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作者| Marvin Ncc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湖南新化縣,其貌不揚。
2016年人口普查數據,這里總人口只有150萬,其中50%是農村人口。
囿于山脈縱橫,新化交通不便,外界對這個小縣城的了解并不多。
也很少有人知道,大學或公司樓下的那些文印店老板,就可能來自新化。
新化最顯著的標簽,就是文印。
《湖南日報》數據顯示:新化人在全國開設了6萬多家文印店、2000多家耗材經營企業、3000多家復印機再制造和經營企業。
這個5分錢/頁紙的產業里,新化人占據了產業鏈的上下游每一環,包括打字復印、繪圖曬圖、文印設備回收與再制造、耗材制造與經營。
如今,新化文印產業年產值接近1200億元,占據全國70%以上的份額。
這個數字,已然超過了新化縣GDP的4-5倍。
考慮到地理位置,我們能夠接受茅臺鎮所有人釀醬香酒的事實。
但偏居一隅的新化縣,又是如何成為了文印產業聚集地?這里可能有一部別致的中國商業迭代史。
▲ 新化縣全景圖,來源:華聲在線師徒傳授,新化文印60年新化文印的故事,要從1960年說起。
這年1月,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套1000門縱橫自動電話交換機,在上海吳淞電話局開通使用。
到2月,《人民日報》報道,全國少數民族地區除西藏外,基本上都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當時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這兩件事情上顯露地淋漓盡致。
新化縣當時人均耕地不足1畝,集體生產吃大鍋飯,沒有多少家庭能夠吃飽。
1960年,易代興、易代育兄弟離開新化“以技養農”,在四川涪陵偶然獲得了機械打字機維修技術。
據易代興后來介紹,當時修好一臺機械打字機能賺到45元錢,1元錢可以買到8斤大米。
但當時“農工商”從業人員界限嚴明,糧農丟下鋤頭跑維修,這是明令禁止的身份跨界。
盡管當時易家兄弟偽造公章冒充成為武昌一文化公司的員工,但社會輿論和政府的巡邏并沒有他們把這門生意搞大。
1970年,修鋼筆的鄒聯經與易代育的徒弟袁錫楚結識,并拜他為師學習打字機維修技術。
這個人,后來被《瀟湘晨報》評論為,如果沒有鄒聯經,就沒有所謂的新化現象。
這是一個平凡人的故事。
這里沒有為人熟知的國際品牌,也沒有粉絲眾多的知名企業家。
從鄒聯經開始,新化文印的故事都是“隱形巨頭”“悶聲發大財”的故事。
維修打字機半年后,鄒聯經就帶著4000元錢回家,并建了村里第一棟兩層樓房。
他告訴同鄉,修打字機的人不多,一個月至少能賺到2000元。
▲ 新化現象推動人鄒聯經(左),來源:紅網時刻但那些農民哪里見過如此賺錢的生意?當時新化人從早干到晚,大概能掙到1毛8分錢。
村民開始質疑,這個小伙子不是搶的,就是當漢奸賺的錢。
越是井底之蛙,越是歲月靜好。
鄒聯經沒有做過多的解釋,他過完年再一次離開新化,并帶上了堂弟鄒聯文。
據鄒聯文回憶,一個多月后,他們一直游蕩到了新疆,并從堂哥手中學到了不少手藝。
回家時,鄒聯文給父親買了雙羊絨皮靴,給母親買了件羊絨大衣。
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了解到,這倆兄弟一個多月賺了1萬多。
數據是說服人群最好的工具。
那些曾經瞧不上這門生意的村民,開始悄悄帶著子女跑來鄒聯經家,希望他收其為徒。
坊間傳言,當年向鄒聯經拜師,需要先交300元錢,外加80斤大米。
“新化派”的門戶逐漸繁榮,不少人學成之后便扔下鋤頭走向全國。
改革開放后,新化縣還專門成立了打字機修配廠,鄒聯經出任廠長。
他表示,“廠子成立以后,開始大張旗鼓地辦學習班,有的學員學習1個月甚至10多天就出師了。
”那個時候的新化縣,就像現在的毛坦廠中學。
一批批學徒畢業之后出走新化,去往了全國600多個城市,并成為之后開拓文印產業的頂梁柱。
廣東省(湖南)辦公耗材行業協會籌委會秘書長龍三沅表示,經過幾十年的演化變遷,新化人文印產業從業人員接近20萬。
而有媒體統計,目前文印產業發展較好的100多家企業中,鄒姓、曾姓的法人代表占70%。
而在新化,曾與鄒是兩大主要姓氏。
鄒聯經的學習班壟斷文印產業。
▲ 當年鄒聯經學習班所在小鎮,已經成為中國文印小鎮。
親戚聯營,新化復印店開遍全國而今的新化,要是有人說“你全家都開復印店”,這句話可能是真的。
