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創業故事 > 創業故事

創業故事

職業打假人王海:花巨款買假貨1年賺400萬

分類: 創業故事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11-20

閱讀 :400

維權打假20年,每次出現在媒體鏡頭前的王海,總是戴副墨鏡。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王海有意讓自己離開打假舞臺中央,“保持點神秘感,挺好。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2005年2月28日,戴著一副標志性墨鏡的王海現身西安某酒店召開新聞發布會。

圖/CFP王海 42歲,山東青島人。

1995年3月,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買了兩副索尼耳機,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假貨,緊接著又買了10副,依據《消法》第49條提出了雙倍賠償的要求,被稱為打假第一人。

現任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理事、王海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項目負責人、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5年,戴上墨鏡的王海出現在媒體的鏡頭前。

直到今天,他仍然在維權打假的第一線。

這20年,王海本人和中國的打假維權境況都遭遇了哪些變化,有哪些爭議和尷尬,祛除很多人固有印象中非黑即白的底色,我們試圖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王海和職業打假人。

他不再站在舞臺的中心。

打假人王海的光環被一個群體所取代。

這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行業。

“魚龍混雜”,王海說黑社會、大學生、律師等等誰都可以加入。

而王海,覺得正是自己的示范意義,給行業豎起了標桿。

二十年過去了,他需要面對這個群體的低價競爭。

也需要適應這個時代給打假帶來的變化。

他厭倦了別人給他戴的各種帽子。

王海更愿意用交易和成本論來描述自己的打假生涯。

最多的一次打假賺過幾百萬,是一筆好交易。

推掉造假企業光環,又賺錢,又有趣,還能受到肯定。

劃算。

他給自己定了30萬的打假起步價,為什么不呢?他說公司成本很高。

王海說,打假從來和正義無關,賺了錢才能更高尚。

“王老板”巨款買假貨王海沒有看央視3·15晚會。

3月15日晚9點,北京南站候車室,他正準備登上開往天津的動車。

天津打假分公司和物業公司的生意需要他打理。

如今的王海,已不再是單兵作戰的“打假英雄”,很多人愛叫他王老板。

王老板有四個職業打假公司,分別設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

公司主營三種業務,幫消費者維權打假;知假買假;受雇于企業,替企業打假。

第三種,是他生意的重頭,占到整個業務的三分之一多。

他的打假團隊共有30多人,去年業績不錯,王海說,一共打掉一千一百多宗(假冒偽劣商品案件)。

照此計算,平均每人每月要打掉3宗案件。

王海沒有說這個數字是怎么完成的,他拿出了手機,向記者展示一張銀行卡的交易記錄。

“這張卡是專門用來買假貨的。

”手機里顯示,去年購買假貨一共消費1444筆,消費額為2025199.85元。

“買了202萬假貨,賺了400多萬。

”他賺錢的方式是索賠,上面的數字并不是全部。

近日,他曾對媒體公開,“去年的打假成本在400萬左右,總索賠額理論上應該有1000萬。

”有些錢還在賠付的路上。

王海說,去年,他在長春買了40多萬的“問題(進口)牛肉”,計劃索賠400萬。

“今年打算再買1000萬的假貨。

”去年《新消法》出臺后,消費者獲賠償數額增多,王海打算加大投資。

王老板已經不需要再沖在打假第一線,“我去現場,沒戲,一拿出身份證,人家一看王海倆字,不就露餡了?”但個別案件,他會親自介入。

前幾天,王海就去了江蘇某著名村莊調查。

“這個村全國聞名,有代表性,得去。

”“打大老虎,是順應時代”和假貨打了20年交道,王海越來越精明。

他把公司業務重點放在打擊大企業上,“打大老虎,這是順應時代”。

他曾發文質疑耐克的雙重標準,一個月后,北京市工商局針對耐克的“雙重標準”開出罰單,487萬元。

“他們也會入鄉隨俗”。

王海認為大企業的欺詐,是消費者弱勢地位的反映。

但“打虎”行動并不是每次都成功。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996年至2011年,僅媒體公布的信息,王海就有11起案子敗訴。

