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剛過去的雙十一天貓京東雖然又賣出了創紀錄的手機銷量,但2015年中國的手機產業并不好過。
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在經過幾年的快速增長之后已經進入存量市場,隨之而來的是本已產能嚴重過剩的手機供應鏈進入市場清洗階段。
大批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紛紛宣告倒閉。
2015年初,手機供應鏈行業由東莞手機代工廠兆信通訊董事長高民的自殺開啟了寒冷的一年,10個月后,為中興、華為等手機廠商供應手機配件的深圳明星企業福昌電子發出倒閉公告的新聞將慘淡的中國手機供應鏈行業的生存狀況推到了眾人面前。
之后,東莞京馳塑膠科技有限公司緊接著福昌電子倒閉,與福昌電子主營業務類似的京馳塑膠也發出債務清算公告信,這家成立于2013年,主要為TCL、海爾、酷派等手機廠商供應手機外殼、模具等配件的公司因拖欠數百名手機殼材料供應商超過3000萬元的貨款宣告倒閉。
10月15日,擁有5000名員工的觸摸屏大廠惠州創仕停產,其在向員工發布的通知中稱“因公司目前沒有資金支持運營,放假兩個月,請各位員工暫時先找工作。
”惠州創仕此次的停產直接導致了被其拖欠貨款的6家供應商資金鏈斷裂而倒閉。
上述這些倒閉企業都屬于規模較大、在業界有一定名氣的公司。
它們或是因技術落后被市場需求拋棄,或是擴張之后資金鏈斷鏈倒閉。
他們拖欠供應商、銀行和員工的資金也更多,對整個產業鏈帶來的影響也更大。
而那些在媒體報道里看不到名字的“手機供應鏈倒閉潮”中的如潮水般的小企業,倒閉已成常態觸摸屏生產商深圳領信光電業務經理陳國衍告訴i黑馬,僅10月份做觸摸屏業務的工廠就有19家倒閉。
專門關注手機供應鏈的微信公眾號“唐伯虎燒膏香”在其10月20日發布的文章中列出了一批付款嚴重不良的觸控廠商名單,這個名單上公司的名字有32個。
而這只是觸控廠商在10月倒閉的數字。
整個手機產業鏈條很長,從諸如蘋果、小米的手機廠商,到為其做代工的富士康、比亞迪等,再到生產手機一系列組件如芯片、電路板、模具、觸摸屏、攝像頭、外殼等的廠商,這些廠商的上游又是為其提供原材料的供應商。
一個如惠州創仕中等規模的廠商倒閉,都會影響到和其合作的上下游數百家企業。
i黑馬選取了福昌電子、領信光電和大可樂三家倒閉公司做為案例分析原因,希望從中窺探曾經喧囂一時的珠三角手機供應鏈廠商為何出現倒閉潮。
【案例一】福昌電子:一家技術落后公司的死亡喧囂深圳福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這家1997年成立的以精密塑膠模具制造、3C和木塑產品開發設計制造為主的企業,在其公司官網顯示的信息,福昌是華為、中興等的合作伙伴。
根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4年報告顯示,2014年福昌電子營業收入4.59億元、凈利潤1905萬,資產總額7.25億元,負債5.8億元。
而隨著福昌的倒閉,這家曾經深圳的明星企業如今已成為全國媒體報道里倒閉公司的“明星代表”。
而它的兩大合作伙伴中興和華為聽聞其倒閉的第一反應是派員工到廠里把生產設備拿回來降低損失。
中興在給i黑馬的回應中強調:福昌電子僅為公司終端結構件供應商之一,占終端采購比例極低。
公司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以保證突發情況下的持續性生產。
公司現已緊急切換供應商,以盡快消除福昌突然停產帶來的交付影響。
在福昌電子法人代表陳金色的口中,壓倒福昌的是8000萬的資金缺口。
其欠供應商債務達2.7億,在今年8月被十家供應商集體起訴。
雖有消息稱福昌所欠巨額債務有公司股東轉移資產之嫌,但福昌被華為中興快速拋棄的原因是福昌本身技術能力的落后。
福昌的主要業務是生產手機塑料外殼。
但隨著近兩年金屬機身逐漸替代塑料外殼成為手機產品的主要設計材料,福昌一直滿足于加工生產被市場拋棄的塑料外殼而沒有轉型的行為無異于主動遠離市場。
在上市公司怡亞通供應鏈中心總經理劉云秀看來,福昌的倒閉是應該的。
“(福昌生產線的)模具不是它的,模具是華為的。
…它沒有任何技術含量,而且華為的帳期比供應商的帳期要長,那么它的資金鏈就要斷裂,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它沒有任何的核心技術,沒有話語權,這種公司嚴格來說都不應該叫電子公司。