在湖南師范大學旁邊的一家文印店老板表示,其大堂哥在內蒙古開店、二堂哥在西安開店、嫂子在長沙步行街開店,就連才17歲的表弟都已經做了一年多學徒。
小小的復印店,在復制紙張的同時也在自我復制。
據業內人士分析,這種夫妻圖文店占市場的50%以上。
只是,好奇的讀者會問到:從維修機械打字機的流動大軍開始,新化人怎么就一夜之間在每個城市落地生根的開復印店了呢?新化文印產業這一次迭代,依舊離不開鄒聯經。
1980年之后,國外印刷效率較高的靜電復印機開始進入國內市場,并不斷擠壓國產品牌和機械自己。
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全國復印機銷售服務單位已超過1000家,分布在30個省、市、自治區的107個城市,其中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大約300家。
這期間,鄒聯經門下的“新化派”很難熬。
新化超過50%的人都學會了維修機械打字機的手藝,但而今市場被復印機擠壓,難道又要回到小縣城里守著半畝黃土嗎?1986年,國外9家廠商在往國內市場進行散件組裝出口,機型達到23種,累計進入中國市場的數量不過8.7萬臺。
鄒聯經幾經周折,通過一個外地商人搞到了一臺日本進口的二手復印機,并在鎮子里開出了第一家復印店。
鄒聯經對接到了硬件供應渠道,預示著所有新化人都有了復印機。
通過鄒聯經,10多萬新化人在這個渠道上找二手復印機,并開出了一家家復印店。
屆此,大街上一張A4紙廣告寫著“復印、打印”的文印店,開始在中國各地流行。
▲ 街頭打滿廣告的文印店,來源:聽道網數據顯示,僅1993年國內銷售復印機達到5.2萬臺,這其中大部分是新化人買走了。
這群人大大增加了對復印機的需求,國產機銷售比重達74%,營口復印機廠生產的小型膠印機市場占有率達70%。
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新化文印的發展軌跡,更像是你們熟知的重慶小面、萬州烤魚的發展。
師徒制傳授技藝,供應鏈上下游信息共享,全國各地品牌矩陣不突出,產業名聲卻影響甚大。
而這種業態的擴展,就像上述復印店老板所言,都是親戚聯動,全家復印。
據他介紹,自己店里的復印機等設備都是從親戚那里拿的貨,彼此信任不吃虧。
早期,除了鄒聯經、與鄒聯敏等人在臺灣收購來自日本、美國等國的二手復印機,還有一個人叫曾旗東。
鄒聯敏稱,他在1992年發現臺灣人的二手復印機貨源后,就告訴了曾旗東。
后者買來二手復印機后進行維修翻新,然后在廣州天河科技街批發零售,從而建設起二手復印機專業市場。
在湖南師范大學旁邊的另一家復印店老板表示,他和曾旗東的兄弟就是發小,自己店里的復印機都是從他們手上拿到的。
這位老板借助這家店,已經在長沙買了兩套房一輛車,老家也修了兩棟樓房。
創業過程中,所有夫妻店創業都面臨著啟動資金的問題。
但新化文印產業里,上下游親戚幫扶、前期墊資提攜則成為常態。
這樣的“親戚聯營”模式,加速了新化文印產業的發展。
60年來,新化人在全國開設了6萬多家文印店。
而他們身后,矗立著一條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包括2000多家耗材經營企業、3000多家復印機再制造和經營企業——這些都是新化人的產業。
▲ 二手復印機專業市場發跡之地,來源:百度圖片 1200億瓶頸已現,新化突圍在即數據顯示,文印產業上下游熟練的新化籍員工超過20萬,產值達到1200億元(一說800億)。
但我們需要看清這個行業的現狀,比如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
據圖文復印店老板楊敏介紹,新化很多年輕人都是初中畢業就當學徒,一般在復印店學三年就可以獨立出來開店,學得快的還不用三年。
初中畢業的創業者,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東西只有茫然。
以鄒聯經為例,作為新化文印產業的掌舵人,他早于2008年退隱這個草根江湖。
據鄒聯文后來介紹,2008年,鄒聯經到日本考察復印機市場,但由于文化水平太低,居然被騙了幾千萬。
這筆錢,幾乎是鄒聯經的全部身家。
是的,在這個從5分錢的打印紙里掙錢的行業里,發小財的人數十萬,但億萬富豪卻不見有一個。
▲ 街頭多家文印店一墻之隔,來源:Changdacar在宣布退隱江湖之前,鄒聯經還建了一個QQ群,叫做“二手復印機大改行”。
而這,也一度成為新化文印產業的大危機。
《時代紀實》曾撰文稱,新化人大規模開設打字復印店,其實是在2000年以后。
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2000-2010年,是新化籍打字復印店的第一個繁榮期。