其中面對的不乏中國移動、可口可樂、廣州寶潔等企業。

電商的發展也改變了他的打假生態。

最近幾年王海逐漸讓公司加強電商平臺的打假比重。

去年所打擊的假冒偽劣涉嫌欺詐的案例中,三分之一來自電商。

電商,他同樣喜歡去調查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

他善于用數據去篩選和定位。

比如面膜,王海讓工作人員先在網上海選面膜。

通過數據對比,淘汰年銷售額低于3000萬的。

剩下的,統計是否在電視或網絡上打超過十次廣告,是否有足夠的賠償能力。

鎖定之后,重點打擊。

“當騙子越來越容易了”,現在通過朋友圈和QQ群,騙子很快可以收回成本。

王海打假同樣在衡量成本與收益。

他慢慢變得溫和,越來越愿意和政府合作。

職業打假人王全忠說他覺得王海和其他人不一樣,愿意參與政府的活動和研討會。

以前的王海,脾氣沖,他的“假想敵”,不光是假貨和造假企業,還有一些政府部門。

有一次在成都,王海舉報一種假藥,無論怎么說,藥監局的工作人員就是不受理。

王海指著人家鼻子罵,還要動手打。

當時他想的是“行使一個公民的批評權”,“作為了,要給我你作為的依據。

不作為,也要給我依據。

”“后來把領導給鬧來了,當時就受理了。

”說到這兒,王海還強調,當時他們也不知道我是誰,我也沒有仰仗我王海的名氣。

他把這些稱為過去:“過去一直是這樣的人。

”理直氣壯。

吳廣福認識王海17年,原在深圳法制報當記者的他,見證了王海的年輕氣盛,那時聊天,王海嘴里總蹦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經濟建設”這些字眼。

現在的王海,打假的事兒,你問一句他答一句,不再侃侃而談。

聚會時,喝二三兩白酒,就不再喝了。

“低調、謙虛、說話小心翼翼。

”3月11日,談到現在對政府部門的看法時,王海放緩了語速:“從對抗,到合作,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不支持到支持。

”前年,他關了投資12年的打假網站。

網站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還在名字后面加上了頗具偵探味道的“007”。

“網站瀏覽量走低,空耗人力財力。

”王海計算著成本。

仍然保留的是傳統的熱線模式。

在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8名工作人員去年接到了1200個咨詢和提供線索的電話。

王海強調,打假線索不都來自于熱線,更多的是靠他業內的資源,客戶傳客戶。

退出舞臺中央這些年,職業打假人已經成為一個行業。

不再像20年前,王海就是打假的代名詞。

“想當年,王海現象,那是不得了的。

”武高漢回憶。

武高漢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原副秘書長,20年前,當王海作為“打假第一人”出現在公眾視野之后,當時全國有3000多份報紙,沒有哪家報紙、哪家電視臺沒參與報道的,“當年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幾十年來都罕見。

”武高漢特意把王海請到中消協,集體討論“王海現象”。

參與過王海打假報道的一位記者回憶,經常是,王海剛到一個打假現場,立刻有二三十家媒體蜂擁而至。

“現在,王海根本排不上號。

”武高漢說,去年,北京朝陽法院受理的消費者糾紛案有數百件,其中只有一件是律師起訴,剩余的都是職業打假人起訴的,其中一個職業打假人的上訴就達到92件。

“跟這個人相比,王海早就不行了。

”王海對自己的定位是打假人的老師。

但他的權威性也受到了很多職業打假人的挑戰。

北京職業打假人劉詠(化名)與王海打過幾次交道。

“他只是個時代的幸運兒,如果他不出現,也一定有李海、張海出現。

”劉詠說。

劉詠翻閱了王海的一些打假案宗,“發現他打假的魄力不夠,有時候點到為止。

”“你敢說第一個出名的,就一定是最優秀的?”劉詠反問。

王海也明顯感覺到,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湮沒、分解了他“第一人”、“斗士”、“英雄”的標簽。

他堅持在微博、博客里發布一些打假案例及打假進程,截至3月16日19時40分,他的微博粉絲共64051人,連“中V”都很難算上;3月12日,他在博客里連續發布四條關于“廠商制造不合格汽車,申請召回”的信息,發出48小時,累積評論數為“1”。

7年前,王海自籌經費,去清華、北大等高校開展消費者權益法的講座,讓他失望的是,“很多法學院學生根本不關注他的講座,更在乎去上市公司賺錢。

”新京報記者隨機詢問14名“80、90后”,只有兩人知道王海;“王海007”的熱線電話,也從之前的每天十幾個,減到現在的每天三五個。

自己的關注度降低,王海覺得很正常,“打假人常態化了,也就不是新聞了,公眾會有審美疲勞。

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有更多的維權渠道,主動性也比以前強很多。

”王海有意讓自己離開舞臺中央。

“我對當一個核心人物沒有興趣,保持點神秘感,挺好。

”他始終不肯說出自己公司的位置,即便是新京報記者找到王海的公司,訓練有素的公司員工也會下逐客令,“沒有王總同意,我們不便接受采訪”。

職業打假人王全忠說,王海與朋友交往,表現得很謹慎,從來沒有帶哪個朋友去家里。

“似乎始終包裹著一層堅硬的殼。

”但王全忠記得,一次王海向他們感慨,“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打假起步價”30萬元王海在微博的自我簡介里寫著:一個清道夫,以賺錢為手段,以打假為目的。

