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六十幾年前,他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他的人生經歷了三次轉身:泥水匠、記者、商人; 他與宗慶后的恩怨情仇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有人說:他是企業家里最會玩廣告的人; 也有人說:他是廣告人中最賺錢的企業家; 著名品牌戰略家李光斗說他是中國企業家中最能“生孩子”的老板; 更多時候,低調只是巨鱷身上的迷彩。
他就是農夫山泉的創始人——鐘睒睒(shǎn)。
人生的三次轉身 鐘睒睒一生中經歷過三次轉身:泥水匠、記者、商人。
他出身在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家庭。
父母都是所謂的右派,不過,鐘睒睒父母都是非常正直的知識分子,他母親完全是受小人陷害。
父母的政治生命被糾正之后,睒睒也去了省城。
輟學之后,他經歷了一段絕對灰暗的人生,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1977年,鐘睒睒輾轉于嘉興、紹興等地,學做泥水匠和木匠。
還先后去《江南》雜志社與《浙江日報》社工作。
這些工作經歷為他日后的生意積累了良好的人脈,他說;“現在真正交往的朋友,都是當時浙江日報的老朋友”。
1988年初,國家正式批準設立海南經濟特區,隨之涌起一波海南淘金熱。
如今財富榜上的許多知名富豪,都是當年的淘金客。
鐘睒睒就是其中一位。
1991年,鐘睒睒已在海南經濟特區站穩腳跟,成為娃哈哈廣西和海南的總代理商。
最懂營銷的企業家,沒有之一 多年來,鐘睒睒一直隱匿在輿論之外,他一手締造了農夫山泉和養生堂兩大品牌,外界卻對其財富一無所知。
他的公司沒有上市,從未披露財務報表,鐘睒睒的名字也從未出現在任何版本的富豪榜。
或許有人不認識他名字中的“睒”字,但所有人都聽過他的牌子。
創業20多年間,他相繼推出了龜鱉丸、朵而、農夫山泉、清嘴、尖叫、成長快樂、東方樹葉、茶π等一眾知名產品。
每個時間段,他旗下都有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品牌。
提起農夫山泉,你會脫口而出“有點甜”,或許還能接著說起“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所有這些廣告詞,都出自鐘睒睒本人之手。
他是中國企業家里最懂得營銷的人之一,不僅擅長廣告宣傳、品牌定位、形象傳播,還總能通過標新立異,提升農夫山泉旗下產品的知名度。
相較其品牌,外界對于鐘睒睒的了解很匱乏。
他很少公開露面,加之長期特立獨行,媒體給他打上了“獨狼”的標簽:桀驁不馴、離經叛道。
因為堅持做天然水,他和同行打了20年的仗,“我就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同行們在干什么、想什么,我根本不管。
”同時,鐘睒睒又是個很有文化的人,他對外發聲雖少,但每番言論都很有見地,知識分子的身份,多少讓他有點曲高和寡的意思。
“水戰”二十年恩怨情仇 鐘睒睒在飲用水市場上的耕耘,比涉足保健品行業還要早。
二十年來,他與國內飲料業老大娃哈哈、以及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的恩怨情仇始終揮之不去,足以拍成一部電影。
1990年,經過宗慶后的三年創業,娃哈哈已由杭州市的一家校辦企業經銷部,發展成為產值突破億元的大企業。
1991年,鐘睒睒的身份是娃哈哈口服液在海南和廣西兩省的總代理商。
或許同為浙商的緣故,雙方很早發生了聯系。
還是在這一年,雙方曾發生過一場風波。
由于海南是新開發的經濟特區,娃哈哈對代理方面有優惠價格;另一方面,娃哈哈口服液當時在廣東熱銷。
于是,鐘睒睒把在海南低價拿到的娃哈哈口服液,拉到既不屬于海南、又不屬于廣西的廣東省湛江市,高價銷售。
因為此事,他與宗慶后一度鬧過不愉快。
就在娃哈哈繼續保持國內飲料市場領先優勢的時候,鐘睒睒也利用自己在保健品行業上賺到的第一桶金,重新殺入飲料行業。
1996年9月,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于杭州成立。
在精心的水源布局與事件營銷雙管齊下的作用下,“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語,響徹大江南北。
2001年,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改名“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經歷了20年的風雨,就產品線而言,農夫山泉已與娃哈哈在飲用水、果汁、功能飲料、茶飲料等飲料業細分領域展開全面競爭。
但面對起娃哈哈在食品飲料產業鏈上550億元的年營業額(2010年數據),農夫山泉的百億營收,始終望風莫及。
只有在鐘睒睒主抓的飲用水領域,經過多次的“水戰”、事件營銷、和促銷戰,2010年末,農夫山泉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娃哈哈,直追行業老大康師傅。
二十年的“水戰”史,農夫山泉與娃哈哈之間針鋒相對的主旋律背后,間或穿插著鐘睒睒與宗慶后奇妙的惺惺相惜:鐘睒睒對宗慶后一直頗有推崇,而當農夫山泉遭遇“砒霜門”危機時,宗慶后曾公開聲援。
兩家水業巨頭之間綿延二十年的恩怨情仇,非當事人實難一窺全貌。
一匹獨狼的困 有下屬夸“他很有點儒家文人的抱負。
有時聊著聊著就會熱淚盈眶”。
但對內管理上,仁厚卻離之甚遠,在農夫山泉,“儼然就是皇帝,他可以隨便左右某一個人的去留”。
他是鮮在公眾場合露面的浙江老板,過去屈指可數的幾次亮相,都曾是笑到最后的那一個人。
二十多年前,他曾在一封信中剖析自己,“以前太可憐了,可憐自己那種莫名其妙的自尊與清高,對所有商人都不屑一顧,這實在是太淺薄。
商人中的能人才是真正的強人,文人中的能人只是半個強人。
”他自此選擇了做真正強人的從商道路,扎進了水行業,卻不料走上的是一條毀譽參半、譏諷無數的坎途。
下一篇:白手起家,來看季琦創業成功故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8歲只是個開始,他賣房創業一心要做自己的鞋類品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