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6年即將結束,12月迎來第一天的時候朋友圈就被“2016年最后一個月,請善待”“2016最后一個月,我的愿望是······”類似的言語刷屏,但科技圈似乎并沒有聽到這種愿望,反而迎來了“裁員風暴”。
12月6日,正處在風口浪尖的樂視,在股市中也遇到了一次危機,其樂視網尾盤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度下降跌近8%,據稱賈躍亭64.81%質押股一度跌破平倉線。
于是,7日立即停牌緊急應對股價波動,同天晚上,樂視網發布公告:公司正核查異常下跌及平倉傳聞,并同時籌劃重大事項,預計涉及產業資源整合事宜,繼續停牌。
針對質押平倉傳聞,賈躍亭本人在微博強硬反擊:“呵呵,昨日系列事件之一,策劃夠完美,黑手夠無恥,但樂視人會被擊垮嗎?答案是:越被黑,越堅韌,沙場見。
”值得一提的是,與樂視相關的酷派集團在7日股票也下跌近12.5%,有業內專家認為,這一系列事件與樂視體育確認裁員10%有關。
科技圈不止樂視一家被傳出裁員,跟樂視一樣在燒錢的還有剛剛跟優步合并的滴滴。
滴滴裁員的消息剛出來時,隨后便陷入了一種“傳裁員、辟謠”的死循環中,讓大眾不明所以。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有裁員傳聞或者裁員的行動的企業不止這兩家。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這些科技公司屢次傳出裁員的消息呢?有觀點認為,互聯網行業每隔8年就會出現一次資本寒冬,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尤其讓人膽顫,接著是2008年的資本寒冬,按照數字算下來2016年正是繼2008年后的又一次資本寒冬。
《詩經》有言:“既明旦哲,以保其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明哲保身,年關裁員似乎詮釋了企業這種自保的方法。
不過,裁員真的可以避免互聯網泡沫的重現嗎?資本寒冬,經濟下行蔓延至互聯網縱觀2016年,已有多家科技公司傳出裁員風波。
此前有媒體列出了一組驚人的數字,在百度搜索“裁員”相關的新聞已經有263000篇,整整有38頁,竟有30頁是發生在2016年的。
而如今,再一次打開百度搜索裁員的相關信息,已經增至281000條,資本寒冬似乎已經深至。
先是電商行業,自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后就有媒體報道稱,美團將啟動PIP計劃(員工發展改進計劃),在全國范圍內裁員超過一萬人,對此美團已經澄清,消息純屬謠言。
而易車網自7月起,就分批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裁員行動,包括直營的業務:經紀人業務、問答業務、易湃、惠買車等多個部門都在裁員范圍內,裁員人數過千。
后來餓了么有菜、就醫160、愛鮮蜂、紛享銷客也相繼出現裁員的境況。
其次是傳統企業,中石油(CNPC)旗下的大慶油田商討暫時解雇5萬人,這便相當于全部員工的20%。
微軟在截止到2017財年結束前,累計將在全球范圍內裁掉4700個職位。
而富士康與夏普的交易結束后,富士康就關閉夏普部分抵消的海外業務,并裁員7000人。
與此同時,傳統行業裁員的還有首鋼集團、立邦男裝、梅西百貨、思科以及美國化妝品直銷巨頭雅芳等。
最后互聯網行業也擺脫不了裁員的局面,科技圈繼三星的多事之秋后,樂視又迎來了資金鏈寒冬,11月初,樂視電視被爆欠款近9億元,隨后又被披露樂視手機供應鏈欠款數十億,而不久前同樂視合資的法拉第未來汽車工廠也暫時關閉,包括樂視在浙江200億投資的“超級汽車工廠”項目還未動工,直至7日的緊急停牌。
盡管樂視已經公開表示,電視供應鏈沒有問題;樂視手機所存在的問題也正在盡力解決;法拉第未來工廠會在2017年初開始運營,汽車工廠項目也將會在年底開工,甚至賈躍亭還召集了自己長江商學院的同學融資,但融資的6億元似乎并不能填滿樂視資金短缺的大坑。
更有觀點指出,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方案似乎都在為樂視的裁員做鋪墊。
雖然樂視已經否認裁員傳聞,聲稱要實行末位淘汰制,這難道不是變相的裁員嗎?裁員其實并不可恥,作為支持者的角度,如果樂視在面臨如此種種問題時,不考慮裁員減壓,反而會更讓人擔心。
畢竟,在戰略轉型、業務調整的表象下,資金鏈危機、節本過冬的最直接有效的舉措就是裁員精簡。
當然,除了樂視,被傳出裁員消息的還有滴滴。
自滴滴與優步合并以來,裁員的傳聞就一直沒斷過,而滴滴則一直處在辟謠的狀態。
關于滴滴裁員的傳聞,也許并非捕風捉影。
縱使滴滴的處境不像樂視如今所面臨的困難,但因為新政的頒布也并不好過。
甚至有專家認為如果嚴格按照新政執行,滴滴將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網約車作為近幾年最成功的互聯網創新模式,滴滴是成功的,而在與UBer的上半場競爭中,也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但之后的形勢急轉直下,滴滴在網約車下半場,面臨的最大困難其實并不是資本寒冬,反而是相關監管政策,這不由得讓人扼腕嘆息。