”如福昌一樣主要生產手機塑膠外殼的兩家公司東莞京馳塑膠科技和深圳鴻楷興塑膠制品有限公司先后在10月拖欠供應商貨款大筆后倒閉。
在手機設計進入金屬外殼為主流的階段后,依然抱持原有的客戶和訂單,從而面臨客戶流失和訂單量減少的困境,是這類技術產品落后于市場而被淘汰企業的通病。
【案例二】領信光電:擴張之后的小企業被大市場拖垮何謙在10月21日凌晨四點接到經理的電話被告知自己的老板跑路了。
而就在4小時以前,他還在盯著倉庫出貨。
等他和其他同事趕到位于深圳寶安區固戍南昌第一工業區的生產車間時,大門緊閉,上面貼著一份對員工和債權人的歇業清算通告。
通告上寫著:“由于市場不景氣,2015年以來,深圳市領信光電有限公司股東竭盡全力、借資墊付數百萬元,仍無法保證公司正常運作,公司生產經營已經發生嚴重困難,目前公司私人借款已經超過600萬元,拖欠供應商貨款超過1600萬元,拖欠工人工資已超過250萬元,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現公司正式宣布歇業清算。
”領信光電2009年成立,是生產手機用觸摸屏的企業。
公司倒閉時員工將近250人,分為TP觸摸屏和全貼合觸摸屏兩個事業部,客戶主要為優購、波導等智能手機市場里的小品牌手機廠商。
在領信光電的官網上有一欄寫著這家公司老板黃良鏢為領信設立的十年發展規劃。
領信光電的起步階段是在2009年至2011年間“專注電阻觸屏研發、生產……在市場上立足”;2012年至2015年的定位發展階段要“低成本高質量擴張……做大企業規模、做強市場和管理”;未來5年領信的目標是“推動公司上市”。
領信光電的起步階段是順應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起步時間的。
順著這波大潮,領信光電的公司規模從2009年3月份到2015年翻了70倍。
但在發展階段的最后3個月,領信光電沒有如設想中“做大企業規模、做大市場和管理”,而是死了。
原因就是擴張。
根據領信光電業務經理陳國衍的介紹,領信光電經歷過兩次大的擴張。
第一次擴張是在2011至2012年間,領信光電擴張到觸摸屏制作的前端,縮短了供應鏈。
這次擴張使領信光電在那兩年的年利潤達到了1千萬。
第二次擴張在2013年至2014年,領信光電轉換產品從TP到全貼合,投入1000萬增加了設備、員工和廠房。
但這次擴張并沒有帶來利潤。
全貼合事業部負責人王江(化名)向i黑馬介紹,全貼合生產線以前是領信光電沒有做過的,在2014年剛開始做的時候生產細節與工藝對接不上,卻大量接單。
結果是當時的訂單量很大,最后卻因經營不善變為了虧損。
1000萬的投入和生產前期的虧損使得領信光電的資金鏈從第二次擴張開始就一直緊張。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領信光電出現拖欠員工的現象,用來買原材料的資金也開始緊張。
應對的辦法就是借款。
領信光電的老板黃良鏢以公司名義和個人名義四處借款。
但2014年至今,整個市場做全貼合工藝的工廠競爭激烈,利潤開始大跌,毛利潤從40%降到了不到10%。
較低的盈利水平難以彌補此前造成的資金鏈漏洞。
領信光電開始裁員、拖欠員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
員工人數從2014年10月最多時的400多人減少到200多人。
在其倒閉時拖欠生產線員工4個月工資、管理層人員6個月工資。
供應商也頻繁上門追債。
最終,公司老板黃良鏢在生產車間的門上貼了一只倒閉通告后跑路。
在可查找的倒閉供應商企業中,以觸摸屏制造為主的中小企業占據了名單的大部分。
這些企業在2013年手機市場猛增的情況下也大肆進入市場不斷擴張。
而后續沒有豐厚的利潤支持,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在2014、2015兩年間加劇。
倒閉就隨之而來。
【案例三】大可樂手機:除去互聯網營銷以外還剩下什么大可樂手機被人熟知是兩件事情:一是2014年12月在京東做的大可樂手機3眾籌創造了25分鐘內眾籌1650萬的眾籌記錄。
另一件就是在2015年10月被曝出破產消息。
大可樂的死亡原因是其投資方停止再向其注資。
細數大可樂手機身上值得注意的因素,模仿蘋果、終身換新機和起了一個互聯網的名字。
而這三點里沒有一個是真正關乎手機產品本身的。
下一篇:重慶衛生巾老大,打拼20多年,為何市場份額僅為2.88%?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互聯網醫療消滅不了黃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