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是一個把自己的理想付諸實施的過程,需要把人的智謀和各種資源相結合,非持之以恒難行,非業務精專難成。
而創業者必須具有持久的激情,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腳踏實地的態度,同時需要有勇氣面對困難和失敗! 從一名普通學徒到集團公司老總;從一名初中畢業生到復旦MBA碩士;從月收入只有幾百元到資產過億,每一件普通人都需要用十幾年去完成、或是十幾年都完成不了的事,他卻同時交出了3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而他也由此成為“上海銀行杯”首屆上海青年創業先鋒,同時還被共青團奉賢區委員會、奉賢區青年聯合會評為2006年度“奉賢區十大杰出青年”。
他,就是陳慶峰,一個憑借不懈努力,在奉賢締造了創業“神話”的年輕人。
不愿再花父母的錢 16歲離家闖天下 建筑在中國,是一門悠久的、講究的、純手藝的行當,師徒、父子世世相襲是其行業的特點。
陳慶峰的童年就是在工地上玩耍度過的。
“記得我還很小的時候,我父親去工地工作,就一直把我帶在身邊了。
” 童年的軌跡,冥冥之中,似乎也預示著陳慶峰將來的道路。
初中畢業那年,陳慶峰發揮失常,離中專投檔線還差了幾分,為此需要自費上學。
當時已經滿懷愧疚之情的陳慶峰,又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聽到父親在和親戚談話時,用“讀書不夠認真”來形容他。
個性倔強的他不愿意再花父母的錢,決定自己出去闖天下。
于是,16歲的陳慶峰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
“就是學泥工,從這一行當中最基本的做起。
”由于年齡較小,當時的陳慶峰還被工友們戲稱為“童工”。
富二代甘愿睡瓦房 3年苦熬做學徒 學了一年之后,陳慶峰跟著師傅去浦東做工程。
其實,當時陳慶峰的父親就已經是奉賢當地的千萬富翁。
雖然已經是“富二代”,但是,陳慶峰從小到大,就不像“太子爺”,反似“草根一族”。
“我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湯匙’出生,實際上我見證了父輩們的成長,目睹了他們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的艱辛。
”陳慶峰說。
為了不讓父親看扁,更為了證明自己,陳慶峰堅持要像父親那樣白手起家,而且他發誓要做出個樣子再回來。
為了盡快了解各種大型施工設備的結構和運作,以及建筑行業內的各種特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陳慶峰堅持吃住在工地。
白天,他扛鋼筋、背水泥、打樁子,塵土和著汗水混得滿臉全身都是。
晚上,躺在搭在荒草地上的臨時工棚里,他和伙伴們把木板當床,手電筒當燈,常常沒說上兩句話就累得睡過去了。
第二天,又周而復始。
工棚設施簡陋,沒有門窗,天熱的時候蚊子、蒼蠅滿天飛。
僅僅過了一個夏天,陳慶峰就曬得漆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當時我女朋友來看我,都不認得我了。
” 而這樣的日子,陳慶峰在浦東一待就是3年。
籌劃干“垃圾活”創業 當年營收300萬 對有些人來說,離開,是為了回來。
在浦東鍛煉了3年之后,陳慶峰又回到了奉賢。
但是,這一次,他的目標不是打工,而是創業。
下一篇:22歲,9個月,從500歐元到50000歐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8元白手起家,5年獲利近2000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