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眼下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已拉開,在此情境下,更要通過改革,廓清電信行業細分業務的公益性或盈利性定位,更多地借助市場力量,讓運營商們在充分競爭中降低資費標準,而不僅僅靠行政驅動。
日前,新京報記者從運營商內部和業內人士多個消息源獲悉,自10月1號起,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將正式推出開放套餐內單月流量不清零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該政策規定,上個月的剩余流量只能順延一個月,并不是永久不清零。
“上網流量不清零”、“流量可轉贈”,早在今年5月13日就由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但運營商們反應卻頗為消極,一開始只是在流量半年包及年包中實行不清零服務。
但這種流量包在正常套餐之外,許多人根本用不上,只能望梅止渴。
且這些流量包大多收費較貴,也就是說,運營商實際上通過提價,來彌補流量不清零造成的收益減少。
從總理發話到10月1日實施,4個多月都過去了,流量不清零得以真正付諸實施,個中“堵點”究竟在哪?這么多年來,對于消費者流量不清零的訴求,運營商也給出了些許理由。
最為冠冕堂皇的做法,說這是國際慣例。
不過,媒體隨后報道,美國AT&T等國外諸多運營商都早已推出數據流量當月不清零的政策,這硬生生地給了某些運營商一記耳光。
更何況,國外絕大多數運營商則是私企,跟國企屬性有些差別。
流量單月不清零,于消費者無疑是種利好,但就眼下看,這種利好并非運營商銳意變革,主動讓步所實現,而是在民意呼吁與國務院敦促下的被迫舉動。
而且即便實現流量單月不清零,消費者得到的實惠仍是有限的,因為目前國內總體的手機通信收費水平依然偏高,套餐內外資費差距太大,這種局面繼續存在下去的話,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民眾通信消費負擔較高的問題。
中國的通信消費為何還這么貴?記得在前兩年運營商們為4G造勢時曾放言,4G有更高的流量承載能力,是3G時候的10倍以上,4G技術的成本更低,只有3G的1/4。
如今,低成本的4G格式已大規模推廣,但通信和流量收費水平的下降幅度,卻遠低于實際成本的下降速度。
所以,面對消費者的呼聲,運營商所需做的,絕不止流量單月不清零而已。
如何有效改進內部管理,壓縮成本,把通信價格全面降下來,更需改革的魄力。
這其實并非讓運營商單方讓利,實際上流量等通信消費更便宜,消費量才能大幅增加,如此薄利多銷,或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營效益。
眼下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已拉開,分類改革已提上日程,就電信業而言,既要承擔互聯網+和雙創中基礎信息網絡提供商的任務,其中包括降低社會總體信息接入成本,也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
在此情境下,更要通過改革,廓清電信行業細分業務的公益性或盈利性定位,更多地借助市場力量,讓運營商們在充分競爭中降低資費標準,而不僅僅靠行政驅動。
下一篇:小米和雷軍的危與機:小米的拐點就在眼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百度發布機器人助理度秘 將與地圖糯米結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