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汽車產業升級的浪潮事實上可以歸結為一個核心:我們想給汽車加上另一個“大腦”。
傳統車企巨頭與新車企勢力都在致力于此,毫無例外。
在車聯網“戰事”打響后,產業競爭聚集到了如何打造汽車的“第二引擎”——車聯網。
相比之下,傳統勢力與新勢力,前者擁有深厚的技術池,后者擁有輕快的組織架構——換句話說:傳統車企只要拼一把意志、果斷調整架構,就能碾壓新創企業或者互聯網公司。
不過,最近發布的奔馳 EQC 則讓行業不得不調整這種認知,無論是電池PACK能量密度還是續航能力,奔馳這家老牌車企都表現出了明顯的遲滯;而成立僅三年的斑馬網絡、百度小度車載 OS 乃至騰訊的 AI in car,具備“產品思維”的新交互技術,給傳統巨頭帶來了十足的壓力。
大量車企選擇了和阿里、百度及斑馬這樣的互聯網新貴“牽手”【合資車企東風雪體龍、曾深耕車聯網技術的觀致都已牽手斑馬,而豪華品牌寶馬分別與百度和騰訊達成車聯網領域的合作,福特也橫跨阿里和百度與兩大互聯網巨頭同時簽約】,尋求智聯網聯汽車領域的機會。
因此,傳統車企和新興技術企業的關系,早已不是組織架構和市場體量的簡單對比,本質上是思維方式和服務理念的融合。
上汽通用集團近幾年關于車聯網戰略的多次升級、及對于用戶體驗的重視,正是踐行這一理念的代表。
如今,遠遠超出 Onstar 標準服務的邊界,通用的智能網聯體系早已涵蓋了智能駕駛、云端交互及智能安全技術。
從2017年正式發布“車聯網2025戰略”伊始,上汽通用就著力推進“以云為中心”的車輛應用與服務,并實現不斷迭代更新;同時,將大量語音交互、互聯網服務、遠程控制和OTA升級進行融合,使得整個車聯服務能力,具備了AI支撐的人機交互體驗。
傳統的服務優勢結合新興技術,正在形成上汽通用全新的競爭壁壘。
車聯網的20年和2年 如果回溯至1995年通用推出Onstar產品,至今通用的車聯網布局已經跨越了20年的產業周期。
上述發展歷程又可劃分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人工智能技術未興起,互聯設施也不完善,車內交互和服務體系進展緩慢;第二個階段,借助在線和智能技術,車機開始向手機生態趨同,具備自我進化的能力。
在不久前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百度IDG事業部總經理李震宇對此進行了總結,“過去20年,汽車車聯網方案都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而最近兩年,隨著車載計算能力提升,語音、語義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車聯網技術開始快速發展。
” 通用集團宣布在車聯網戰略上全面升級的時間節點,也恰恰符合這一演進節奏。
在“車聯網2025”戰略推出后,通用對2017至2025年企業車聯網的構建進行了清晰規劃,明確了各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包括主要服務內容從當初的14項擴展到22項,并且還在國內首推車載4G LTE網絡連接服務以及車聯網B2B服務平臺,打造了國內最強大全面的車聯遠程控制手機應用系統。
此外,“車聯網2025”戰略還增加了與車主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如在線車輛保養預約、酒店機票預訂、代駕、車內訂餐、法律咨詢等服務也在源源不斷地擴展。
今年的8月23日,上汽通用汽車又宣布將于今、明兩年陸續上線的大批車聯網創新“云”服務,這標志著公司全新一代車聯系統全面迭代升級。
與此同時,還宣布向上汽通用汽車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所有搭載車聯應用的用戶,提供每年24G的“OnStar安吉星車聯應用流量終身免費”服務,全面覆蓋除WiFi熱點分享外的所有車聯應用。
而針對沒有前裝車聯應用的用戶,上汽通用汽車還基于云端互聯的基礎,推出了智能車聯硬件,提供多元化服務。
服務內容看起來非常龐雜,但其實可以分為幾大類別:人機交互、網絡通訊和免費流量、手機遠程控制服務以及后市場服務。
而這一整體服務結構的升級,帶來的不僅是服務效率的提升,還包含了車機與其他硬件,乃至家居場景等多個終端的生態協同。
此外,通用Onstar將之前的付費訂閱模式取消,升級為互聯網行業常用的免費形式,更是大大拓展了其車聯服務與整個互聯網服務生態的對接能力。
從內到外的質變 如文章開篇所言,與通用不同,大量車企缺乏在車聯服務領域的積累,不得不借助斑馬、博泰等新興技術企業布局自己的車聯網,或者搭建車聯網框架,然后在自身的車聯服務中引入BAT等巨頭的優質資源。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BAT的合作策略,也將決定車企自引入BAT資源時所需要讓渡的權益。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BAT等互聯網巨頭的合作策略,將決定車企在引入BAT資源時所需要讓渡的權益。