很多人質疑,是不是把話說反了。

現在的王海,應該是“以打假為手段,以賺錢為目的。

”王海承認會向所打假企業索要賠償,他說,打假與正義沒什么關系,其實是一場商業交易,并且是公平交易。

在王海看來,人類社會是靠交易來生活的。

同樣,案子的庭外和解,也是交易。

去年,新消法規定,遇到假冒偽劣,消費者可獲三倍賠償。

但王海的商業化運作有時候可索賠萬倍。

索賠的過程是種心理戰。

王海說,(造假)企業生產的商品賣十塊錢,掌握證據后,也可以索賠十萬元,“打假中要想得到更多錢,得拿出事實、數據、案例,讓對方認為這種交易是劃算的。

”前提是充分的信息和證據。

他舉例,比如,牛奶改日期。

工人(臥底)已經在你的生產線上上班了。

為什么改,怎么做,證據搜集得很詳實,這些信息都掌握的。

“如果同行業間,A企業掏錢讓你去打B企業,你愿意充當這個槍手?”“當然,這是行業自律,只要它(這件事)有正當性。

”王海說。

但正當性不代表正義,王海說,打假與正義無關。

“這個才是正常的社會,別去標榜你多崇高和正義,那是騙人的。

”每天都在想著維權的王海,給公司定了30萬元的“打假起步價”。

他覺得自己的公司成本高,“和警方也有很多合作”。

對于不賺錢的活兒,王海提不起興趣,“為了幾百幾千元去做一個案子,沒必要接。

”拿到高額賠償后,王海坦言,利益受損的企業可能變本加厲地生產假冒偽劣,但“我沒有義務繼續管下去”。

“拿到了賠償,就放縱了假貨?”“我可以告訴其他職業打假人繼續去打嘛,獲利分我一半。

”王海笑了。

“我不賺錢,哪來的錢去打假?與我們這些職業打假人相比,假貨和欺詐對消費者的危害更大吧。

”王海說。

死亡事件后的風險管理打假二十年,王海小心翼翼。

他說自己從未被打過。

有人、有企業恨,但他有自己的一套風險管理系統。

一個死亡事件,讓王海經常把規避風險幾個字提在口頭上。

死者叫黃立榮,是位律師。

據媒體報道,他生前受雇于一家商務顧問有限公司,這也是家打假公司。

2003年12月13日下午,黃立榮坐在車里,用望遠鏡和照相機對紫禁城國醫館監視拍照,被對方發現,有幾個人沖過來抄起鋼管、掃把和木板,暴打黃立榮。

10根肋骨骨折、肝臟破裂。

黃立榮被白布包裹,由一輛沒有牌照的黑色佳美轎車載著,棄于北京醫院附近的街頭。

黃立榮是北京首位在偷拍活動中死于非命的民間調查員。

王海回憶,那之前,黃立榮去他公司應聘,但沒被錄用。

恰巧在公司,一個客戶找王海調查一家醫療企業,王海沒有接手,“黃立榮在旁邊聽到了,他悄悄追出去,接了這個案子。

”“如果因為打假失去了生命,那事業也就沒有價值。

”王海說,當時公司有200多名調查員,那件事之后,他把人員精減到30多人,把調查員分成幾個組,每組5到8人。

調查員中有很多是律師。

招聘時,帥的丑的都不要,就要長得平庸的。

長得太有特點了咋能做臥底,大眾臉才能“扮豬吃老虎”。

外表憨厚老實、內心聰明機敏是首選。

他還制定檢查清單和執行任務的風險防范清單,要求調查員保持通訊暢通,“如果臥底時被識破,要學會怎么避險。

”有時臥底調查,就像電影里演的一樣,“調查員之間都互不認識,各司其職,執行同一個案件時,不容易暴露。

”打假的時候,他會看對方的氣勢。

在深圳,他曾經幫別人成立業委會,每次去都會帶幾個陸戰隊員。

“這很必要,也很正當”。

他對自己也保護有加。

墨鏡,就是跟了他20年的“護身符”。

央視前名嘴王志主持《面對面》時,讓他摘掉,他不摘。

“這是風險管理。

”3月11日,面對記者的相機,王海條件反射般地摘下日常戴的近視鏡,從兜里掏出一副鑲著金邊的圓框眼鏡,金色鏡片把王海的眼睛完全隱藏,清晰地映著眼前人的模樣。

11-20

下一篇:浙江大學生創業一年為母親買房 躋身高富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故事:萬新建的水果王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一区二区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波多野结衣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牛牛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无码狠狠躁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东京热HEYZO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国产精品第一区揄拍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app|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