資本寒冬蔓延至深,互聯網行業除樂視、滴滴出現裁員傳聞外,此前還有聯想公司裁員近千人;58同城裁員30%,其中包含了運營、商務、研發、設計等;而京東、奇虎360、阿里巴巴、暴風等互聯網公司均有裁員。
雖然其中大多數企業都對外回應稱,裁員系謠言,絕不屬實。
但裁員的消息仍舊如同冷冽的寒風,不是的刮起。
互聯網已經難以成為新經濟的驅動器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從裁員便可以看出科技圈正遭受資本寒冬的侵蝕,側面也可以看出這是企業資金鏈的危機所采取的的措施。
實體經濟走下滑趨勢,眾多的傳統企業死在轉型的道路上,而曾經被定義為在經濟不景氣下的一個新驅動——互聯網,按當前形勢來看,這個新的驅動似乎遇到了困難。
在之前國家經濟尋求轉型的da背景下,互聯網+橫空出世,讓所有人看到了經濟發展的新希望。
相關利好政策層出不窮,推動并扶持了創新型企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導致國內互聯網創業的爆發。
最具代表性是中關村創業出現“井噴式”增長。
有數據指出,2013年中關村新創辦企業超過6000家,而到了2014年上半年新創辦企業已經超過9000家。
在全民創業熱潮爆發,資本瘋狂涌入的催生之下,如今的互聯網就像文革時期“畝產萬斤”的大躍進時期,互聯網也出現了“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類似的吹噓估值。
每個企業都敢稱自己是行業內的獨角獸。
比如十一過后,各大領域的活躍公司排名競相角逐,幾乎跟個企業都宣稱自己再某個領域獲得了第一名。
除了資金短缺,巨頭碾壓也是互聯網難以承擔經濟驅動器的重要原因,行業下行的初期階段,中小型低微企業會馬上感覺到危及,而此時正是巨頭把酒言歡的好時節。
隨著中小企業經營的艱難,導致市場上會出現便宜又優質的資產,而這些資產正好被巨頭趁機吃下,變得更加強大。
巨頭越來越強大,中小企業隨之而來的只能是倒閉。
宏觀的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到了某個行業的臨界點之后,將會導致整個行業的生態直接被破壞。
如果不能尋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即使是行業巨頭,也難說不會倒下。
直至最后,巨頭中的幸存者重整旗鼓,將之前剩余的優質資產慢慢收攏,再次迎接新的上行周期,開始新一輪的所謂“上半場”。
總而言之,互聯網出現的“畝產萬斤”、燒錢、巨頭碾壓等現象,導致了虛擬經濟開始和實體經濟一樣處于失控階段。
當然,戰略轉型、業務調整或許也存在一部分原因。
目前情況來看,互聯網年關裁員已成趨勢,今年的年關,互聯網科技圈注定人心惶惶。
互聯網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最脆弱時期在互聯網行業說到資本寒冬,那肯定是“避之如蛇蝎,人皆側目”,但是該來的總會來。
2016即將結束,回想去年這個時候的互聯網正是人頭攢動的的好時節,企業高薪挖人、燒錢、補貼好等等好不熱鬧;而今年的互聯網圈卻噤若寒蟬,裁員風暴席卷互聯網。
這讓人想起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場景。
提起2000年的那場互聯網泡沫,很多互聯網人依舊膽戰心驚。
從1998年開始,科技公司的估值就比普通市場約高40%,2000年初科技泡沫已經達到巔峰狀態,當時估值就已經超過165%,然而當時風頭最大的初創科技公司上市估值也才60億美元左右。
在資本狂熱之后,寒冬無聲來襲,絕大多數互聯網科技公司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除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2008年的全球金融唯一也導致了新一輪的互聯網泡沫。
而時至今日,資本寒冬有意思讓互聯網感受到了徹骨的寒意。
目前為止不論是科技領域還是傳統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此時無疑是最脆弱的時候。
事實上,年關裁員風暴本質上是經濟持續下行、估值虛高、企業轉型、市場縮水導致的并發癥。
有一句俗話叫,“趁你病,要你命”。
形容此刻的互聯網寒冬似乎再貼切不過。
資本寒冬似乎仍將繼續深至,互聯網從業者一籌莫展。
不過,冬天過后,必將是萬物復蘇的春天。
歷經寒冬的侵蝕之后,“春天”來臨的時候又將會有一批新的巨頭誕生。
但問題是,這次寒冬到底有多長?可能并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下一篇:國產超薄電視亮相 中國制造太震撼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健康時代:重醫療向重健康轉變,醫與藥是兩個產業但不可分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