例如,當互聯網公司在車內提供服務時,其賬戶體系獲取的數據歸屬,以及系統集成方案提供商對車廠的線控和CAN協議的權限開放要求等問題,都需要車企面對。
也就是說,尋求外部深度合作的同時,車企自身的技術能力該如何提升,以及數據控制權如何確保。
擁有數十年相關技術積累的通用,在這一問題上,顯然沒有過多猶豫,其在服務層面大刀闊斧式改進的同時,對汽車電子電氣架構也進行了同步升級。
據了解,上汽通用汽車將整合全球資源和本地的研發能力,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了整車通訊的解決方案,導入傳統CAN總線與以太網總線混合的技術方案,并且在系統中采用了業界領先的基于Hypervisor的系統架構,以更好地利用強大的硬件資源,使數據傳輸更快、程序應用更多,為用戶提供安全且多樣化的車聯服務和體驗。
或許有人會問,車機系統的改善需要如此徹底的電子架構設計嗎,畢竟,以太網等技術的應用成本并不菲。
這個問題要在通用的整體智能化戰略上找尋答案。
“2025車聯網戰略”實施一年多的成果,也證實了其服務整合能力:全新一代車聯系統在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車型上得到普及應用;包括專屬賬戶、在線電臺、在線音樂、語音在線查詢,還有準確流暢的云端導航等一系列用戶高感知、高頻率使用的云互聯功能陸續上線;而同時,上汽通用也將加快普及ACC自適應巡航、LKA車道保持、CMB碰撞緩解、SBZA側盲區預警等新一代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并逐步覆蓋到公司旗下15萬元級別車型。
車聯服務、智能駕駛所需的高并發處理能力,海量的數據傳輸,以及可靠穩定的體驗,都有需要通用來一場從內到外的架構革新。
跑在互聯網生態之上 當互聯網逐漸成為基礎設施時,上汽通用及時捕捉到了這一趨勢,并逐漸跑在互聯網生態之上。
這將使得車輛成為一種數字化終端,處于信息化和數據化的環境之中,車輛的研發生產、用戶服務、售后維護,乃至車企與用戶之間的信息傳遞效率等等,都將得到大數據的賦能。
以汽車研發為例,一般一輛車型的研發周期是42個月,如果加上發動機和變速箱整個周期還要延長6個月,就是48個月,整整4年時間。
這個流程將會面臨大量開發工程問題,過去車企的傳統做法——用SD卡來記錄數據,然后錄入到服務器中,尋找工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已經十分落伍。
在完備的通訊條件基礎上,上汽通用可以通過WIFI和4G方式把數據傳到云端,再從云端傳到研發基地的服務器,可以大大提升研發效率。
同樣,在上汽通用的車聯服務升級戰略中,也推出了OTA遠程升級功能,可以對安吉星模塊和車機娛樂系統進行在線升級,讓用戶感受到系統和應用“常用常新”的互聯體驗。
同時,通用也在建立車與手機、智能硬件、家居乃至整個交通道路環境的溝通,將車融于物聯網生態,將加速汽車的智能化轉型。
而在此之外,普及通信條件,提供免費流量,上汽通用將讓旗下所有汽車接入互聯網,進而獲取整個互聯網的大生態資源。
這將使得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融于生活場景的智能終端,其對未來車企在產業角色的轉型,乃至更多商業模式的挖掘上,都將奠定基礎。
當然,數據的價值至關重要,作為數據處理的后盾,云平臺也是未來車聯大廈的地基。
上汽通用為此進行了細致布局,以迎合未來從端到云的計算趨勢。
據了解,基于對消費者需求及車聯網趨勢的洞察,上汽通用汽車采用私有云與公有云的混合模式,并在網絡安全設計上涵蓋整車電子架構、智能網聯車載系統和云平臺,為后續車聯創新應用與服務構建扎實、高效的基礎平臺,確保讓消費者獲得開放、安全的車聯云體驗。
汽車行業向智能網聯化的演進已經開始,轉型和創新也早已成為傳統車企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究竟如何轉型,以何種路徑將創新成果落地在具體的業務層面,上汽通用顯然率先找到了答案。
在車聯服務的布局中,上汽通用從服務體系的持續革新和建設,到底層架構的設計,再到云端平臺的布局,都體現出了其對未來技術趨勢的嗅覺、轉型創新的決心,乃至將自身服務體系的優勢與新興技術進行融合的智慧。
下一篇:快遞進入1天1億時代:廣東浙江江蘇包裹量領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調理包:正在摧毀未來中國的餐飲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