,就拼命給我們刷禮物。
”后來,做網站的事情被父親發現了,孟可就被送到了加拿大求學。
“我爸還是希望我能在讀書的年紀好好讀書。
但我對校園生活沒有太多眷戀,一心想干點自己的事情。
”到了加拿大,由于入學考試成績優異,孟可直接從初二跳級到了高二。
在課業完全能應付的情況下,孟可又拉著朋友一起在溫哥華創立了華人青少年社區網站Ourcorner,為當地華人提供新聞資訊、在線交友、留學考試等服務,平臺短時間內便聚集了上萬年輕華人用戶。
大學時期,主修經濟的孟可就更愿意在商海中撲騰了,開電競館、投資餐館、炒股,都嘗試過。
采訪中,孟可提到,自己的偶像是paulallen,他也想和paul allen一樣,在30歲退休,不受金錢束縛做事情,不追求金錢回報去做真正有意義的風險投資。
反觀孟可從創業到投資的商業道路,不難發現,年輕的他擅于抓住風口先機。
這樣的人,賺錢自然不難。
但是,要長久的建造出屬于自己的企業王國,還需要時間證明。
下一篇:17歲立志養豬,整整堅持23年,他是如何從0做到300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8歲外出打工19歲創業并簽下人民大會堂保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