追溯到上游,則是鄒聯經、曾旗東們的二手復印機生意已經發展起來了。
但2002年,國家推出一項規定,以回收鋼鐵為主的廢五金電器、打印機、傳真機、電傳打字機及多種復印設備,被明確列為禁止進口貨物。
至此,復印店老板依靠的上游產業鏈掉了一環。
很多人要么轉行,要么潛入“地下”悄悄走私。
曾有新聞報道,對于走私業務,廣東分署緝私局曾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66人,打掉走私團伙20個,現場查扣涉嫌走私進口的二手復印機、打印機2500余臺以及電腦資料、賬冊等涉案證據材料一批。
無論是60年代易家兄弟偽造公章,還是20世紀初那些新化人走私倒賣,在政策的監管下都置于合規。
野蠻粗放,憑借經驗的草根創業江湖,以鄒聯經的退隱宣布終結。
下一個1200億,新化文印還需要更多探索。
那些小的、散亂分布的設備耗材店和圖文店,已經受到了來自上游的“牛鞭效應”。
由于過多的從業人員集中在產業鏈終端,當下復印店面多到一條街并排著開張——“新化派”的自我競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
有媒體報道,長沙一些圖文店,A4紙的復印單價已降至1角錢以下,更有甚者低至四五分錢,瀕臨虧本。
價格戰在這種幾分錢的領域里,照樣打得不可開交。
▲ 市面上成體系化的文印招商加盟,來源:網絡圖片但在廣州,這一行卻做得越來越風生水起,他們是一群有一定文化知識、熟練掌握互聯網的年輕人。
通過接棒父輩靠吃苦耐勞攢下的事業,就連一部分新化95后也加入到了這個產業。
1、他們在改變終端復印店的業態。
以鄒聯文在廣州的競天圖文數碼快印店為例,其淘汰了一批原來的設備,從國外進口了價格高達249萬元的彩印機。
普通復印店正在變得勢單力薄,彩印、廣告制作等多元業務形成的大型文印公司逐漸取而代之。
鄒聯文表示,整個店面設備搞下來投入幾百萬上千萬,不少夫妻店還是承受不起。
2、除了把終端單店做大,從終端往上游走依舊是一條好路子。
曾曉陽(化名)的父母上世紀90年代開始做復印店。
大學畢業后,曾曉陽雖然也扎根到了新化文印大家庭,卻沒有選擇接班父母,而是憑借所學知識創辦了一家再制造公司。
“下游不如上游,下游是生意,上游是事業。
”曾曉陽說道。
他的公司主要研發生產一些輔助設備,比如膠裝機、切紙機等。
這個領域,已經不乏一些表現不錯的企業,比如北海琛航、湖南至簡、常熟夏普、福建貞泰、福州理光等。
理光副總經理鈴木輝行就曾介紹,“新機子可復印900萬張以上,再生復合機可達450萬張以上。
而價格僅是原價格的20%。
”看名字就知道,這些企業不少還是被國外資本掌控。
曾曉陽就表示,公司將在知識產權方面多下功夫,研制出下游圖文廣告公司、照相館降本增效的設備。
▲ 淘寶上一些DIY打印產品,來源:淘寶3、文創出口與市場下沉,將會成為新化文印產業第二曲線嗎?接著曾曉陽“下游不如上游”,羅國雄對了一句“文印不如文創”。
羅國雄是新印科技董事長,這家公司由新化縣與太平洋證券公司連個成立。
其去年產值達1.6億元,2019年可望達5.5億元。
他表示,文印領域市場還是太少,但文創就不一樣。
新化文印產業新一輪的轉型,或將從文創入手。
在淘寶店,你可能會看到一些可愛圖案的手機殼、抱枕、鼠標墊等。
這家淘寶店的老板,可能就是某家新化文印店老板。
在沒有鄒聯經、曾旗東的日子里,他們開始用互聯網與各地的用戶交流,并將用戶DIY的圖片打印在任何可以承載的地方,甚至內褲。
這些東西,他們甚至會出口到歐美市場。
而在今年6月,300臺復印機也在新化縣裝箱起航。
不久之后,它們將出現在非洲國家加納的市場。
羅國雄表示,“以三折頁印刷品、1000張起印為例,加納市場的報價折合為每張3.26元人民幣,我們過去后,可以把價格控制到1/10左右。
”《湖南日報》報道,新印科技將以加納基地為先導,逐步在非洲國家建設生產運營中心與復印機再制造工廠,實現從產品到運營維護的全產業鏈布局。
逐漸的,我們看到60年前那個“赤腳走天下”文印維修軍團,正將腳步擴散到國際市場。
新一代年輕人或將引領新化文印產業走向新的時代,到時候可能不止1200億。
而由文印展開到全國各個領域,這又何嘗不是中國商業史迭代的一個縮影呢?
下一篇:只有初中學歷,他如何將網站做到4億用戶,逆襲為億萬富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人用600萬換來的收益,我只用了10萬,因為選擇了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